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江力新建材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作品数:1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桂林宝利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钢渣
  • 3篇冶金
  • 3篇冶金固体废弃...
  • 3篇锰渣
  • 3篇胶凝
  • 3篇胶凝材料
  • 3篇固体废弃物
  • 3篇废弃物
  • 3篇掺合
  • 3篇掺合料
  • 2篇动力机构
  • 2篇石膏
  • 2篇水泥
  • 2篇无机非金属
  • 2篇限流
  • 2篇抗蚀
  • 2篇粉磨
  • 2篇钢渣微粉
  • 2篇衬板
  • 2篇赤泥

机构

  • 11篇武汉江力新建...
  • 7篇桂林理工大学
  • 6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桂林宝利新技...
  • 2篇广西鱼峰集团...
  • 2篇桂林鸿程矿山...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陈平
  • 4篇陈平
  • 2篇潘晓娟
  • 1篇胡曙光

传媒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先将150~300质量份的硅酸盐水泥、100~160质量份的钢渣微粉、70~100质量份的废弃石粉、40~100质量份的粉煤灰、1350~1550质量份的建筑垃圾再...
陈平胡成田宇杨华美潘晓娟汪光风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钢渣处理的喷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钢渣处理的喷雾装置,包括两个搅拌组件、两个出液组件、主管、至少一个喷雾组件;每一搅拌组件包括一筒体、电机、搅拌轴、至少一个搅拌桨,电机设置于筒体上,搅拌轴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筒体内壁,...
陈平潘晓娟胡曙光胡成汪光风董航王伟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钢渣-锰渣-赤泥的高抗蚀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钢渣‑锰渣‑赤泥的高抗蚀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抗蚀胶凝材料的组分是:高铁低钙水泥熟料为40~50wt%;钢渣微粉为30~40wt%;锰渣微粉为10~18wt%;赤泥微粉为5~10wt%;脱硫石膏微...
陈平胡成潘晓娟汪光风梁康赵艳荣刘荣进
文献传递
一种石膏均化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石膏均化机,包括外壳、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两个转轴、两个轴套、多个桨叶组件,两个转轴平行设置,转轴一端内置于外壳、另一端可转动穿出外壳外壁,两个轴套与两个转轴一一对应设置,轴套套设于转轴一端;多个桨叶...
陈平何亨美潘晓娟汪光风董航胡成王伟
文献传递
一种钢渣-锰渣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渣‑锰渣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复合胶凝材料的组分是:硅酸盐水泥为50~70wt%,转炉钢渣微粉为16~30wt%,电解锰渣微粉为3~21wt%,石膏粉为3~6wt%,碱激发剂为1~4...
陈平胡成梁康刘荣进潘晓娟汪光风
文献传递
一种以钢渣和矿渣为主要原料的无熟料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钢渣和矿渣为主要原料的无熟料水泥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钢渣微粉为10~60wt%,矿渣微粉为30~80wt%,硅酸盐水泥为0~3wt%,硬石膏微粉为3~8wt%,脱硫石膏微粉为2~5wt%,激发...
陈平胡成张书铭田宇杨华美潘晓娟汪光风
文献传递
一种掺合料超细粉磨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掺合料超细粉磨设备,包括旋转桶、进料机构、出料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旋转桶设置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桶体,且旋转桶的两侧均粘接有密封垫,且旋转桶通过的两侧通过多组连接螺栓分别与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连接,所述进...
陈平明阳李玲潘晓娟汪光风甘国兴刘荣进赵艳荣韦家崭
文献传递
无机微细粉体材料绿色制备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及产业化
陈平杨义刘荣进容北国吴飚潘晓娟明阳韦家崭陆全旗赵艳
该项目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科技领域。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高强度基础设施建设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对绿色、环保、优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巨大需求。国内微细(1-150μm)粉体材料行业长期存在生产能耗高、固废资源利用率低、...
关键词: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种掺合料超细粉磨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合料超细粉磨设备,包括旋转桶、进料机构、出料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旋转桶设置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桶体,且旋转桶的两侧均粘接有密封垫,且旋转桶通过的两侧通过多组连接螺栓分别与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连接,所述进料机...
陈平明阳李玲潘晓娟汪光风甘国兴刘荣进赵艳荣韦家崭
文献传递
混凝土掺合料绿色制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集成应用
2020年
该项目属无机非金属建材制造科技领域,技术内容涉及制造业和建筑业应用.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持续增大,粉煤灰等常规掺合料已无法满足混凝土对矿物掺合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工业及建筑固废大量废弃,既影响环境又资源浪费.项目针对我国混凝土掺合料匮乏、制备能耗高、固废掺用匹配难的问题,开展了固废资源再生中高活性矿物掺合料研发、高效低能耗粉磨关键装备的开发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及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技术和工程应用成果.继自主研制的系列装备和材料成果《管磨开流选粉节能技术及其水泥绿色制成应用》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后,项目团队在生态混凝土掺合料绿色制成装备功能提升、材料性能持续改善、技术适用性扩大等方面开展了更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更先进完备的技术体系,创新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成果转化推广机制,系列成果成功转化并应用至国内外逾百家水泥混凝土企业.
陈平杨义王磊韦家崭刘荣进潘晓娟易金黄小青容北国赵艳荣龙祖业刘光焰何亨美邓雪莲
关键词:项目团队国家技术发明奖混凝土掺合料无机非金属资源再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