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态学系

作品数:151 被引量:1,033H指数:16
相关作者:胡韧顾继光肖利娟林朗聪徐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生物学
  • 5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24篇群落
  • 21篇植物
  • 17篇浮游植物
  • 16篇群落结构
  • 15篇浮游
  • 12篇沉积物
  • 11篇水库
  • 10篇生态学
  • 10篇污染
  • 10篇轮虫
  • 10篇浮游动物
  • 8篇基因
  • 8篇教学
  • 7篇枝角类
  • 7篇土壤
  • 5篇毒性
  • 5篇珠江口
  • 5篇微藻
  • 5篇表层沉积物
  • 4篇多样性

机构

  • 151篇暨南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教育部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广东省水文局
  • 4篇生态环境部华...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广东建设职业...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仲恺农业工程...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深圳技师学院
  • 2篇杭州市环境监...
  • 2篇广东省教育厅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广东商学院

作者

  • 31篇韩博平
  • 19篇王朝晖
  • 17篇林秋奇
  • 12篇赵建刚
  • 11篇肖利娟
  • 9篇莫测辉
  • 9篇李彦文
  • 9篇蔡全英
  • 9篇彭亮
  • 8篇赵海明
  • 8篇向垒
  • 7篇郭佳
  • 7篇张成武
  • 7篇胡韧
  • 6篇李爱芬
  • 5篇段舜山
  • 5篇许忠能
  • 5篇张修峰
  • 5篇罗潋葱
  • 5篇李慧

