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作品数:317 被引量:411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军贝锦龙黄文洁张卫娜陈中健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农科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专利
  • 143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4篇标准

领域

  • 167篇农业科学
  • 26篇医药卫生
  • 24篇生物学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63篇水稻
  • 61篇种子
  • 48篇基因
  • 41篇蛋白
  • 31篇稻种
  • 29篇水稻种
  • 29篇水稻种子
  • 24篇作物
  • 20篇细胞
  • 20篇萌发
  • 19篇仔猪
  • 18篇植物
  • 17篇发芽
  • 16篇病毒
  • 15篇提取物
  • 15篇微生物
  • 13篇种质
  • 13篇种子萌发
  • 12篇籽粒
  • 10篇代谢

机构

  • 316篇广东省农业科...
  • 79篇广东省农业科...
  • 3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7篇中国科学院植...
  • 14篇华南农业大学
  • 11篇仲恺农业工程...
  • 7篇江门海关技术...
  • 6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岭南现代农业...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江门新会浩田...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怀化学院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吉首大学
  • 2篇嘉应学院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付华
  • 14篇宋松泉
  • 11篇张友胜
  • 7篇高家东
  • 6篇陈庄
  • 6篇朱翠
  • 6篇蒋宗勇
  • 6篇晏石娟
  • 4篇张振飞
  • 3篇李春艳
  • 3篇陈中健
  • 3篇孙炳蕊
  • 3篇易干军
  • 3篇李余良
  • 3篇李高科
  • 3篇吴华玲
  • 3篇李晨
  • 3篇崔百元
  • 3篇张扬
  • 3篇高磊

