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固体力学研究所

作品数:63 被引量:228H指数:9
相关作者:杨有贞马文国王奇赵占兵郑静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土木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建筑科学
  • 14篇理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2篇砂土
  • 10篇本构
  • 9篇各向异性
  • 7篇细观
  • 7篇非共轴
  • 6篇土体
  • 6篇本构模型
  • 5篇弹塑性
  • 5篇土力学
  • 5篇热力学
  • 5篇细观结构
  • 5篇加载
  • 5篇边坡
  • 4篇冻融
  • 4篇正交各向异性
  • 4篇塑性力学
  • 4篇组构
  • 4篇广义塑性力学
  • 4篇本构方程
  • 3篇单轴

机构

  • 63篇宁夏大学
  • 6篇兰州大学
  • 6篇青岛理工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奥克兰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 1篇西安航空学院
  • 1篇维也纳自然资...
  • 1篇上海隧道工程...
  • 1篇江苏中联路基...
  • 1篇云南省交通规...
  • 1篇国家能源投资...

作者

  • 31篇李学丰
  • 23篇孔亮
  • 16篇马文国
  • 13篇杨有贞
  • 7篇王燕昌
  • 6篇郑颖人
  • 4篇王兰民
  • 3篇惠治鑫
  • 3篇花丽坤
  • 3篇黄茂松
  • 3篇杨明成
  • 3篇王兴
  • 3篇王奇
  • 3篇袁琪
  • 2篇谌文武
  • 2篇钱建固
  • 2篇赵占兵
  • 2篇马海龙
  • 2篇郑静
  • 2篇孟凡超

传媒

  • 7篇岩土工程学报
  • 7篇宁夏大学学报...
  • 6篇岩土力学
  • 6篇地基处理
  • 5篇宁夏工程技术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宁夏师范学院...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2篇中国土木工程...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铁道建筑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

