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 作品数:564 被引量:3,751H指数:30
- 相关作者:杨治平丁玉川程滨史清亮王劲松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施肥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2年
- 以晋杂12号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N,P,K施用量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用N,P,K(基础地力)时,高粱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均较低,施用任意2种养分均会明显促进高粱生长;对N,P,K这3因素中任2因素设计最佳施用量时,施P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施K肥没有增产效果。高粱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拔节到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照,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增加19.77%。高粱干物质分配主要在茎叶部分,施肥对干物质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最大的是K,其次是N,最低的是P。不同生育期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表现不同,N,P,K养分主要分配在茎叶上,穗部中养分分配比例大小为P>N>K。在施肥条件下,成熟期高粱N,P2O5,K2O养分吸收比例为1∶0.32∶2.22。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期对N,P,K的吸收比例与对照相似。
- 董二伟王劲松韩鹏远王立革丁玉川焦晓燕
- 关键词:高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
- 长期施肥对褐土及玉米籽粒中Hg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土壤中重金属Hg污染的现状,为研究北方半湿润偏旱区褐土农田Hg元素的长期变化规律,对连续进行22年的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试验0-40 cm农田土壤及2013年玉米籽粒中的H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长期施肥条件下褐土Hg元素的盈亏状况、年际变化和剖面特征及对玉米籽粒中H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的土壤Hg含量有所亏缺,其他施肥处理Hg含量均有盈余;随着施肥年限的增长,土壤Hg呈下降趋势,比基础土样降低了29.3%-74.2%;高量施肥均可能会引起表层Hg含量的向下迁移,导致20-40 cm土壤Hg含量升高。2013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Hg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处理间土壤Hg含量差异影响不显著;2013年玉米籽粒中Hg含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未造成土壤Hg污染。
- 李媛珍周怀平解文艳杨振兴关春林
- 关键词:长期施肥褐土重金属春玉米
- 不同碳源对7个白灵菇品种菌丝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以7个不同来源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品种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其菌落直径、菌丝颜色、菌丝生长速度及液体菌种摇瓶发酵菌丝产量进行比较,探讨6种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有较广的碳源谱。从菌丝生长速度来看,7个白灵菇菌株总体以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蔗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快,对葡萄糖和乳糖利用较差;引入生长指数进行分析,葡萄糖、麦芽糖是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其次是甘露醇和可溶性淀粉,对蔗糖和乳糖利用最差。从菌丝生物量看,以甘露醇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发酵液中获得的菌丝干重最大,其次是蔗糖和麦芽糖,葡萄糖和乳糖最低。
- 牛宇蒙秋霞聂建军徐全飞冯婉君潘保华赵悠悠
- 关键词:白灵菇碳源菌丝生物量
- 一种促生抑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调理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p.)Pb-4(T4,4)、调理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0.7...
- 庞金梅焦晓燕武爱莲梁改梅
- 灌水量和施肥量对盐碱土氮素分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为研究盐碱地不同水肥处理对土壤氮素及产量的影响,以山西大同盆地盐碱地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灌水量:土壤含水率上限分别为100%(W_1处理)、90%(W_2处理)、80%(W_3处理),下限均为50%~60%的田间持水量;4种施肥量:900、750、600、450 kg/hm^2(复合肥,其中氮素含量分别为270、225、180、135 kg/hm^2)分别记为F1、F2、F3、F4处理。结果表明,施肥量比灌水量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明显。在拔节期和收获期,同一施肥量下,W_1和W_2处理下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差异不明显,在部分施肥量水平下高于W_3处理,所以在拔节期和收获期可以适当地降低灌水量。与F1处理相比,F2处理节约肥料150 kg/hm^2,且有利于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播种前,施肥量对土壤铵态氮浓度影响不明显;在拔节期和收获期,灌水量对铵态氮浓度的影响不明显,而施肥量对铵态氮浓度的影响明显。玉米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但W_1和W_2处理下玉米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可以将灌水量控制在464 mm,600~750 kg/hm^2施肥量最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 马少帅蒋静马娟娟杨治平郭军玲
- 关键词:灌水量施肥量硝态氮铵态氮
- 减水减肥对温室西葫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在温室进行了西葫芦种植试验,设施肥量水平(农民习惯施肥量和减肥量)、灌水处理(传统灌溉和滴灌)及施加生物炭3种因素,以明确不同水肥条件下西葫芦产量、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水肥生产率、生物量、土壤养分及养分盈余情况,研究减量水肥组合对西葫芦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肥量基础上适量减少施肥、灌溉量与施加生物炭措施未造成西葫芦减产,且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和灌溉水生产率,对西葫芦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西葫芦、根系及茎叶养分含量无明显影响;减肥减水对于土壤pH、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及CaCl2-P含量基本没有显著影响,而施加生物炭能增加耕层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淋溶风险;减水与施加生物碳处理对土壤氮素、磷素盈余量无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减轻土壤养分淋溶提供理论依据。
- 霍晨李丽君邹慧芳马琳杰霍晓兰刘平惠薇
- 关键词:西葫芦养分温室
- 一种幼苗培养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栽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幼苗培养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培养架无法根据太阳光的照射角度行调节,使得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箱体,在所述箱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层向不同方向开启的...
