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民族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作品数:54 被引量:68H指数:4
相关作者:马凤兰彭书麟李秀莲柏春梅李海鹏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11篇社会学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语言文字
  • 5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文化
  • 7篇审美
  • 4篇诗歌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 3篇语文
  • 3篇散文
  • 3篇戏剧
  • 3篇写作
  • 3篇民族
  • 2篇道家
  • 2篇心理
  • 2篇语言
  • 2篇战斗
  • 2篇哲学
  • 2篇知识
  • 2篇中古
  • 2篇中古时期
  • 2篇中国少数民族
  • 2篇少数民族

机构

  • 52篇青海民族学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黄得莲
  • 4篇祝晓耘
  • 3篇冯宽平
  • 3篇彭书麟
  • 3篇李子华
  • 2篇廖贞
  • 2篇雷庆锐
  • 2篇马宗昌
  • 2篇马凤兰
  • 1篇王耀东
  • 1篇谷晓恒
  • 1篇权生鳌
  • 1篇马青芳
  • 1篇马有义
  • 1篇李景隆
  • 1篇靳玉兰
  • 1篇阿进录
  • 1篇陈化育
  • 1篇马钧
  • 1篇李秀莲

传媒

  • 16篇青海社会科学
  • 7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青海师专学报
  • 4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小学教学研究
  • 2篇青海民族学院...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汉字文化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青海师大民族...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89
  • 1篇198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诗派在中国的产生与流变被引量:2
1997年
现代诗派的形成和发展以至后来走向衰微到产生重大转变,说明现代派以及它所体现的一段文学思潮,是研究中国新诗演变时不可以不置一顾而跨跃过去的文学现象。现代派诗歌为后世留下一些堪称朦胧美或半透明的美丽诗篇,为“五四”以来的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克服直露肤浅倾向,纠正放纵感情、挥霍语言和矫饰夸张的毛病,增强诗的蕴含隽永,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把20年代的自由体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祝晓耘
关键词:现代派诗歌现代诗派象征主义象征派新月诗派卞之琳
试论青海伊斯兰教文化圈被引量:2
1992年
引言 所谓文化圈,是指由一定的生物性成份、地区环境成份、民族文化成份、历史沿革成份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空间,是特定历史、地区、文化当中许多个人对文化实践的总和。 青海是一所文化的富矿区,在这里,先后汇聚并形成了好几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先是古羌文化,后来出现了藏族草原游牧文化,汉代以后中原汉族文化涌入,魏晋以后塞北东胡文化移入,尔后,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播,阿拉伯。
马成俊
关键词:真主《古兰经》清真寺伊斯兰文化阿訇
《庄子》幽默语的修辞意义
2004年
庄子寓言中的幽默所产生的,往往是一种会心的微笑,恰如山重水复之处峰回路转,于是使人茅塞顿开,如拨云雾而睹晴天,人们在这种笑声中发现严肃、美好、善意及崇高的印迹。
黄得莲
关键词:庄子寓言哲理
试析《小石潭记》的“蛇足”
2009年
到目前为止,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对《小石潭记》从字词注释、写作背景、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其中一个关键细节却至今无人关注。文章最后一节写道:
马宗昌
关键词:《小石潭记》写作背景艺术手法注释字词
青海河湟“乡人傩”与戏剧的原型思考
2006年
本文对青海河湟地区“乡人傩”作了介绍,通过对其所表现的民俗内涵及功能的分析,认为青海河湟“乡人傩”是多民族文化、多种信仰融合的产物,为我们研究戏剧原型的内在意蕴和普遍意义提供了重要线索。
王志强
关键词:戏剧
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流派的审美特征
1997年
祝晓耘
关键词:现代派诗人现代派诗歌卞之琳散文化西方现代主义《雨巷》
漫谈写作中的“意”
2006年
“主题”是写作学中引进翻译过来的概念。“主题”是文章和文学作品的统帅,是写作行为中“第一位”的工作。我国古代文论中“意”虽然与之相近,但比“主题”的概念要宽泛得多,其生成过程也复杂、有趣得多。探讨“意”的行为过程及特点,对于写作,其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李海鹏
关键词:会意炼意
从马家窑文化的新发现——舞蹈彩陶盆谈古羌人的审美意识被引量:2
1996年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劳动下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青海作为祖国西部的一个边远省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拥有众多而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已发现的就有两千余处,古墓葬五千余座,出土文物约十万余件.仅从这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的文明更多地受到青海地方文明的撞击和影响.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青海文明和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关系.尽管这块土地上的居民群体有多次变化、迁徙,他们始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我国母系氏族公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王伟章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古羌人审美意识彩陶艺术旧石器时代晚期陶文化
唐传奇《韦皋》嬗变研究
2001年
阿进录
关键词:唐代小说唐传奇通俗文学嬗变文学现象
河湟花儿中“比”的特殊用法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从河湟花儿两段体分节歌的特点出发,广泛研究了花儿兴起联对“比”这一艺术手法的特殊应用。作者把河湟花儿中对比的应用分为“发端起情定韵之比”和“夸张通感比拟之比”两大类,并分别把两类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分析。
靳玉兰
关键词:相似点《管锥编》文心雕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