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

作品数:109 被引量:401H指数:12
相关作者:贺涵贞高雅娟海涛谭浩高超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2篇细胞
  • 26篇热应激蛋白
  • 23篇蛋白
  • 19篇热休克蛋白
  • 18篇热应激蛋白7...
  • 17篇热休克
  • 15篇苯并[A]芘
  • 15篇HSP70
  • 14篇多态
  • 14篇淋巴
  • 14篇淋巴细胞
  • 13篇多态性
  • 13篇基因
  • 10篇基因多态性
  • 9篇小鼠
  • 9篇抗体
  • 7篇外周
  • 7篇外周血
  • 7篇
  • 6篇血淋巴细胞

机构

  • 109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郑州大学
  • 8篇武警四川总队...
  • 7篇武警江苏总队...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射阳县疾病预...
  • 6篇射阳县人民医...
  • 6篇射阳县卫生监...
  • 5篇郧阳医学院
  • 5篇太原钢铁集团...
  • 4篇哈佛大学
  • 4篇江汉大学
  • 4篇广州市职业病...
  • 3篇广东省职业病...
  • 3篇中国石化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武汉市儿童医...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85篇邬堂春
  • 34篇肖成峰
  • 19篇何美安
  • 19篇陈胜
  • 14篇贺涵贞
  • 14篇蒋长征
  • 12篇高雅娟
  • 10篇涂白杰
  • 10篇谭皓
  • 10篇刘克俭
  • 9篇周舫
  • 9篇杨杪
  • 8篇杨进波
  • 8篇杨磊
  • 8篇王峰
  • 7篇柯磊
  • 7篇王瑞波
  • 6篇潘勤
  • 6篇谷庆
  • 6篇郑金平