传媒

  • 20篇生态科学
  • 18篇湖泊科学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海洋环境科学
  • 6篇生态学报
  • 6篇水生态学杂志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海洋渔业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生物加工过程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湿地科学
  • 2篇实验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14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13篇2017
  • 11篇2016
  • 18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大型水库蓝藻群落季节动态特征——以大沙河和高州水库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热带大型水库蓝藻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季节动态,于2011年和2010年分别对两座热带大型水库进行逐月采样,研究其蓝藻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季节动态特征,并探讨关键的环境因子。两座水库共检测到蓝藻14属,在蓝藻种类组成上两座水库没有明显差异,但蓝藻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差异明显。生态幅较宽的种类,如鱼腥藻Anabaena、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微囊藻Microcystis分布较广且多为优势种。高州水库为中营养水体,蓝藻生物量在0.039 mg·L^(-1)以下,丰水期蓝藻生物量较高,以丝状蓝藻(泽丝藻Limnothrix)、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和蓝纤维藻)为优势种。大沙河水库为富营养水体,全年蓝藻生物量在0.23 mg·L^(-1)以上,枯水期蓝藻生物量较高,在3~12 mg·L^(-1)之间,以具伪空泡结构的蓝藻(微囊藻和鱼腥藻)为优势种。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磷、总氮、温度、硝氮、正磷酸盐、真光层深度以及真光层与混合层深度之比等7个环境变量对蓝藻群落有显著作用(P<0.05),其中总磷浓度与群落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总氮和温度。相对于中营养水体,富营养水体的光可获得性更低,同时营养盐的限制作用较弱,具有伪空泡结构的蓝藻多为优势种。在富营养的大沙河水库,微囊藻和鱼腥藻全年维持一定的生物量,不存在温带水体的"越冬"现象,且其生物量在冬季更高。热带水体蓝藻群落的演替机制与温带、亚热带地区有较大的区别,温度对蓝藻群落的作用以间接作用为主。
袁一文肖利娟韩博平
关键词:热带大型水库蓝藻
中国东南沿海四株亚历山大藻的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核糖体基因大亚基(LSU r DNA)D1-D2区以及ITS序列分析,研究了采自于中国东南沿海的4株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Halim)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本地的亚历山大藻与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藻株亲缘关系很近;而且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本地亚历山大藻与东亚藻株聚成一个大族。与东亚藻株在r DNA序列上的高相似性也说明本地株亚历山大藻属于温带亚洲基因型,而从欧美传入的机会较小。结果同时显示,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e)与链状亚历山大藻(A.catenella)LUS和ITS序列相近,可能在遗传学上是同一种类。
王朝晖马长江许忠能
关键词:亚历山大藻系统发育ITS
不同结构形貌BiVO_4的水热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被引量:28
2012年
采用水热法,无需添加剂,通过调控反应液pH值和反应温度制备了不同结构和形貌的BiVO4可见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和低温氮吸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水热温度与反应液pH值对晶体结构有很大影响,180℃水热温度和酸性条件有利于单斜相的生成.反应液pH值对形貌也有很大影响,不同条件下得到了片状、立方状、棒状等不同形貌的BiVO4.同时以亚甲基蓝为降解对象,考察了所制备BiVO4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其中,pH值为2,反应液中制备的片状单斜相BiVO4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4 h达92.0%).此外,还考察了光催化剂用量、亚甲基蓝浓度和电子受体的存在对光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1.0 g/L,亚甲基蓝浓度为10 mg/L,KBrO3为电子受体时光催化效果最佳.
郭佳朱毅张渊明李明玉杨骏
关键词:水热合成光催化活性
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
2023年
微藻生长速度快、CO_(2)固定效率高,每生产1 t微藻生物质可固定183 t CO_(2)。同时,微藻还可将固定的CO_(2)转化为油脂、蛋白质、多糖、色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能够实现CO_(2)的高值化利用。因此,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CO_(2)捕集和利用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效固定CO_(2)藻株的选育、提高微藻生物固定CO_(2)的培养策略、微藻处理烟道气化合物技术、微藻高效培养光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及新兴技术助力微藻碳减排等内容,再结合现阶段微藻生物固碳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微藻生物固定CO_(2)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利用微藻高效固定CO_(2)、高值化利用CO_(2)提供参考,从而加速“双碳”目标的实现。
张虎谭英南朱瑞鸿洪建高保燕张成武
关键词:微藻光生物反应器
近江牡蛎HSP70s基因对污染物的响应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是重要的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生物,其HSP70s基因对污染物的反应特性是评价其作为海洋环境污染预警分子的重要标准。研究显示近江牡蛎HSP70s对多种污染物及其混合...
张基中刘志刚张占会邵中宝
关键词:污染物近江牡蛎
广东沿海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7
2018年
通过收集大量监测资料,研究广东省沿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基于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分析广东省沿海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粤东、粤西区域,其中Cu(106.98±70.69μg/g)、Pb含量(65.74±65.03μg/g)分别以广州、深圳最高,Zn(250.25±55.01μg/g)、Cd(1.48±0.30μg/g)、Cr(96.48±9.79μg/g)、As(17.30±14.00μg/g)含量均为中山最高.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广东沿海各单项指数(0.528±0.377~2.107±3.665)及综合指数(7.135±7.880)均处于"低等"水平.单因素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Cd>Cu>Pb>Zn>As>Cr,而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则表现为:珠江口(12.131)>粤东(5.488)>粤西(4.1560).沿海沉积物中Cu、Pb、Zn、Cd、Cr之间均具显著正相关性(P<0.05),说明各重金属污染来源相近,具有同源性;部分重金属(Cu、Pb、Zn)含量与TOC显著正相关(P<0.05),而部分重金属(Cu、Cr、Cd)含量与pH值显著负相关(P<0.05).
张起源刘谞承赵建刚刘香华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
双胞旋沟藻对共存浮游植物的化感效应研究
黄博珠石健徐宁
壬基酚对浮游动物的毒性效应及其食物链传递能效研究
本研究选取蛋白核小球藻及物种淡水枝角类浮游动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NP对浮游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及NP在“水-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和生物传递能效。研究结果表明:NP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急性毒性半抑制效应浓度...
孙凯峰何宁孙东段舜山
关键词:壬基酚浮游动物生态毒性食物链
营养盐加富和鱼类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浮游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敞水区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组成与多样性反映了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存在状态。通过围隔实验,模拟水库春季发生的营养盐加富和鱼类放养的干扰,分析在这两种干扰下的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和稀有种的变化,并通过以丰度与生物量为变量的香农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分析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营养盐加富干扰下的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变化和演替更为明显,营养盐加富与鱼类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符合中度干扰理论。在优势种优势度变化较大的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样性指数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有较高的负相关性。在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香农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用丰度与生物量为变量的两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结果对实验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陈纯李思嘉肖利娟韩博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丰度生物量
基于线粒体COⅠ序列的中国前鳞(鱼夋)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前鳞(鱼夋)(Liza affinis)是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日本南部及中国台湾海域等的经济鱼类。为了解中国前鳞(鱼夋)的遗传背景,该研究分析了采自中国4省82尾样本COⅠ基因5'端712 bp序列,共发现21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H_d=0.4840±0.0700,π=0.0010±0.0002)较低。根据群体所属的地区、海域、海峡进行分组,通过AMOVA分析,得出组间的Fst值皆小于0.05,P值皆大于0.05,组间变异的比例极低(–0.6%~0.46%),表明中国前鳞(鱼夋)群体间无明显分化,其原因可能是:1)频繁的基因交流。前鳞(鱼夋)的洄游范围较大,且受海流影响,导致不同地区的群体间有着密切的基因交流;2)近期种群扩张事件。中国前鳞(鱼夋)整体的Fu’s F_s值为显著性负值(F_S=–20.3900,P=0),核苷酸错配峰图为明显单峰,单倍型网络图呈星状结构,均表明中国前鳞(鱼夋)群体经历过种群扩张,估算扩张大约发生在13.4199~1.4911万年前,可能是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中海平面的变化所致。此外,洞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H_d=0.8080±0.1130,π=0.0021±0.0006)明显高于其他地理群体,建议将其作为优先保护的对象。
黄镇宇章群卢丽锋周琪唐楚林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