传媒

  • 29篇广东农业科学
  • 8篇中国畜牧兽医
  • 7篇生命世界
  • 6篇动物营养学报
  • 5篇生物技术通报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南方农业学报
  • 3篇农村经济与科...
  • 3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种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9篇2024
  • 64篇2023
  • 71篇2022
  • 46篇2021
  • 29篇2020
  • 30篇2019
  • 14篇2018
  • 15篇2017
  • 27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3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果肉虫活性蛋白饲料养殖肉鸡技术规程
应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提高作物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应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提高作物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步骤:将需要提高发芽率的作物种子置于工作台的筛选槽中,使种子缓慢向前移动;开启工作台上的拍照系统,使作物种子照片同步传入计算机处理系统;从作物种子照片中分离...
刘军付华张友胜
果肉虫(益生菌)活性蛋白饲料
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及其对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被引量:12
2019年
种子萌发是一种关键的生态和农业性状,由调控种子休眠状态和萌发潜势的内在和外部信息所决定,在植物随后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休眠是指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暂时不能萌发。乙烯是一种简单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气体植物激素,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植物水平调节植物的代谢。在适宜和逆境条件下,乙烯通过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的行为。本文主要综述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乙烯在种子萌发和休眠释放中的作用以及乙烯与植物激素脱落酸和赤霉素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试图为解释乙烯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想。
宋松泉刘军徐恒恒张琪黄荟伍贤进
关键词:脱落酸乙烯赤霉素
一种增加次生代谢产物曲酸含量的培养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次生代谢产物曲酸含量的培养基方法及其应用。先将200微升250毫摩尔每升溶于无水乙醇的α‑亚麻酸母液,至无菌三角瓶中,在超净工作台内自然挥干,加入18毫升的GMS合成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目标培养基T2;...
晏石娟孔谦陈庄黄文洁李璇
文献传递
基于GC-MS代谢组学解析阿苯达唑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作用机制
2021年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阿苯达唑对患微粒子病家蚕血淋巴代谢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阐明阿苯达唑的作用机制,为以阿苯达唑为主剂研发新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五龄起蚕接种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建立家蚕微粒子病模型,分别于攻毒后12、24、48、72和96 h开始饲喂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直至上蔟结茧,以未攻毒未给药的家蚕为对照,待化蛹后逐头镜检调查家蚕感染率,以评价阿苯达唑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筛选患微粒子病蚕体血淋巴中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是攻毒后24~48 h。与对照组家蚕血淋巴相比,从模型组家蚕血淋巴中共筛选并定性获得4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代谢物呈下降趋势、20种代谢物呈上升趋势。对模型组与阿苯达唑给药组的家蚕血淋巴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除木酮糖、D-葡萄糖-6-磷酸、肌醇、泛酸、甲基丁二酸和油酸外,阿苯达唑对多数与家蚕微粒子病相关的代谢物具有干预调节作用。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通路分析,发现家蚕感染N.b后有6条主要的代谢通路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①淀粉和蔗糖代谢;②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③苯丙氨酸代谢;④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⑤谷胱甘肽代谢;⑥磷酸肌醇代谢。家蚕添食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后能有效减轻上述代谢通路的改变,从而促使患微粒子病家蚕处于较正常的生理状态。【结论】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在N.b感染后24~48 h,结合N.b的生活史,可全面揭示阿苯达唑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作用机制,即阿苯达唑通过抑制N.b在�
邢东旭廖森泰黄文洁李庆荣肖阳赵超艺晏石娟蒋满贵黄旭华杨琼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阿苯达唑代谢组学GC-MS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分析技术。LSCM能够进行三维重建、静态结构分析、活体细胞或组织功能的实时动态检测等,且能够获得较普通显微镜更高的空间分辨率。LSCM作为一项全新的实验手段和强有力的研究技术,近年来已在诸多领域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和生命力,将细胞水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幅拓展。本文首次阐述了LSCM在农业科研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其在作物育种、生长发育调控、植物保护、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和畜牧兽医等方面的应用。
张卫娜梅盈洁陈中健张文虎陆晓宇徐志宏
关键词:农业科研三维重建
杂交稻种子裂颖率的高效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稻种子裂颖率的高效测定方法,包括步骤:取一定数量的杂交稻置于种子分析台/板上,拍照,上传给计算机处理系统;从杂交稻种子照片中分离出单个籽粒,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计算种子轮廓;对分离后的各籽粒以其轮廓照...
付华张友胜刘军
文献传递
基于CRISPR/Cas9的雄激素受体基因敲除研究
目的:研究探索在细胞水平实验雄激素受体基因敲除的实现方法,为前列腺疾病雄激素受体通路的功能研究提供细胞株材料。方法:通过在线软件设计针对雄激素受体(AR)的sg RNA靶向序列,将这一靶序列克隆到PX330载体中并测序验...
江福能陈冠星梁应科江敏耀叶剑恒刘文华吴永定何慧婵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种子耐脱水性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耐脱水性是指生物体或组织在丧失所有或几乎所有细胞水分的状态下而不产生不可逆损伤的存活能力。种子的耐脱水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保证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适应性机制,在植物种子(质)资源保存中起关键作用。种子的耐脱水性是一个复杂的性状,其分子机理至今尚不清楚。为此,本文综述了种子耐脱水性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正常性种子的耐脱水性是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生理成熟期达到峰值;顽拗性种子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脱水敏感,不具有成熟脱水的发育阶段。成熟的正常性种子在吸胀初期保持对重新脱水的耐性,随着萌发进程,种子的耐脱水性逐渐下降,最后完全丧失;在萌发初期,种子的耐脱水性可以重建,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耐脱水性。种子和胚的耐脱水性程度与其线粒体的呼吸活性下降呈负相关性,顽拗性种子的呼吸活性高于正常性种子。脱水过程中,耐脱水性胚(轴)的H_(2)O_(2)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产生速率和硫代巴比妥酸活性产物的含量显著低于脱水敏感性胚(轴),而活性氧清除(包括酶促和非酶促)系统的活性明显高于脱水敏感性胚(轴)。种子成熟过程中,胚胎发育晚期丰富(LEA)蛋白、小分子量热休克蛋白和非还原性棉子糖家族寡聚糖的积累与耐脱水性的形成密切相关。B3转录因子的AFL亚家族(包括ABI3(ABA INSENSITIVE3)、FUS3(FUSCA3)和LEC2(LEAFY COTYLEDON 2))通过正向调控贮藏物和保护性蛋白的积累增加种子(胚)的耐脱水性。在整个种子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显著增加,随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渐降低;与发育早期阶段的胚和幼苗相比,成熟胚具有较高水平的基因组甲基化。在种子中,平行的ABA和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信号转导途径激活棉子糖家族寡聚糖的合成、LEA基因和HSP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耐脱水性
宋松泉宋松泉唐翠芳程红焱程红焱王伟青张文虎高家东
关键词:抗氧化系统耐脱水性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