传媒

  • 2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5篇工业卫生与职...
  • 7篇环境与职业医...
  • 6篇卫生研究
  • 5篇中国工业医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劳动医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职业医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国外医学(卫...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19篇2005
  • 22篇2004
  • 15篇2003
  • 8篇2002
  • 15篇2001
  • 4篇2000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焦炉工苯并(a)芘暴露水平及DNA遗传损伤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焦炉作业工人苯并(a)芘暴露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及其特征。方法选取343名焦炉工人和40名对照,应用彗星试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分别采用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苯并(a)芘浓度。利用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年龄、工龄、从事现工种时间、吸烟、饮酒、职业史等信息。结果定点采样,苯并(a)芘浓度呈现炉顶>炉侧>炉底>对照的趋势,分别为(1.26±0.65),(0.11±0.38),(0.02±0.003),0.01μg/m3。个体采样苯并(a)芘浓度呈现炉侧拦焦侧>炉顶>炉侧推焦侧>炉底>辅助工区>对照的趋势,分别为(1.43±0.06),(0.35±0.02),0.10,(0.05±0.007),(0.04±0.01),0.02μg/m3。焦炉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慧星尾长(几何均数)分别为(16.94±2.59),(17.52±2.39),(10.78±2.48),(6.89±1.90),olive尾矩(几何均数)分别为(4.60±1.29),(4.57±1.17),(2.79±1.11),(1.61±0.56),炉顶工、炉侧工、炉底及辅助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炉顶工与炉侧工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炉底及辅助工,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炉顶工、炉侧工、炉底及辅助工与对照相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慧星尾长和olive尾矩阳性的危险度OR值分别为29.66,28.90,9.97和27.24,26.04,9.32,有随个体外暴露苯并(a)芘浓度增高而增高的趋势。结论焦炉工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遗传损伤与个体苯并(a)芘暴露趋势一致。环境个体采样及彗星试验可作为焦炉工人PAHS暴露和细胞遗传损伤的监测指标。
郑金平孙建娅郭亮梁华山田凤邬堂春
关键词:多环碳氢化合物芳香族苯并(A)芘DNA损伤彗星试验
BPDE-DNA加合物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1年
本文主要综述了 BPDE- DNA加合物形成机制、引起突变类型、BPDE- DNA加合物与毒物代谢相关酶系的关系及 32 P后标记法、免疫学方法和 L M- PCR等检测方法 。
高雅娟
关键词:加合物
苯并[a]芘损害神经元DNA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染毒对体外培养大鼠小脑粒细胞胞核DNA的损伤。方法取8日龄SD大鼠小脑粒细胞进行培养,并分(1)空白对照组;(2)溶剂对照组(等量DMSO平行处理);(3)低浓度BaP染毒组(BaP5μmolL+S9-mix);(4)中浓度BaP染毒组(BaP15μmolL+S9-mix);(5)高浓度BaP染毒组(BaP45μmolL+S9-mix)。染毒90min,胰酶消化法收集标本。苔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SCGE法检测大鼠小脑粒细胞胞核DNA的损伤程度;TUNEL法检测大鼠小脑粒细胞胞核DNA的损伤率,并对细胞存活率与DNA损伤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染毒组与对照组以及各染毒组之间大鼠小脑粒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01);(2)染毒组与对照组以及各染毒组之间大鼠小脑粒细胞胞核DNA损伤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P<0.0001);(3)细胞存活率与DNA损伤率负相关(r=-0.9402,P<0.01);(4)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之间大鼠小脑粒细胞胞核DNA损伤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aP染毒可引起大鼠小脑粒细胞胞核DNA损伤,损伤程度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加强。胞核DNA损伤是BaP引起体外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之一。
涂白杰邬堂春
关键词:苯并[A]芘DNA损伤
苯并[a]芘和高温及其联合作用对小鼠脑组织HSP70和HSP90β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苯并 [a]芘 (BaP)、高温及其联合作用对小鼠脑组织热应激蛋白 70 (HSP70 )与热应激蛋白 90 β (HSP90 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5 6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8只 ) ,即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低剂量BaP单独染毒组、高剂量BaP单独染毒组、单独高温处理组、高温处理 +低剂量BaP染毒组、高温处理 +高剂量BaP染毒组。低、高剂量BaP染毒分别给予BaP 0 5mg/kg和 5mg/kg ,用植物油作溶剂 ,每周 4次腹腔注射 ,溶剂对照组用植物油作平行处理 ,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高温处理为每周4次 ,每次 4 1 5~ 4 2 0℃处理 2h。实验 8周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制作混合匀浆 ,Westernblot法检测HSP70和HSP 90 β水平。 结果 HSP70在高温单独作用、低剂量BaP单独作用、高温与低剂量BaP联合作用下表达明显升高。HSP90 β仅在高温与低剂量BaP联合作用及高温与高剂量BaP联合作用下表达升高。 结论 不同的热应激蛋白在不同条件下对高温。
涂白杰邬堂春贺涵贞
关键词:苯并[A]芘高温小鼠脑组织热应激蛋白
低温作业工人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调查
2006年
