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作品数:647 被引量:2,907H指数:22
相关作者:黄徐平林荫宋晓杰林哲元德里克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7篇哲学宗教
  • 80篇政治法律
  • 72篇经济管理
  • 24篇文化科学
  • 16篇社会学
  • 6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5篇艺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2篇主义
  • 134篇哲学
  • 107篇马克思主义
  • 82篇唯物
  • 70篇唯物主义
  • 58篇历史唯物主义
  • 50篇资本主义
  • 42篇马克思主义哲...
  • 40篇经济学
  • 38篇社会
  • 31篇社会主义
  • 30篇政治
  • 29篇辩证法
  • 27篇辩证
  • 26篇毛泽东
  • 25篇意识形态
  • 25篇政治经济学
  • 25篇经济学批判
  • 24篇西方马克思主...
  • 22篇政治经济学批...

机构

  • 638篇南京大学
  • 13篇中共南京市委...
  • 12篇东南大学
  • 3篇上海社会科学...
  • 3篇纽约城市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教育部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共江苏省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共广东省委...
  • 1篇潍坊学院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作者

  • 239篇张一兵
  • 64篇张亮
  • 40篇刘怀玉
  • 39篇唐正东
  • 38篇姚顺良
  • 34篇周嘉昕
  • 31篇蓝江
  • 30篇尚庆飞
  • 28篇姜迎春
  • 22篇胡大平
  • 18篇侯惠勤
  • 16篇孟飞
  • 12篇孙乐强
  • 7篇夏凡
  • 7篇张传平
  • 4篇王浩斌
  • 3篇刘林元
  • 3篇张琳
  • 3篇郑如
  • 2篇戈士国