- 武爱莲焦晓燕王立革郭珺王劲松董二伟王媛韩雄
- 木醋液对土壤pH、EC与茄子叶片光合特性及根系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9年
- 为探究木醋液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玉米、小麦秸秆和杂木在制备生物炭过程中产生的木醋液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灌施不同稀释倍数的木醋液对土壤pH、EC(电导率)和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灌施清水相比,土壤pH值随着木醋液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稀释倍数增大到1∶300时pH值与灌施清水处理无明显差异。灌施木醋液后土壤EC值随着木醋液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减小,当稀释倍数增大到1∶300时EC值与灌施清水处理差异不显著。生物试验表明,灌施稀释倍数小于10倍的木醋液会对茄子产生毒害作用,灌施1∶50以上的木醋液可以增强茄子叶片净光合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茄子的生长发育和根系生长。木醋液对作物的促进作用随着灌施木醋液稀释倍数的增加逐渐减弱,灌施稀释倍数1∶300的木醋液与灌施清水处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浇灌适宜稀释倍数的木醋液可以调节土壤pH和EC值,促进茄子生长,这为木醋液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参考。
- 常青王永亮杨治平黄高鉴郭彩霞
- 关键词:木醋液土壤PH光合参数
- 旱作农田不同耕作土壤养分状况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太原市旱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5种耕作土壤8种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大,全氮变异系数最小;不同耕作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有效铁、锰、铜和锌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表现为:玉米地>麦地>大豆地>马铃薯地>谷子地,全氮、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表现为:玉米地>麦地>大豆地>谷子地>马铃薯地。
- 赵瑞芬程滨张强张一弓
- 关键词:耕作土壤土壤养分
- 菌株F75风化煤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利用微生物能有效提高风化煤类物质的转化效率。由于地理环境和形成年代及条件的差异,使得风化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所以明确微生物菌株对不同风化煤的降解特性能有效提高其转化效率。【方法】本研究以3个不同来源的风化煤样为研究材料,筛选了具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菌株F75并进行鉴定。【结果】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从风化煤样的各腐植酸含量及结构的变化上分析菌株对其的降解特性。菌株F75对3个风化煤样均有降解作用,经鉴定为黑曲霉。液体培养条件下,风化煤YF01和YF09在190~280 nm的吸收曲线较对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风化煤YF06则呈现较对照一直增加的趋势,且3个风化煤样均在小于205 nm时有明显的加强。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菌株F75对风化煤YF01的作用集中在碳链的缩短上,表现为失重率较高;对风化煤YF06和YF09的作用集中在羧基官能团上,表现为水溶性腐植酸和黄腐酸含量的增加。固体培养条件下,菌株F75对风化煤YF06的游离腐植酸含量提高明显;菌株F75对3个风化煤样的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和黄腐酸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对风化煤YF09中水溶性腐植酸含量的增加呈主导作用,而对风化煤YF06中黄腐酸的含量有一定的消耗作用。【结论】菌株降解风化煤的作用在失重率和腐植酸类物质含量上因不同的风化煤样而存在不同的主导作用,可以指导风化煤进一步的转化生产。
- 闫敏李磊张强冯悦晨孙捷武文丽
- 关键词:风化煤微生物降解腐植酸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