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作品数:29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滩角
  • 6篇全新世
  • 4篇气候
  • 4篇海温
  • 4篇海域
  • 3篇地形
  • 3篇地形动力
  • 3篇氧碳同位素
  • 3篇有机碳
  • 3篇石笋
  • 3篇同位素
  • 3篇中全新世
  • 3篇自组织
  • 3篇晚全新世
  • 3篇西沙海域
  • 3篇海岸
  • 3篇海温变化
  • 3篇SST
  • 2篇元胞
  • 2篇元胞自动机

机构

  • 29篇广东海洋大学
  • 12篇中山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广西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李志强
  • 12篇张会领
  • 11篇陈子燊
  • 5篇余克服
  • 4篇施祺
  • 4篇覃嘉铭
  • 4篇蒲晓强
  • 3篇严宏强
  • 3篇刘国辉
  • 2篇陈特固
  • 2篇严谨
  • 2篇林玉石
  • 2篇陶士臣
  • 1篇李志龙
  • 1篇杜健航
  • 1篇冯砚青
  • 1篇张美良
  • 1篇朱雅敏
  • 1篇殷建军
  • 1篇吴春亮

传媒

  • 4篇热带地理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岩溶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水道港口
  • 1篇艺术探索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复杂系统与复...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十四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州半岛海滩状态调查及侵蚀原因研究
雷州半岛西侧为北部湾,南部为琼州海峡,东部为开敞的南海。受地貌要素的影响,动力环境多变,沿岸波浪、潮汐性质、潮流等呈现显著的差异。半岛的西部北部湾海域为典型的正规全日潮,琼州海峡沿岸自东向西潮汐类型分别为不正规半日潮、不...
李志强杜健航张会领
文献传递
海滩冲流带高频振动地形动力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在粤东汕尾后江湾海滩冲流带布设2条观测剖面,共计6个观测点,对滩面冲流带在约一个潮周期内的高频振动进行了观测,取得采样频率分别为1min/次和6min/次的滩面数据各1组.结合同步观测的碎波带波浪潮汐数据,分析探讨了海滩高频振动特征.分析认为在涌浪条件下,滩面高频振动的日内变化主要受到潮位变化过程的控制,涨潮堆积,落潮侵蚀.利用交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滩面高程变化滞后于潮位变化.滩面下部比上部振动幅度大,变化复杂,滩角脊部比凹部活跃.波群对滩面高频振动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波高大于有效波高的波群.滩面高频振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泥沙逐渐向陆地堆积过程,有一定的振动周期.
李志强陈子燊李志龙冯砚青
关键词:高频振动波群
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工业革命以来的海温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以南海北部西沙群岛永兴岛发育的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材料,构建了珊瑚骨骼生长率温度计,并以此为基础重建了工业革命以来(1880―2007年)西沙海域SST变化序列。结果发现:1880―2007年,西沙海域SST的波动范围26.1~28.5℃,平均值为27.27℃。1880―1892年为降温期,西沙海域SST波动下降,在1892年达到近百年来的最低值(26.1℃)。1893―1935年为西沙海域SST低温平台期,SST以波动为主;1936―1957年西沙海域SST先升后降,变化呈单峰模式。1957―2003年,SST呈现快速增温趋势。2003―2007年,西沙海域SST出现"增温停滞"现象。在年代际尺度上,西沙海域SST的整体变化模式可能受气候系统准60 a周期调控。在年际尺度上,冬季风强度、火山活动以及ENSO等共同对西沙海域SST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增暖可能在1957年之后才成为西沙海域SST增温的主要驱动因素。2003―2007年西沙海域出现的降温趋势是对全球"增温停滞"的响应,是自然强迫和人为强迫相互作用的结果,西沙海域SST这种短暂的降温趋势很可能随着自然强迫作用的减弱而重新被增温模式所代替。
张会领余克服施祺陶士臣严宏强刘国辉
关键词:SST西沙海域
华南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与海滩侵蚀作用研究
了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的时空多尺度、主要动力特征与岸滩侵蚀方式.论述了作者在华南砂质海岸长期变化、岸滩中、小尺度地形动力过程和近岸带—碎波带水体波动特征方面的有关研究.从台风作用下的剖面地形动力和特征地形——滩坎动态...
陈子燊蔡峰冯砚青李志强李志龙
关键词:海岸侵蚀
