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竹藤中心安徽太平试验中心 作品数:53 被引量:250 H指数:8 相关机构: 国际竹藤中心 安徽农业大学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竹木复合高强度抗压柱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木复合高强度抗压柱,包括一组轴向依次排列的等直径圆木单元;等直径圆木单元端面上涂覆有粘合剂,还包括一组竹筋;每根竹筋的长度不小于所有等直径圆木单元长度之和;圆木单元的表面沿着长度方向等距离开设有一组槽口;... 严彦 费本华 孙正军 刘焕荣 张秀标文献传递 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 被引量:18 2019年 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汛期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以丹江口库区龙口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于2018年6-9月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低3种密度马尾松人工林,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进行分析,探究其丰水期水源涵养功能的林分密度效应.结果表明:(1)3种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为56.13~77.68 mm,且随林分密度增加林冠截留量增大,林内穿透雨量则趋势相反;(2)3种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总生物量为12.76~19.56 t·hm^-2,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枯落物总生物量增大,且半分解层枯落物生物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枯落物生物量;高密度枯落物总厚度最大,中密度次之,低密度最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21.32~28.24 mm,有效持水量为16.82~22.51mm,且均表现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分别呈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关系式;(3)3种密度马尾松人工林O~ 30 cm土层土壤容重为1.45~ 1.54g·cm^-3,总孔隙度均值为42.18%~45.71%,土壤有效持水量为2.94~4.81 mm,且土壤容重大小为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土壤总孔隙度排序则与之相反,土壤有效持水量表现为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4)3种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综合水源涵养能力为204~237.55 mm,表现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综上,丹江口库区中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最优,建议在今后库区森林抚育过程中,合理控制林分密度. 丁霞 程昌锦 漆良华 张建 雷刚 刘学全关键词:林分密度 水源涵养 马尾松 人工林 杜仲TCP转录因子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对杜仲TCP(teosinte branched 1/cycloidea/proliferating)基因家族进行筛选分析,以期为EuTCPs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杜仲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TCP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其在杜仲叶片发育及胶形成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从杜仲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4个EuTCPs,氨基酸数目介于139~492,理论等电点分布在5.54~9.72,相对分子质量区域为18 880~53 620,亚细胞定位预测在细胞核中,均为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分为PCF、CIN和CYC/TB13个亚家族,分别包含5、6、3个EuTCPs蛋白。表达模式分析显示,EuTCPs在杜仲叶片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每个发育时期EuTCPs表达量各不相同,EuTCPs正调控杜仲胶的形成。结论 杜仲中TCP家族包含14个成员,各成员的分子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存在差异,EuTCPs可能参与杜仲叶片发育及杜仲胶的形成。 刘俊 李龙 吴耀松 刘燕 任闪闪 陈玉龙关键词:亚细胞定位 系统进化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长三角水源地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 2023年 太湖流域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受到水源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面源污染依然严重。为了控制氮磷流失,研究以长三角重要水源地安吉赋石水库集水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径流观测探究了不同立地下的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经济林TN平均流失浓度最大,为3.21 mg/L。TP平均流失浓度表现为经济林(0.13 mg/L)>白茶(0.09 mg/L)>自然地(0.07 mg/L)=次生林(0.07 mg/L)。次生林地能够有效减少氮磷流失。(2)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是影响该地区氮素流失的主要降雨因素。(3)硝态氮和溶解态磷分别是该区氮磷流失的主要形态。(4)氮素污染是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氮素流失的控制。综上,通过优化水源地土地利用方式,营建结构合理的水源防护林,有助于改善水源地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 王荣嘉 张建锋 蔡春菊 雷刚关键词:水源地 土地利用方式 氮素流失 磷素流失 基于重测序的4个秆形变异毛竹变型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为揭示秆形变异的毛竹变型全基因组突变类型,以强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bliquinoda)、龟甲竹(Phyllostachys edulis f.heterocycla)、青龙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curviculmi)和圣音竹(Phyllostachys edulis f.tubaeformis)等4个毛竹变型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并注释单核苷多态性(SNP)、小片段插入缺失(InDel)和结构变异(SV),运用GO、COG和KEGG等功能数据库比对、注释变异基因,分别有7477、7584、7221和7583个变异基因得到功能注释。