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 作品数:62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甘久生余心乐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 2005年
- 官卫星
-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中学语文教材人文性语文课程人文因素
- 中国古代文化诗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读李春青《乌托邦与诗》
- 1997年
- 中国古代文化诗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读李春青《乌托邦与诗》□陶水平以往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文学观念的研究,大体上是沿着两个方向进行的:一是从具体文化现象中归纳出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特征;二是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入手寻找文化现象的外在依据。循着这两类研究路线...
- 陶水平
- 关键词:诗学研究乌托邦精神士人阶层古代诗学文学价值观士人文化
- 关于“艺术的终结”“艺术的异化”“反艺术”——对艺术问题及其现实性意义的思考
- 1998年
-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关于艺术终结问题的阐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点,客观上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思考艺术问题的理论来源。关于艺术问题的思考对建设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具有现实性意义。
- 刘海燕
- 关键词:艺术问题终结异化美学体系文艺学
- 全文增补中
- 一篇书是帝王师——辛弃疾散文试论
- <正>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辛弃疾的文学成就影响最大的,无疑地是他的词作。但究其实,他的诗文成就也不低,只不过由于大多散佚,后人难以作出较为确切的评价罢了。元人抄本《诗渊》所辑录的辛诗,均注明取自《稼轩集》;刘克庄亦曾...
- 王琦珍
- 文献传递
- 道家的“虚静”说与审美创造自由心态论
-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的观念文化存在着一种较为明晰的整合性特征。在先秦时代及稍后一段时间内,儒与道表现为中国观念文化的两大构成力量。汉代经学以儒道互补为特征,为中国传统文化定下了基本走向。随着佛学的东迁及其中国化,儒...
- 詹艾斌
- 关键词:道家哲学思想
- 论《焦氏易林》的文学价值被引量:1
- 1993年
- 《易林》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一部占卜书。明代中叶以后虽有一些有见识的学者诗人注意到了它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但仍未能使其在中国文学史和诗歌发展史上占据应有的地位。本文认为,《易林》是汉代中期出现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它的篇幅之钷、思想内容之广且深、艺术表现之新而美,在汉代文学尤其是汉诗领域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 陈良运
- 关键词:文学价值四言诗焦延寿明代中叶汉代文学
- 试探辛稼轩带湖词中的感情冲突
- <正>带湖闲居是辛稼轩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程。他在闲居中所写的170余首词作,是他这一时期生活、思想的真实写照。本文试图通过对带湖词中词人感情冲突及其产生原因的探析, 从而加深我们对稼轩其人及其词的认识。
- 曾子鲁
- 文献传递
- 《庄子》形象系列之我见被引量:2
- 1987年
- 从文学的角度来考察,《庄子》一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用文学手法表现高度思辨的哲学观念。在笔者看来,所谓文学手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形象性的描写手段。因此,我们假如要想真正从文学的角度把握《庄子》一书的艺术特色的话,就有必要从形象描写的角度去领悟作者的匠心所在。
- 刘松来
- 关键词:《庄子》形象性文学手法形象描写哲学观念艺术特色
- 王昌龄生平事迹辨证被引量:1
- 1992年
- 王昌龄的生平事迹,见诸史书记载甚少。《旧唐书·文苑传》仅寥寥五十余字,《新唐书·文艺传》也仅一百余字。两书记载均有缺漏和牴牾之处。近年来,唐诗研究者们钩籍稽沉,搜罗爬梳,勾勒了王昌龄一生行踪的大致轮廓,其中,以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之"王昌龄行年考"、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之"王昌龄事迹考略"两文成绩最为卓著。但谭、傅两先生所考,在两个重要问题上仍有矛盾,兹特作辨证如下:
- 黄益元
- 关键词:生平事迹辨证史书记载旧唐书新唐书
- 郭沫若的民间文学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郭沫若的民间文学研究万建中世界上许多伟大作家都同民间文学有着密切联系。郭沫若在他一生的创作和文学研究生活中,也广泛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并且对民间文学发表了许多宝贵意见。郭沫若在这方面的遗产,就其丰富性和深刻性来说,在中国现代文坛,唯鲁迅和茅盾可以媲...
- 万建中
- 关键词:民间文学神话传说作家文学文学价值民间文学研究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