  • 6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煤迹地新土体分层构建
2023年
本文针对采煤迹地土体渗透性强、稳定性差等力学问题和生态污染问题,在矸石山表层依次设计了隔水层、改良层和抑制蒸发层,提出“2+1”新土体分层构建技术。该技术在采煤迹地构建新土体的基础上,考虑土壤粒度、湿度、重度、构度四个力学和物理特性。新土体的构建需要在参考化学组成的同时,也要考虑生物因素和干旱区环境的影响,以及土体渗透系数、含水率、密实度、温度和水土相互作用的影响。隔水层选取当地黏粒含量高的黄土、砒砂岩为原料,设计厚度为20 cm。改良层用沙黄土、风化煤、砒砂岩为原料,考虑旱区植被特点、土壤密实度、土体化学成分,最终设计厚度为60 cm,改良层是采煤迹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核心部分。抑制蒸发层用砾石、秸秆、草方格等抑制水分蒸发的材料进行设计,区域试验表明,砾石和草方格能较好抑制水蒸发,同时也验证了“2+1”新土体分层构建的合理性。最终效果为保障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煤炭基地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李学丰李学丰李瑞杰马志刚
关键词:矿物成分煤矸石渗流
土体循环塑性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4年
简要归纳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本构特性和循环塑性模型需满足的力学条件.综合评述了多面、无限多面、两面、单面、边界面、多机构和次加载面模型等常见的土体循环塑性模型及它们预测土的循环加载特性的能力.提出了土体循环塑性模型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孔亮花丽坤郑颖人
关键词:广义塑性力学动荷载土体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与砂土参数间的统计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本文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及土工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标贯击数与土的天然孔隙比、内摩擦角、压缩模量、剪切波速之间的关系式。利用这些关系式可根据标贯击数估算出砂土各参数。最后分析了各个关系式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马良荣赵亮王燕昌孔亮
关键词:标贯击数关系式
贺兰口岩画岩石材料风化微观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以贺兰口6个分区的岩画岩石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岩石吸水特性试验,获得吸水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律.其次选取尺寸为1 cm×1 cm×0.1 cm的岩样薄片,在4种不同放大倍数下,对其风化面、新鲜面和不同区岩石微观特性进行SEM对比观察,探讨岩石的孔隙特性和胶结结构.结果表明,岩石的风化程度与其吸水特性和微观特征有必然联系,吸水率愈大,孔隙愈多,岩石胶结愈疏松,岩样结构愈不完整,岩画风化程度越大.本文的研究确定了吸水率和微观特征可以表征岩画风化程度,为贺兰山岩画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杨有贞冯晓芳何贤元马文国马海龙樊怡
关键词:风化吸水率
砂性土层中复合桩基的沉降计算被引量:3
2015年
为预测高层建筑在粉砂或细砂土层中复合桩基上的沉降,以银川地区的地质条件为背景,预测使用了一个改进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从地下车库到地上各层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进行了计算,沉降观测是从一层施工时进行标定的,为比较观测值和计算值,对地下车库产生的计算沉降进行了折减处理。根据沉降观测和计算模拟说明砂性土层中的桩基础能够为高层建筑提供足够的安全系数。
马文国王兰民李学丰杨有贞
关键词:砂性土层分级加载桩基沉降有限元
隧道围岩破坏模式的进化神经网络识别被引量:15
2002年
隧道围岩破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破坏模式的识别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辨识问题,采用一般方法很难得到好的解答。基于作者提出的免疫进化规划,并把它同神经网络(NN)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及权值同时进化的进化神经网络(ENN)模型,用于围岩破坏模式的识别研究,用一个试验算例证明了进化神经网络具有解决此问题的良好性能。
高玮杨明成郑颖人
关键词:隧道围岩破坏模式进化神经网络
基于离散元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2023年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沿线分布的碎石土竖直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PFC 2D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分析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并根据颗粒位移及应力演变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分析碎石土边坡的滑动与灾变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种动力荷载作用下,坡面颗粒最大运动距离均超过5 m;横向地震波作用时,颗粒在临空状态下产生的横向位移较大;纵向地震波作用时,颗粒沿坡面滚落;2种动力条件下坡体内的应力演变规律较为接近,应力变化与坡面的距离相关,距离越大,应力降低的速度越慢,幅度越小;纵向地震波作用时,其滑动范围小于横向地震波,但应力释放快于横向地震波;由坡体内部应力变化幅度可知,在动力荷载条件下,坡内大部分区域的应力降低至初始应力的1/10,不利于灾害防治。
朱厚影李学丰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滑坡机制颗粒流离散元
基于旋转运动硬化理论的修正剑桥模型的改进
修正剑桥模型是最早建立和得到广泛承认的经典土体弹塑性模型之一,但不能模拟应力路径转折时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以及应力引起的各向异性。将旋转运动硬化理论引入到剑桥模型中,给出了椭圆屈服面的旋转运动硬化机制,在不增加任何模型参...
孔亮惠治鑫王燕昌
关键词:修正剑桥模型本构模型
文献传递
岩土材料特性相关塑性位势理论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传统塑性位势理论因采用连续性、均匀性与各向同性等基本假定导致其应用于岩土材料导致的局限性,根据砂土细观物理特性可以用宏观组构张量来描述的特点,统一考虑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把应变分配法则和材料特性联系起来,建立了岩土材料特性相关的塑性位势理论。该理论塑性应变增量的分量方向和应力分量方向相同,但是塑性应变增量的大小与3个因素相关,即塑性因子、组构各向异性程度和组构与主应力方向的几何关系。建立的位势理论不但可以描述岩土材料在主应力轴固定条件下应变增量的各向异性分配关系,而且可以描述主应力旋转条件下应变增量的大小和方向变化规律。采用能量转换关系证明了塑性应变增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与现有的非共轴塑性理论相比,建立的位势理论应用范围更广、物理意义更清晰。
李学丰孔亮黄茂松
关键词:非共轴细观结构砂土
基于微极亚塑性本构的地基沉降模拟
2023年
本文基于ABAQUS开发的微极亚塑性本构模型有限元程序,模拟了砂土的平面应变试验和地基沉降变形。结合微极理论特有的内部尺度参数,分析了该参数对局部变形规律、剪切带角度和厚度等特征的影响。通过提取地基模型剪切带内外单元的微极转动特征,分析了地基沉降和剪切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极理论的引入使得亚塑性本构模型可以更好地捕获应变局部化现象以及研究剪切带的宽度和倾角。微极理论包含单元的旋转自由度可以用来研究剪切带的旋转方向。地基沉降变形的研究发现,剪切带内单元的旋转方向随着剪切带深度的增加而交替变化。剪切带条数和宽度均受到内部长度的影响。地基模型中内部长度越大,剪切带宽度增加,剪切带条数减少。砂土的平面应变试验表明,剪切带宽度与内部长度线性相关,剪切带宽度近似为内部长度的11.6倍。
芦伟男李学丰
关键词:地基有限元亚塑性数值模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