GO注释分类包括细胞组件、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三个基因功能分类体系的56个功能组。COG注释获得的参与复制、重组和修复的基因数为369个,信号转导机制的基因数为327个,转录的相关基因253个。通过KEGG数据库系统地分析变异基因参与的黄酮类、类胡萝卜素等物质代谢合成途径。深入研究这些差异基因的调控途径,可以为进一步探索毛竹种内丰富的多态性和遗传变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开发重要性状分子标记提供重要参考。 牟少华 岳祥华 李娟 李雪平 高健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淡竹开花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2018年 以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 Clure)为研究材料,对花期物候、花序形态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淡竹为续次发生花序,盛花期为4月30日至6月5日,开花时顶部花先开,内、外稃不张开,果实为颖果;淡竹花序由小穗组成,每一小穗仅含1朵小花;小花具内、外稃各1枚,浆片3枚,雄蕊3枚,雌蕊1枚,柱头为长花柱型。雌雄同熟。 岳祥华 赵荣 林树燕关键词:淡竹 生物学特征 花序 设施内外人面竹夏季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2012年7月对设施及露地栽培的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 Carr.exA.et C.Riv)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分析设施栽培条件下人面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以及设施内外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因子的差异性,试图为设施栽培人面竹提供合理的栽培模式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设施内有降温措施和无降温措施条件下,人面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但露天条件下人面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双峰型特点不明显,日均Pn设施内有降温>Pn设施无降温>Pn露天;HR设施内>HR露天、PAR设施内 严彦 秦金舟 苏文会 苏浩然关键词:设施栽培 净光合速率 温度 CO2浓度 中国地被竹应用与引种栽培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地被竹是禾本科竹亚科中的低矮型竹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还可作为固土护坡植物。文中在简述地被竹种类和主要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地被竹在园林造景、固岸防护和保健方面中的应用,以及生态适应性与引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地被竹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地被竹进一步推广利用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雷刚 漆良华 胡璇 郭雯 张建 舒琪关键词:地被竹 生态适应性 园林绿化 固土护坡 引种 杜仲WOX家族基因鉴定及在叶片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Wuschel(WUS)相关的同源异型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WOX转录因子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中的分布及表达特征。【方法】以杜仲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杜仲WOX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EuWOXs在叶片发育及杜仲胶形成中的表达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EuWOXs在‘紫叶’杜仲‘Ziye’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杜仲基因组中共鉴定出8条EuWOXs,分布于8条染色体;EuWOXs蛋白质长度为182~35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10~6.47,分子量为20.7~40.4 kDa;亚细胞定位预测EuWOXs均定位在细胞核中,均为亲水性蛋白。根据系统进化关系,杜仲WOX家族包括3个亚家族,分别含2、1和5个EuWOXs基因。EuWOXs均含有内含子,并包含多个基序,启动子中富含激素、胁迫和光周期响应元件。大部分EuWOXs在杜仲叶片中表达量较低,EuWOX13-1随叶片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EuWOX13-2在生长叶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杜仲中有8个EuWOXs基因,EuWOX13-1和EuWOX13-2可能在杜仲叶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俊 李龙 陈玉龙 陈随清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叶片发育 油浴热处理对竹材干缩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探明竹材独特结构和油浴热处理对竹材干缩性和力学性能的协同影响,本研究以机油为导热介质对毛竹进行油浴热处理,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150、180、210℃)和不同处理时间(1、3、5 h)条件下竹材干缩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竹材含水率和横向干缩率均有下降,表明高温热处理克服了竹材亲水性强和干缩性差的缺点。但是经过热处理后,竹材的力学性能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同样的热处理条件下,带青带黄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均高于去青去黄竹材,说明保留竹材的竹青竹黄对热处理十分有利,且同时能提高竹材的利用率。 岳祥华 左奇玉 张双燕关键词:竹材 力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