传媒

  • 36篇南京大学学报...
  • 26篇马克思主义与...
  • 26篇哲学研究
  • 25篇江海学刊
  • 2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9篇河北学刊
  • 19篇学术月刊
  • 18篇天津社会科学
  • 18篇现代哲学
  • 15篇江苏社会科学
  • 15篇学海
  • 12篇求是学刊
  • 12篇人文杂志
  • 11篇哲学动态
  • 1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1篇理论探讨
  • 1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0篇学习与探索
  • 10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21篇2024
  • 22篇2023
  • 19篇2022
  • 20篇2021
  • 19篇2020
  • 24篇2019
  • 19篇2018
  • 37篇2017
  • 27篇2016
  • 20篇2015
  • 24篇2014
  • 23篇2013
  • 37篇2012
  • 30篇2011
  • 24篇2010
  • 44篇2009
  • 42篇2008
  • 59篇2007
  • 46篇2006
  • 44篇2005
6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悬临被引量:5
2017年
阿甘本依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和福柯的考古学方法,探寻了不可能在场的在场性,在福柯创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资产阶级生命政治批判基础之上,生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赤裸生命、神圣人、悬法例外状态等一系列重要的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统治新形式的深入思考之境,并对德波指认的资本主义景观社会、奥斯维辛集中营和现代收容所等重要历史事件作出了极为精彩的本质批判和内里透视,直接引领了当代激进批判话语的重要现实转向。
张一兵
关键词:阿甘本考古学生命政治
论毛泽东现代化问题观的原创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该怎么走,这是一个困惑整个20世纪中国人的头等难题。毛泽东探索了在现代化道路中如何处理城乡关系、古今中西关系、社资“左”右关系等根本问题,从而实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牛田盛刘怀玉
关键词:毛泽东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视域中的历史认知模式理论疏析——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历史基础
2014年
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之争,往往源于对历史的认知差异,不同的认知模式对历史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马克思通过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彻底解构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认知模式,构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认知模式,使科学理解和把握人类历史成为可能。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解构唯心主义历史认知模式的重要范式。马克思正确说明了思想统治和阶级统治的关系,即思想统治是阶级统治的表现,所谓思想或思想统治的至上性是不存在的。任何意识形态都声称自己代表的是普遍利益或人类利益,这是意识形态的一个特点。但是,这里有虚假代表和真实代表的区别。虽然马克思解构了唯心主义历史认知模式,但是它并不会因这种解构而消失,它寄居于形形色色的理论模型即话语体系中。辨识和批判唯心主义历史认知模式,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姜迎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认知意识形态话语权
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于经济学语境之中被引量:1
2006年
张一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经济学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施密特
构境论与列宁“哲学笔记”研究
2011年
构境论为中国哲学研究界近来新显现出来的一种原创性思想。历史是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存在方式的结构性延伸,人类社会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过程性的生活构境进程。一定的社会历史物质生产构序结构生成着人们建构自己的社会生活的一定重构方式,而任何一种历史认识都是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借助于历史记载和古物所进行的重新历史构境的主观显现。所以,思想构境论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植根于历史构境,也可以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找到自己的逻辑起点。
张一兵
关键词:列宁
经济拜物教批判与科学的异化概念——《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与那种工场手工业时期通过延长劳动时间的一眼就能看穿的绝对剩余价值剥削不同,在机器化大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工艺和社会条件,进而改变生产的技术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力,最后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以获得非直观的相对剩余价值。然而,经济拜物教理论是无法涵盖这一重要的剥削关系的,因为协作、分工条件下生成的社会生产力不是事物化抽象的关系颠倒,也不是经济物相化编码中出现的到场物,它本身就是直接作为异化的资本力量在场的。科学技术及其对象化的机器生产就更是如此,由此,马克思不得不再次启用了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
张一兵
关键词:《资本论》异化
从私有财产批判到生产方式分析——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被引量:4
2010年
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重要一环。1843年至1846年是马克思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超越"市民社会"的关键阶段。其中,对于私有财产的分析、异化劳动理论的扬弃、对象性实践概念的制定标志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在结构理解的逻辑推进。基于物质生产方式分析的新的理论平台,马克思从根本上超越了"市民社会"理论并将这一用语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中来加以讨论。
周嘉昕
关键词:市民社会私有财产历史唯物主义
从“深层历史解读”到“思想构境”——由“拟文本”看文本对象在方法论创新尝试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拟文本"意指读者在阅读某一文本时,留在文本或摘录式资料上的多种读书批注。它所承载的信息往往是随意与散乱的,缺乏固有的逻辑构架。因此,对拟文本的解读必然要求读者确立对于文本的主导地位,并不可避免地在解读过程中体现出理论生产的主体性,这恰恰为"思想构境论"提供了理论印证。"思想构境论"创立的目的就是要告别以还原或者逼近客观性为宗旨的传统文本解读方法,坦然承认任何解读都只是读者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过程。"拟文本"自身固有的特质与"思想构境论"主观要求之间的契合,凸显了文本对象与解读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贾学军
论列宁“伯尔尼笔记”深层逻辑轨迹的拟现
2011年
张一兵教授新著《回到列宁》分析了"伯尔尼笔记"里列宁思想模式从"他性镜像"向"自主性思想构境"转换的逻辑进程,其中经历两次重大"思想逻辑异轨",最终获得"客观的、现实的实践辩证法"崭新理论视界。作者还分析确认了"伯尔尼笔记"初始理论视界,将非同质性文本解读方法微观化到单一文本,进而拟现出一个动态的思想逻辑轨迹,并以实践辩证法重新标定列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位置。虽然在文献考证性、个别解读以及哲学范畴与现实革命行动联系的中介环节仍然存在有待商榷和补充之处,然而这种以"思想构境论"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原创性解读探索,已经为"伯尔尼笔记"研究开辟出崭新的思索辩论空间。
林哲元
关键词:实践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视角及学术意义——从对西方学界的几种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入手被引量:22
2013年
以文化范式批判为切入口所建构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尽管因认识到只有经过文化范式中介过的客观现实才可能对现实的个人起作用,因而表现出了一定的深刻性,但由于其没有追问具体的文化范式的来源等问题,因而在学理逻辑上依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经验主义的学术思路由于只看到了经济事实的物质存在形式而没有看到其社会存在形式,因而始终无法跟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相比较。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觉,不仅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术思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我们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前提条件。
唐正东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
共6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