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作品数:15 被引量:351H指数:8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沙漠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树轮
  • 2篇气候
  • 2篇湖泊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2篇沉积物
  • 1篇第四纪
  • 1篇中奥陶统
  • 1篇中国西北干旱...
  • 1篇生态因子
  • 1篇石羊河流域
  • 1篇时变特征
  • 1篇树轮宽度
  • 1篇树轮宽度年表
  • 1篇树轮年表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同位素
  • 1篇盆地
  • 1篇气候意义

机构

  • 1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省气候资...

作者

  • 8篇陈发虎
  • 3篇靳立亚
  • 3篇勾晓华
  • 2篇孙庆峰
  • 2篇彭剑峰
  • 1篇尚华明
  • 1篇符娇兰
  • 1篇张永香
  • 1篇刘普幸
  • 1篇程波
  • 1篇朱艳
  • 1篇秦宁生
  • 1篇高尚玉
  • 1篇李静
  • 1篇彭友兵
  • 1篇马艳
  • 1篇张家武
  • 1篇强明瑞
  • 1篇黄小忠
  • 1篇余吉仁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土地变化科...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磁学及其在干旱区城市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磁学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主要利用矿物和岩石磁学技术, 研究环境巾磁性颗粒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转化受环境变化影响的过程,为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过程研究提供代用指标。环境磁学技术在各...
王冠夏敦胜陈发虎杨丽萍陈建徽魏海涛
关键词:环境磁学污染研究
文献传递
一种求解区域平均值的权重面积设计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提要:针对求解物理量在一定区域内的平均值问题,设计了一种权重面积方法。并以求解西北区域年平均降水量、1月份和7月份的平均空中水汽含量为例,将该方法与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网格插值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该方法在站点较多、但不均匀的大范围区域内计算气象场的平均分布是可行的,其优点是计算量小、受缺测站点影响较小。
余吉仁靳立亚彭友兵马艳
关键词:加权平均
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以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为例被引量:67
2004年
通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org)分析 ,表明末次冰期与全新世时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差异 ,末次冰期δ1 3Corg总体偏轻 (- 30‰~ - 2 5‰ ) ,而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则有较大的变化 ,在早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有多次短期快速变重 (- 1 0‰左右 )的变化 ,中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总体偏重 (- 2 0‰~ - 1 0‰ ) ,晚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偏轻 (- 2 5‰左右 )。分析表明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陆生C3植物和湖泊内源水生植物变化的关系 ,末次冰期以来西北干旱区C4 植物不发育 ,偏重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值与C4 植物无关。从沉积物中有机质组分、元素等分析表明 ,末次冰期时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湖泊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上游祁连山的陆生C3植物 ,有机碳含量较低 ,表明当时的上游的陆生植被不繁盛 ,区域气候较干冷 ;从全新世开始 ,三角城古湖泊开始形成 ,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中的沉水植物 ,此时湖泊水体较大 ,湖泊生产力较高。而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偏轻时期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挺水植物、陆生C3植物 ,较低的有机碳含量说明该时期陆生植被不发育 ,气候较干冷 。
张成君陈发虎尚华明曹洁
新疆柯坪中奥陶统结核状灰岩的沉积环境及成因被引量:10
2006年
