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东学院师范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78 被引量:113H指数:6
相关作者:吴登堂高文斌王立君赵军张明玉更多>>
相关机构: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文学
  • 16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文学
  • 12篇小说
  • 7篇文化
  • 5篇叙事
  • 5篇审美
  • 4篇电影
  • 4篇艺术
  • 4篇语言
  • 4篇武侠
  • 4篇武侠电影
  • 3篇心理
  • 3篇修辞
  • 3篇意蕴
  • 3篇作家
  • 3篇骆宾基
  • 3篇节奏
  • 3篇教学
  • 2篇代文
  • 2篇但见
  • 2篇动词

机构

  • 68篇辽东学院
  • 2篇红河学院
  • 1篇东北大学

作者

  • 11篇赵洪义
  • 6篇毕庶春
  • 5篇曾丽君
  • 4篇董仁
  • 4篇高文斌
  • 4篇王晓雁
  • 3篇杨荣祥
  • 3篇张芳
  • 3篇谢淑玲
  • 3篇高明
  • 3篇王红军
  • 3篇吴登堂
  • 2篇郑玲玲
  • 2篇孙新运
  • 2篇洪波
  • 1篇朱傲蕾
  • 1篇杨旭
  • 1篇郎晓梅
  • 1篇刘欢
  • 1篇荐芳

传媒

  • 10篇辽东学院学报...
  • 6篇丹东师专学报
  • 3篇电影文学
  • 3篇沈阳师范大学...
  • 3篇辽宁经济职业...
  • 2篇黑龙江教育学...
  • 2篇修辞学习
  • 2篇文教资料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毕节学院学报...
  • 1篇沈阳教育学院...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文史哲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汉字文化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4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7篇2003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迷惘的一代”的心声——浅析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被引量:9
2006年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描写了一个试图摆脱悲剧命运却惨遭失败的悲剧人物。作品以其浓重的迷惘和悲剧色彩而成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峰。
王晓雁
关键词:《永别了,武器》小说
唐代小说中亲属称谓语行第特点分析
2014年
唐代小说中的亲属称谓语非常丰富,其行第特点除了对上古行第体系的一定继承外,还有着自己的特点,如用"大、二、三、四、小、长"等词或在亲属称谓语前用"第+行第标志"标示行第,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出现了以互称行第取代称呼名字的社会风俗。
朱傲蕾
关键词:唐代小说亲属称谓语
从诗学复古看诗之悲剧被引量:1
2005年
从孔子复周礼,墨子用夏政,直至康有为维新变法,声言继承孔子的事业,托古改制,都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时,它早已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和民族心理积淀,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对诗学起着抑制作用,以经学论诗,以诗言志,主文谲谏,同化诗的审美言情本质,理性实用功利主义成为诗不堪承受之重。导致中国古代诗学思想及创作走了许多弯路。
曾丽君
关键词:古代诗学复古思想经学民族心理
韦应物悼亡诗的时间感悟与审美选择
2012年
论文在悼亡诗的领域中选择了向来较少为人关注的韦应物的悼亡诗,从韦氏夫妻的家世和修养探讨了其悼亡悲剧的根源,从其时间季节感悟模式的全方位阐述其内化悼亡悲剧情感的广度,从其悼亡诗审美选择表现模式的多角度论述其外化悼亡悲剧情感的深度,从而彰显韦应物在中国悼亡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芳
关键词:韦应物悼亡诗审美选择
从平民化的通俗到歧途的媚俗——评张资平的小说创作
2007年
张资平是创造社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在创造社作家中最倾心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他的创作与他的时代有密切关系。
王晓雁
关键词:创造社自然主义
周恩来三篇讲话的文艺思想
2007年
周恩来曾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出过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周恩来的文艺理论体系。1959~1962年的《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三篇讲话从文艺的服务对象、遵循文艺规律和发扬艺术民主三方面体现了周恩来的文艺思想,具有丰富深刻的内容和巨大的理论价值,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与作用。
赵洪义
关键词:周恩来文艺理论艺术创作文艺思想
两代人的“残酷物语”——影片《十三棵泡桐》解读被引量:1
2008年
《十三棵泡桐》获得第19届东京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影片表面上描写现代一群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但深层挖掘不难发现导演也意在透过孩子折射出一个"成人世界"的残酷风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深深地影响着影片中的父亲一辈,他们迷茫、焦虑,失去信仰甚至人格,他们的残酷青春还在继续,而眼下这种残酷却又波及了他们的下一代。《十三棵泡桐》诉说的正是两代人的"残酷物语"。
赵洪义
关键词:焦虑浮躁
当代武侠电影暴力美学的渊源与特征被引量:7
2008年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赵洪义
关键词:武侠电影暴力美学渊源
节奏美随想
2004年
本文认为,节奏并非都是美的,所谓节奏美是指对象的时空节奏给予人的精神愉悦;节奏美或不关,是由人的生理平衡机制、心理愉快机制决定的;一部电视剧能不能给人以节奏美感,在于作品的整体节奏与观众的接受心理节奏之间是否建立了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适应关系,体现这种适应关系的快节奏的审美力场是电视剧显著的艺术特征,电视剧的节奏同电影的节奏和小说的节奏有明显区别。
王世同
关键词:节奏美随想异质同构艺术特征审美力快节奏
《吕氏春秋》语言观探析
2008年
《吕氏春秋》借鉴了当时各家学派的语言观,并对之加以整理、综合,最终形成了自己对语言的认识与看法。《吕氏春秋》对语言问题的探讨,体现了作品内涵丰富的特点,在今天仍有着现实的意义。
刘红芹
关键词:《吕氏春秋》语言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