选择保鲜冷库作业工人53名、水产冷库作业工人53名作为低温作业暴露组,同时选择当地不接触低温作业的村民58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作业前后的体温、血压,并采集作业后静脉血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显示冷藏保鲜组和水产冷冻组工人体温和血压作业后均低于作业前,血清NO含量和NOS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张仁忠周舫谷庆徐海邬堂春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男性受试者搬举MAWL和RWL时的劳动负荷评价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对手工搬举方程在我国应用的适合性进行研究,为我国制订手工搬举作业劳动负荷的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表面肌电信号技术和Borg量表对男性受试者搬举最大可接受搬举重量(MAWL)和推荐搬举重量(RWL)时的劳动负荷进行了评价。结果受试者对称搬举MAWL时竖脊肌肌电幅度在50%~70%MVE(最大自主收缩时肌电幅度)范围内波动,对称搬举RWL时在41%~71%MVE范围内波动。在水平距离25cm处,从地面到可触及高度,搬举RWL时竖脊肌肌电幅度比搬举MAWL时高7.51%。从指节到可触及高度,搬举RWL时竖脊肌肌电幅度比搬举MAWL时高13.08%。非对称搬举MAWL时的竖脊肌肌电幅度明显高于搬举RW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身体各部位搬举MAWL时的自我用力感受(RPE)评分都明显高于搬举RWL时的RPE。结论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搬举方程对于水平距离和不对称的校正是充分的,但对于高度的校正是不足的,尤其是对于过肩的搬举作业是不适合的,对于过肩搬举作业的推荐搬举重量限值还应降低。
陈静杨磊王奡
关键词:表面肌电
二硫化碳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维生素C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二硫化碳 (CS2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维生素C的拮抗作用。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CS2 对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进行染毒实验 ,同时以不同浓度维生素C预处理进行干预试验。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活性 ,用二苯胺法进行细胞DNA断裂的定量分析。结果 CS2 可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活性 ,随着CS2 染毒浓度升高 ,内皮细胞增殖活性逐步下降 ,呈剂量反应关系 ;CS2 可致内皮细胞DNA损伤 ,使DNA双链发生断裂。浓度为 2 0 μmol ml时即可产生明显影响 ,浓度达到 16 0 μmol ml,细胞DNA完整率下降至 4 8.2 6 %。经维生素C预处理后 ,内皮细胞DNA完整率高于未经预处理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增殖活性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CS2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而维生素C可拮抗CS2 致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作用。
易继湖刘正亮李贵新王瑞王晓云岳林明邬堂春
关键词:二硫化碳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损伤维生素C拮抗作用抗氧化剂治疗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基因G+1688A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基因G+1688A(Ser563Asn)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120例非冠心病对照人群PECAM-1基因的第8号外显子区单碱基突变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分析,即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CHD的关系。结果AA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42%:24%,P<0.01),等位基因间亦存在同样的趋势(A/G:68%:54%,P<0.01)。而且在高胆固醇或收缩压过高的人群中,基因型为AA者患CHD的危险度增高。结论在CHD患者中,PECAM-1基因G+1688A点突变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病密切相关。
杨颖张建武程龙献何美安邬堂春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糖尿病冠心病
P22^(phox)基因多态性与吸烟在冠心病中的交互作用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b245(P22phox)C242T基因多态性与吸烟在冠心病中的交互作用。方法整群抽样抽取武汉市三家大型医院和三个社区,选取冠心病病例147人,健康对照254人。冠心病病例诊断按照WHO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经体检为非冠心病病人,并且无严重的肝、肾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使用Interheart调查表获取每个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并取得知情同意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型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P22phox基因型,采用非条件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结果在总的研究人群中,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危险度增加,调整OR=3.43(95%CI:1.96-6.00,P=0.00),当P22phox基因型为CC时,吸烟的调整OR=3.80(95%CI:2.11-6.84,P=0.00),基因型为CT+TT时吸烟的OR=3.33(P=0.07);当调整混杂因素后,P22phoxCC基因型和吸烟的交互作用系数为2.81,为交互作用中的超相乘模型。结论P22phoxC242T多态性与吸烟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交互作用,为超相乘模型。
何美安蒋长征王峰杨杪谭皓胡丙长邬堂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抗热休克蛋白70抗体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抗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抗体水平与正常人有无差异 ,并探讨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Western ELISA方法检测 192例冠心病患者中抗HSP70抗体水平 ,并以 192例无冠心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结果 ] 192例冠心病患者中抗HSP70抗体阳性 7例 ,对照组 5例 ,病例组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抗HSP70抗体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联系 ,抗HSP70抗体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杨杪谭皓陈永文王峰何美安蒋长征陈胜邬堂春
关键词:冠心病血浆抗体表达HSP70CHD血管性疾病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