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海关技术中心
- 作品数:264 被引量:318H指数:9
- 相关机构: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车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车载终端研发及应用示范
- 2022年
- 新沙口岸是全国进出口汽车的三大口岸之一,进出口汽车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每年进口量达33万辆,关税800多亿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非常重要,质量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全面实施,汽车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利用大数据研究解决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已在业内初崭锋芒。
- 张南峰张震坤高向东洪添胜刘仲国杨敬锋陈龙风陈述官何堃陈刚
-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车载终端车联网关税
- 数字PCR技术在玉米及其产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转基因玉米是目前全球商业化种植的4大转基因作物之一,也是转化体获批数量最多的转基因作物,随着全球转基因玉米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其安全性也越来越被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各国都非常重视转基因玉米产品监管和检测,转基因标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使转基因检测技术从定性发展到定量,数字PCR技术因具有绝对定量、灵敏度高、精准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在玉米及其产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数字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其在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 付海滨李修平林森付伟刘二龙张明哲朱鹏宇
-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
- 一种用于跨境邮寄物的动植物及产品检测鉴定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跨境邮寄物的动植物及产品检测鉴定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鉴定装置,通过检测装置中的CT设备和存储有常见跨境邮寄物动植物及产品识别曲线的存储单元,能够在开包前检测出跨境邮寄物是动植物还是产品,当检测出结...
- 曹志玲
- 文献传递
- 酱油酿造工艺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酱油的独特风味使其在酿造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较为复杂的工艺,通过强化酿造工艺控制,才能够保证酱油质量的提升,以满足人们对于酱油的食用需求。本文对酱油酿造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够提升酿造工艺水平,促进整体酱油生产质量的提升,减少食用安全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食用要求,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 梁小玲张巧苑李洁珠
- 关键词:酱油酿造工艺
- 中美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差异比对与发展趋势分析
- 2024年
- 文章以研究中美在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同时履行WTO职责过程的差异为主线,对比中美在2022年通过WTO端口发布的TBT通报的目的、领域、内容、特征等各方面的区别,研究其发展方向、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潜在影响;综述两国在开展TBT工作的具体操作差异,分析美国在运作过程中召回制度、市场准入的综合运用特征;研究借鉴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中的标准、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的协同运作特点,并建议通过标准化国际战略完善高质量发展时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筑篱与破冰工作。
- 郑少锋王思颖李伟才陈楠牛继豪
-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
-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检测葡萄酒中53种挥发性有机物
- 2025年
- 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进样方式,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Orbitrap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GC-Q/Qrbitrap HRMS)方法检测葡萄酒中53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样品经固相微萃取提取,仪器分析后利用仪器自带解卷积软件实现快速识别各种挥发性有机物。结果显示,方法检出限最低可达到0.01μg/L,在0.2~3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均在0.990以上;在不同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50%~130%之间。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适用于葡萄酒中痕量53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筛查及定量检测。
- 孟平麦晨郑思珩赵勇周衡刚黎晔晖张艳超蒋小良
-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固相微萃取
- 菜豆晕疫病菌特异引物/探针检测效果评价
- 2025年
- 为了筛选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 savastanoi pv.phaseolicola,Psph)最优特异引物/探针,本研究利用文献报道的14对Psph特异引物/探针,分别测试了Psph及近似种菌株59株,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测试和评价。特异性测试结果表明,常规PCR引物HM6/HM13、62a/63a和52B/8F特异性强,根据产物大小优先选择52B/8F;实时荧光PCR探针PsF-tox 286P和SSRP_P均有强特异性,但SSRP_P只能检测菜豆Psph,不能检测绿豆Psph。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引物52B/8F的灵敏度为50 pg菌体DNA,探针PsF-tox 286P的灵敏度为500 fg菌体DNA。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引物52B/8F和探针PsF-tox 286P均可用于豆类样品Psph检测。
- 牟桂萍闫晓东黎玮琪易建平
- 关键词: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
- 12种双棘长蠹属昆虫(鞘翅目:长蠹科)的鉴定特征
- 2024年
- 【目的】双棘长蠹属Sinoxylon(非中国种)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双棘长蠹属昆虫不同种类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往往难以准确鉴定。为解决双棘长蠹检疫鉴定中缺少形态特征图的困难,本文开展了有关双棘长蠹鉴定特征的研究,以期为这些双棘长蠹的检疫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国口岸截获和国内采集的12种双棘长蠹属昆虫,即黑双棘长蠹、相似双棘长蠹、红角双棘长蠹、苏丹双棘长蠹、折缘双棘长蠹、小横双棘长蠹、阔齿双棘长蠹、角豆双棘长蠹、三胝双棘长蠹、粗双棘长蠹、萨西双棘长蠹和橼子双棘长蠹作为研究对象,从虫体体长、侧面观、触角形态、鞘翅斜面上的双棘、刚毛、侧缘瘤突及其他鉴定特征等方面对这12种双棘长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种双棘长蠹成虫体长从4.0~8.6 mm变化较大;图示了成虫侧面观;这些双棘长蠹的触角可根据触角棒长度与棒节第二节宽度的比例分为三指型和三叶型;斜面上双棘形态和位置变化多样;鞘翅斜面上的刚毛可分为倒伏型、直立型和无毛型;结合体长和其他特征,列出了这12种双棘长蠹的检索表。【结论】双棘长蠹触角的类型、斜面上的双棘形态、位置和斜面上刚毛类型可作为主要的鉴定分类特征。
- 王新国王俊峰黄艳邓雪华华展义赵菊鹏江志海
- 关键词:检疫鉴定长蠹科
- 小麦叶疫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25年
- 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定小麦叶疫病菌(Alternaria triticina),根据小麦叶疫病菌基因组序列中保守区域设计特异引物AT-F6/AT-R5和探针AT-P5,建立小麦叶疫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引物AT-F6/AT-R5和探针AT-P5能特异性地扩增阳性小麦叶疫病菌DNA,其他供试菌株均不能扩增。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600 fg菌体DNA。该方法可以有效快速地对小麦叶疫病菌进行检测,为口岸进境麦类产品中病菌检测和疫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 许然牟桂萍龚静如胡加谊段维军曾杨森易建平
-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
- 柑橘黄龙病防治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为了有效防治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降低该病对全球柑橘产业带来的损失,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尚未开发出有效的药剂或抗病品种。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传统的“三板斧”技术,栽培无病苗木从源头上控制黄龙病、防治柑橘木虱阻断其传播途径、挖除染病树消灭传染源;拓展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苗木脱毒,光照、蒸汽热处理等;多方向的化学药物防治技术,包括抗生素、纳米材料、免疫诱导剂和抗菌肽等;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各类益生菌、微生物制剂等。最后,对土壤改良剂与生物防治剂联合治疗黄龙病技术、基于遗传改良的柑橘转基因抗病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柑橘黄龙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 林接英崔一平黄峰牟桂萍岳茂峰宋晓兵
-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基因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