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作者:史萍王宇澄王华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远程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 2006年
-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功能相互渗透,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模式。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有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进行。
- 居吉乔
-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 太阳能电池系统故障检测
- 2013年
- 本文介绍一种快捷方便的太阳能电池故障在线检测方法,利用单片机Atmega16,通过编写程序控制电池系统电池个体间的电子开关,使电池单体逐个脱出和接入电池系统,在线检测负载端电压和工作电流来检测和判断电池状态或故障位置。
- 袁惠娟秦逸平杜亮
- 关键词:单片机控制在线检测
- MCS-51单片机数控系统接口技术设计被引量:1
- 2008年
- 采用MCS—51单片机设计了经济型数控系统,从通用角度分析了数控系统的主控制器、存储器、步进电机的硬件组成与监控和操作、电动机正反转的实现和步进电机转速控制软件功能的设置,给出了抗干扰电路设计和功能软件模块的设计方法。
- 顾群
- 关键词:单片机数控系统接口主控制器存储器
- 关于机电的研究及其探索性分析——对旋转电机应用环境技术要求的研究
- 2009年
- 本文根据热带型旋转电机环境技术要求、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旋转电机外壳防护等级以及其他相关的国家标准,结合目前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以及旋转电机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国内有关电机制造厂家的旋转电机在适应湿热带型气候与应用环境方面取得的经验,指出了在湿热带型气候条件下旋转电机在温升限制、绝缘性能、雷电防护、防潮、防锈、防盐雾、防震动、贮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适应自然气候变化与复杂的应用环境条件下旋转电机在设计、制造、贮存、运输、应用、维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 袁芬任志民
- 关键词:旋转电机应用环境
- 创新高职生培养目标模式被引量:2
- 2008年
- 阐述了高职教育的完整定义,以理论和实践论证高职教育培养高职生除了应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还要能适应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并使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 王华东
- 关键词:高职教育
- 高职院校微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被引量:7
- 2006年
- 微电子技术专业一般属于本科专业,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此专业,教材的选择和课程的教授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介绍了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微电子专业基础课的一些经验。
- 王宇澄
- 关键词:半导体物理器件物理教材选择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
- 电子加速器控制系统中的PLC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前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已在辐射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化的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运行自动化程度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可编程控制器PLC在辐照装置控制系统中所起作用甚为重要。
- 袁惠娟郭文勇
- 关键词:电子加速器PLC应用
- 电子信息专业《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改革的探索被引量:3
- 2010年
- 目前,《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内容大致有两种体系结构:"静态场—麦克斯韦方程组—时变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时变场—静态场".对这两种体系结构各自的特点与不足进行了比较,在布鲁纳知识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了一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内容新体系结构,即"真空中的电磁场与电磁波—介质中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与电磁波专题介绍",这一新体系结构克服原有教材体系结构的不足,使教材具有合理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和与学生的接受水平相适应的呈现与传递方式.
- 丁兰陆建隆
-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结构
- 混合动力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起步过程建模与控制被引量:1
- 2009年
- 利用MATLAB和模糊控制理论对离合器起步结合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和建模仿真,并得到汽车起步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只要合理地控制离合器主、从动盘之间的正压力及其增长率,就可以满足汽车起步平顺性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 秦怀宇张彤陈欢朱熀秋
-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模糊控制
- 浅谈高职教学中的电子自主实验
- 2007年
-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当前高职教学的深化改革和课程建设,关键是必须做到联系实际和注重实效,即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学以致用”的能力。
- 袁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