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作品数:80 被引量:325H指数:10
相关作者:靳魁奇余晨晨范书军潘龙陈爽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4篇化学工程
  • 21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6篇理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发酵
  • 10篇枯病
  • 8篇内生细菌
  • 8篇小麦
  • 7篇菌株
  • 7篇活性
  • 7篇发酵液
  • 6篇纹枯病
  • 6篇响应面
  • 6篇小麦纹枯病
  • 5篇色谱
  • 5篇蜜环菌
  • 5篇光度
  • 5篇光度法
  • 5篇发酵条件
  • 5篇分光光度法
  • 5篇高产菌
  • 5篇高产菌株
  • 5篇病菌
  • 4篇多糖

机构

  • 80篇河南大学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3篇郑州轻工业大...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龙岩学院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黄河水利职业...
  • 1篇开封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通许县农业局
  • 1篇广东嘉应制药...

作者

  • 17篇王刚
  • 16篇刘宇鹏
  • 14篇陈双喜
  • 13篇朱显峰
  • 12篇杨生玉
  • 12篇张颖
  • 10篇靳魁奇
  • 7篇王淼
  • 6篇范书军
  • 6篇余晨晨
  • 5篇刘凤英
  • 5篇林标声
  • 5篇胡晓冰
  • 5篇孙杨
  • 5篇秦仁炳
  • 5篇潘龙
  • 4篇许玉彬
  • 4篇王俊芳
  • 4篇张乐乐
  • 4篇朱丽娟

传媒

  • 16篇河南大学学报...
  • 8篇食品科技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河南农业科学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医药工业...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2012工业...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酿酒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alobacterium salinarium 5L发酵罐中产细菌视紫红质(BR)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7年
优化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在5 L发酵罐中的生物量及细菌视紫红质含量的发酵条件,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温度、p H、搅拌转速、通气量和不同流速的玉米浆对盐沼盐杆菌的影响。优化后发酵条件为:温度37℃,转速250 r/min,通气量1.3 vvm,p H在发酵的过程中不用酸液和碱液调节,补加玉米浆的流速为0.2 m L/min。在此条件下,菌体的生物量(用OD_(600)表示)达到4.531,细菌视紫红质的含量达到90.86 mg/L,与未优化的条件相比分别提高了43.8%、36%。
董菲菲张永杰穆航帆张洪
关键词:细菌视紫红质
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栀子苷培养基快速筛选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其中草酸青霉产酶水平较高.通过单因素实验、均匀设计及回归分析优化了发酵培养基配比和摇瓶产酶最佳条件:麸皮4%,牛肉膏0.2%,NaCl 0.1%,CuSO40.08%,EDTA 0.2%,KH2PO40.2%,初始pH 7.0,装液量20mL/250mL,温度30℃.发酵液上清中的酶活由最初的16.80U/mL提高到52.18U/mL.
张蔚杨雪鹏魏东芝陈双喜
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
1株高产L-赤藓酮糖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2014年
从腐烂的蔬菜中筛选到1株能发酵转化赤藓糖醇生产L-赤藓酮糖的菌株。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的分析,确定该菌属于醋酸杆菌科(Acetobacteraceae)葡萄糖酸杆菌属(Gluconobacter)kondonii,将其命名为HD385。进行初步发酵实验,该菌能以10%浓度的赤藓糖醇为底物发酵产生L-赤藓酮糖,产量达到82.9 g/L。
靳魁奇刘宇鹏
关键词:赤藓糖醇
发酵液中1,3-二羟基丙酮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被引量:5
2011年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1,3-二羟基丙酮。以二苯胺为显色剂,考察了显色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显色稳定时间等因素,确定优化试验条件。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1~0.4mg/ml,样品回收率为100.1%和102.4%。同时考察结果显示,发酵液成分和发酵液中菌体自溶物等不影响测定。
刘宇鹏李华孙杨周中赛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小麦纹枯病生防菌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5
2013年
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从发病小麦根系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的拮抗菌株,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菌体呈短杆状,大小一般在(1.7~2.1)μm×(0.5~0.8)μm。进一步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将抗菌活性成分初步鉴定为酯肽类物质。
陈双喜张乐乐朱丽娟张二超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禾谷丝核菌菌种鉴定红外光谱
蜡样芽孢杆菌0-9菌株磷酸转移酶系统对糖利用能力分析
2015年
利用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0-9菌株及其衍生菌株,研究蜡样芽孢杆菌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PTS)对不同糖类的磷酸化和吸收利用情况,明确该菌株的PTS糖类型,并就该菌对糖的利用能力及产胞外酶的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均是蜡样芽孢杆菌0-9菌株的PTS糖,ptsI基因在PTS系统对糖的磷酸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基因功能缺失会导致突变体菌株对葡萄糖的磷酸化和吸收利用能力降低1.6倍,同时也会导致其产胞外酶的能力降低.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蜡样芽孢杆菌0-9菌株的生防机理及基于该菌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张颖王少伟陈迈熊曦王刚许玉彬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
蓖麻种子毒蛋白抗癌活性及热稳定性的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蓖麻毒蛋白(Ricin)及从大戟科植物蓖麻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热稳定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蓖麻种子毒蛋白,并通过SDS-PAGE电泳和MTT染色法等方法检测其热稳定性、抗肿瘤性。结果:Ricin在37℃的缓冲液中保温60 h,没有明显的降解;能有效地杀死食管癌细胞EC109。结论:Ricin是有前途的蛋白类抗肿瘤药物。
张洪敬永升陈元王聪刘纯纯郭书杰李申王富茹王洪涛
关键词:核糖体失活蛋白抗癌活性稳定性
芭蕉芋糖浆发酵生产丁二酸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以芭蕉芋糖浆为主要原料,利用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CGMCC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单因素试验表明,培养基中总糖、玉米浆和磷酸盐对发酵有显著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丁二酸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当各参数取值分别为总糖89.66 g/L,磷酸盐4.46g/L,玉米浆38.55 g/L,丁二酸最大估计值为62.92 g/L。优化后丁二酸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22.7%,与响应面预测极值基本相符。
刘宇鹏陈万河陈梁方晨白彦兵孙志浩
关键词:丁二酸芭蕉芋响应面分析法
小麦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及再生菌株致病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小麦纹枯病菌HD-6为对象,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并将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为建立小麦纹枯病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依据。选用溶壁酶、崩溃酶、蜗牛酶、纤维素酶4种常见酶分别对小麦纹枯病菌进行酶解,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溶液pH值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酶均能够裂解小麦纹枯病菌细胞壁得到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其中崩溃酶的裂解效果最好,每克菌丝得到的原生质体数可达到2.6×108个。该酶的最佳反应温度是24℃,最适的酶解时间是3h,最适的pH值是6.0。获得的原生质体可以完成再生,并且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
张颖李黎许玉彬王少伟王刚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再生菌株
发酵液中L-色氨酸的快速分离纯化被引量:2
2017年
试验建立了快速分离纯化发酵液中L-色氨酸的方法,并且系统地研究了各因素对提取过程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温度、p H对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平衡吸附量的影响,测定了吸附动力学曲线,并确定了氨水的最佳洗脱浓度。再经过活性炭脱色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温度和p H对脱色率和吸附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的脱色工艺。浓缩结晶后得到L-色氨酸成品,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液中L-色氨酸的总提取率为65.2%,纯度达98.6%。
张婷婷杨生玉
关键词:L-色氨酸洗脱脱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