南海黄岩岛珊瑚记录的1780-2013年的表层海温年代际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南海中部黄岩岛滨珊瑚生长率与表层海温距平(SSTA)的正相关关系,重建了1780-2013年(共234年)黄岩岛海域SSTA年际变化序列。结果表明,1780-1890年SSTA总体偏低,平均为-0.2℃,最低SSTA为-1℃(1837年),对应于小冰期晚期;1890年以来SSTA总体呈阶段性上升,其中1971-1998年升温最快,1998年达到峰值(2℃),之后SSTA略呈下降趋势,冷暖变化与北半球陆地温度变化基本是同步的。频谱分析显示,黄岩岛海域SSTA在过去234年主要呈现出26~34 a的冷暖周期波动,其相位转变基本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位相同步。近234年来南海中部黄岩岛海域SSTA的年代际变率并不是持续不变的,1890年以来该海域SST年代际变率出现明显增强,可能与全球变暖导致的海洋内部变率的变化有关。考虑到热带西南太平洋SST年代际变率同样在1890年也发生了一次转变,我们认为这些证据可能指示了整个热带太平洋内部变率在1890年以后发生了一次转变。
林丽芳余克服陶士臣陶士臣韩韬
关键词:SSTA小冰期年代际变化
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北部SST与亚夏季风强度的负相关关系
南海北部珊瑚带宽-SST分别与甘肃万象洞WX42B石笋和贵州董哥洞DA石笋的δ18O记录在不同时段进行对比,揭示了南海北部SST变化与夏季风强度的关联.结果显示: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北部珊瑚带宽-SST与石笋δ18...
张会领余克服施祺严宏强陈特固
关键词:海面温度夏季风
中全新世云南寻甸地区气候演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云南寻甸仙人洞XR1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氧碳同位素、有机碳含量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模式:(1)8.0-6.0ka B.P.为温暖湿润期;(2)6.0-5.1ka B.P.为气候突变期,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3)5.1-2.1ka B.P.为凉干期。通过石笋有机碳含量与石笋δ18O记录对比,认为石笋有机碳可以反映气候变化,但是存在滞后效应。最后,利用XR1石笋δ18O记录与北半球33°N太阳辐射量,本文初步分析了云南寻甸地区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寻甸地区中全新世气候的整体变化趋势受33°N太阳辐射量控制,同时受中全新世火山活动的影响。
张会领覃嘉铭蒲晓强
关键词:中全新世氧碳同位素有机碳含量古气候重建
常浪条件下海滩滩角地形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对滩角地形的详细观测,研究了滩角在常浪条件下的调整和变动过程。通过对地形动力要素和滩角地形变化过程的详细分析,认为Masselink等提出的碎波相似参数ξ和用ε(S/λ)2建立的滩角地形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常浪条件下滩角的调整变动过程。通过对比,初步认为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滩角凸部和凹部的蚀积速率差异,可以引起滩角的消亡或发育。利用EOF分析方法能把滩角的主要变化过程分离出来:滩角在常浪条件下的变动主要含有沙坝运动过程、冲流变化过程和波浪变化过程等3个过程,占数据方差的99%以上;凸部的顶点是凸部形态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凹部的形态变化表现出一种线性特征。
李志强陈子燊
关键词:滩角地形动力
云南寻甸地区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化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XR1)进行TIMS-U系测年和氧碳同位素分析,揭示了该区全新世中期氧碳同位素气候演化的模式。依据石笋不同时段有机碳含量的变化,重建了基于石笋有机碳指标的气候变化模式。通过对比,发现这两种指标所记录的寻甸地区古气候变化过程几乎完全一致。云南寻甸地区全新世中期的气候演化可分为3个气候期:1)8 000—5 600 aBP为温暖湿润期,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有机碳含量偏高;2)5600—4500 aBP为气候突变期,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有机碳含量持续降低;3)4500—2100 aBP为冷干气候期,该期气候稳定,氧同位素和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张会领覃嘉铭林玉石蒲晓强刘长华
关键词:中全新世氧碳同位素有机碳
中全新世云南寻甸地区气候演化与冷干事件的石笋记录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云南寻甸XR1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氧碳同位素和沉积速率变化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模式:(1)8.0~6.0ka BP为温暖湿润期;(2)6.0~5.1ka BP为气候突变期,温湿向冷干转变;(3)5.1~2.1ka BP为气候恢复期,气候从冷干逐渐恢复到中全新世正常的气候水平。XR1石笋还揭示了该地区中全新世出现的四次冷干气候事件:6.0~5.1ka BP冷干事件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中期的寒冷期,被Denton称为第二次小冰期;4.7~4.5ka BP气候事件是气候回暖过程中一次短暂的变冷事件;3.1~2.5ka BP间的降温事件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被称为西周寒冷期,相当于北半球新冰期中的第三次新冰期。2.5~2.1ka BP降温阶段相当于我国近5000年气候变化的第二次冷期。
张会领蒲晓强
关键词:中全新世氧碳同位素西南季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