对新疆柯坪地区中奥陶统灰岩和泥岩交互沉积地层中的结核状灰岩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根据野外观察并结合室内偏光显微镜下阴极发光和染色等方法分析其结构和构造特征,发现有团块状、网纹状、透镜状3种结核状灰岩。运用 X 光衍射仪和质谱仪等化学分析手段对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酸不溶物等进行了测定。综合分析矿物、岩石、生物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形成于陆棚中水体较深的沉积环境,灰岩和泥岩交互韵律层是在表层洋流、大洋底流和物源供给的周期变化作用下形成的。结核状灰岩形成于沉积-成岩早期阶段,它们的形成机制分别是:团块状灰岩是在洋流活动后的平静期因水体中碳酸钙沿凝结核凝结、增大、胶结而形成;网纹状灰岩是在盐度不饱和的深海底流的周期作用下冲刷同生期沉积的碳酸盐灰泥而形成;透镜状灰岩是通过上覆水体与沉积物的差异压实作用而形成的。
孙庆峰
关键词:中奥陶统沉积环境
额济纳旗近100 a来胡杨年表的建立与响应分析被引量:33
2005年
在野外采样、室内预处理、交叉定年的基础上,建立了近一百年来额济纳旗胡杨树木年轮年表,并将标准年表的树轮指数与采样点附近额济纳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及黑河中游正义峡水文站的径流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指数与春季3~5月径流量和年径流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42和-0.525.由于该地区降水量为37.9 mm,对树木生长的意义不大,径流量则成为胡杨生长的限制因子.正义峡径流量冷季大,暖季小,与该区胡杨的生长季不相吻合.春季树木生长开始,需要一定的水分供给,虽然该区春季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6.42%,但是,采样点距离河床较近,地下水位较高,可以满足根系对水分的需要,有利于胡杨生长,因而该相关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进一步进行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表明, 重建序列与实测序列较为相近,采用的回归方程比较稳定可信.
刘普幸陈发虎勾晓华彭剑峰黄小忠
甘肃武都万象洞
万象洞(33°19’N,105°00’E)位于甘肃省武都县白龙江南岸的景山山腰,据武都城15km.洞口海拔约为1200m,高出汉王镇附近的白龙江150m.该洞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洞穴之一,主要发育在留志纪的石灰岩地层中。
庞福顺张平中
文献传递
树轮生态学在宽度方面的发展和若干应用研究
引言树轮生态学是从树轮年代学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树轮年代学是一门研究树木木质部年生长层,以及利用年生长层来定年和评价过去环境变化的科学。它是以生理学为基础, 以树木径向生长特点为依据,用来研究环境变化影响树木生长的规...
彭剑峰勾晓华张永香
关键词:生态因子气候因子树轮宽度年表
文献传递
石羊河流域现代孢粉传播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为了确定风和河水长距离搬运的孢粉对干旱区尾闾型湖泊沉积物孢粉谱的影响和贡献,对干旱区典型的小流域——石羊河流域的空气、表土、河水和河床冲积物中的孢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结果显示:河水搬运孢粉的能力远较风强,河水搬运的孢粉对流域中下游河床冲积物和河水孢粉谱的贡献非常大;干旱区与河水有关沉积物孢粉谱的古环境重建很大程度上受河水搬运孢粉的影响.
朱艳程波陈发虎张家武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沉积物干旱区古环境重建
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41
2005年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75~105°E、35~50°N)最近44年(1958~2001年)77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的降水量偏多(偏少)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降低)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降水量随气温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干旱区的西部(93°E以西)区域年降水量随全球气温升高呈现增加趋势,而东部(93°E以东)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靳立亚符娇兰陈发虎
关键词:降水量全球变暖
青海南部高原近450年来春季最高气温序列及其时变特征被引量:43
2005年
根据采自青海南部高原曲麻莱、治多地区的圆柏树轮样芯建立的树木年轮年表,重建了近450年来高原春季(4~6月)的最高气温序列.采用多窗谱分析、小波分析和Yamamoto突变检测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了重建的高原春季最高气温序列的准周期性及多尺度突变特征.结果显示,青海南部高原地区春季最高气温的变化存在较明显的31~54年低频和2~4年高频准周期波动特征.在30~54年时间尺度上,青海南部高原春季最高气温变化经历了1622~1639年、1798~1816年、1896~1913年和1933~1951年的偏冷期以及1684~1703年、1779~1797年、1817~1835年和1914~1932年的偏暖期.分析还发现,青南高原地区春季最高气温在冷暖期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较明显突变现象,在30~40年时间尺度上,Tm序列在1610年、1668年、1816年、1915年和1934年前后的突变是明显的.交叉相关分析显示,在滞后7.5年左右,青海南部高原春季最高气温波动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靳立亚秦宁生勾晓华陈发虎李静
关键词:树轮年表最高气温准周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