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
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 作品数:248 被引量:1,035H指数:17
- 相关作者:何南祥刘荣华孙永良陈峰方海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 344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7项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3
- 1998年
- 对344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进行27项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包括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乙肝三系、丙肝抗体、血吸虫病抗体与抗原的检测。对其中的无夹杂症的100例患者与肝炎后肝硬化进行比较研究,并作HBV-DNA、HCV-RNA(均用PCR法)和B超检查。结果认为晚血患者肝脏受损程度较轻,肝纤维化可处于静止期,而部分患者仍处于活动期,抗肝纤维化治疗应进行。与肝炎后肝硬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新的鉴别诊断方法,可参考。
- 乌文琳蔡卫民刘荣华
- 关键词:血吸虫病血清诊断
- 肝纤维化检验诊断进展与评价被引量:8
- 1989年
- 肝脏损伤能刺激肝细胞再生和/或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造成肝功能异常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阶段,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可能,而肝硬化则否。世界著名已故肝病专家Hans Popper认为谁能阻止或减慢肝纤维化的发生。
- 蔡卫民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病
- 伤寒患者血清TNF、IL-2、sIL-2R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为了解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伤寒发病中的作用,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7例伤寒患者及16例正常人血清TNF、IL-2和sIL-2R水平。结果发现,伤寒患者血清TNF水平和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而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对15例伤寒患者各病期血清TNF、IL-2和sIL-2R水平动态观察发现伤寒患者血清TNF、sIL-2R水平动态变化与患者体温、病期、病情变化具有密切关系。伴肝功能损伤和有诸如消化道出血、肺炎、急性肾衰等并发症及复发性伤寒的患者其血清TNF、sIL-2R水平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伤及无并发症的患者。结果提示,临床检测伤寒患者血清TNF、sIL-2R除可协助诊断外,对于患者病情、病期、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作为临床观察伤寒病情及判断预后的监测指标。血清IL-2检测对于伤寒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作为判断临床病情。
- 裘云庆陈亚岗干梦九马亦林马亦林孙永良杨益大
- 关键词:伤寒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受体
- 206例性乱者乙、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1998年
- 为摸清性病患者及流氓犯罪人员中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于1993年1~10月对本地区206名性乱者进行血清乙、丙型肝炎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沈心细江夏明毛文祥王琳娜陈志明陈智
- 关键词:性病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
- 丙、丁、戊型肝炎生物学特点及诊断试剂的新进展
- 1993年
- 病毒性肝炎分甲(A)、乙(B)、丙(C)、丁(D)、戊(E)等五个病原型。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经肠道外途径传播,甲型和戊型肝炎是经肠道即粪-口途径传播。八十年代末,甲、乙型肝炎已进入疫苗预防阶段,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异性诊断试剂已有供应。本文作者就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诊断试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姚军周绍聪陈智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生物学特点诊断试剂
- 不同人群生殖泌尿道解脲支原体1~14血清型感染状态的研究被引量:39
- 1995年
- 本文为部分人群生殖泌尿道1~14血清型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①Uu阳性率以现症STD病人最高,其次为性滥人群、一般人群中的感染者,而健康人群最低;②我国存在全部14型Uu感染,并且存在未定型Uu;③1和4型Uu与感染症联系密切,2、8和10型Uu与感染症亦有一定关联,3、9和14型则是以寄居形式为主;④混合型别Uu感染率与性活动紊乱程度关系密切。
- 汪宁赵季文徐萃瑜贺晓新林舜华方海林姚航平
-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血清分型流行病学泌尿生殖系统
- IL-4对治疗前后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了解白介素(IL)4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进行检测。结果 IL4 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治疗前、后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在发病初期,IL4 于1 000Uml 时接近最大抑制效应;而恢复期患者,IL4 于100Uml 时即接近最大抑制效应,剂量- 反应曲线明显左移。如以100Uml 的IL4 处理PBMCs,恢复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抑制率接近50% 。另外还发现,在发病初期,IL4 对内毒素血症和HBeAg 阳性患者PBMCsTNFα和IL1α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低于阴性的患者。结论 IL4 对发病初期患者PBMCTNFα和IL1αmRNA 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恢复期患者。
- 石裕明张立煌孙永良方海林何南祥刘克洲李敏伟姚航平吴婉芬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IL-4TNFPBMCS
- 血吸虫病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的研究
- 1982年
- 已有证明免疫RNA具有mRNA作用,能将特异性免疫功能传递给受者细胞或动物,近有认为免疫RNA可能是通过逆转录酶改变受者细胞的遗传基因;另有实验证明免疫RNA能使受者细胞合成个体基因型受体分子,故免疫RNA的研究从分子免疫学来看是很重要的,它的研究也许会揭示免疫系统内基因表达调控的某些重要规律。
- 关键词:血吸虫病裂体吸虫病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检验分子免疫学逆转录酶
- 喉癌血清DBP异质性和癌组织PCNA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
- 1998年
- 应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及免疫组化技术对44例喉癌病人血清及32例癌组织进行血清DBP异质性和组织PCNA表达检测,发现各期喉癌病人血清中均存在DBP异常表达,并与化疗及复发有关;而与分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无关;且血清DBP阳性喉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率较高。提示它有较高的增殖活性,血清DBP异质性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范国康苏立众邢昌全吕新法
- 关键词:喉肿瘤鳞癌细胞
- 血吸虫病患者免疫状态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 1982年
- 为了探讨血吸虫病患者免疫状态与临床之间的关系,于1978年10月~1979年11月进行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1)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免疫状态的观察;(2)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治愈前后免疫机能的动态观察;(3)难愈性血吸虫病与免疫状态的关系。通过对59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粪孵均阳性)
- 关键词:血吸虫病难愈性裂体吸虫病地方病免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