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作品数:1,079 被引量:3,684H指数:29
相关作者:万成炎常剑波胡莲黄道明彭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7篇期刊文章
  • 281篇专利
  • 204篇会议论文
  • 21篇科技成果
  • 15篇标准

领域

  • 271篇农业科学
  • 26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8篇生物学
  • 97篇水利工程
  • 45篇经济管理
  • 33篇文化科学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篇医药卫生
  • 13篇天文地球
  • 7篇建筑科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91篇鱼类
  • 176篇水库
  • 120篇群落
  • 87篇植物
  • 86篇三峡水库
  • 82篇群落结构
  • 69篇水生
  • 66篇浮游植物
  • 63篇长江
  • 58篇水质
  • 53篇水电
  • 49篇浮游
  • 46篇繁殖
  • 41篇库区
  • 40篇养殖
  • 40篇水生态
  • 37篇渔业
  • 37篇污染
  • 35篇植物群
  • 35篇植物群落

机构

  • 1,088篇水利部中国科...
  • 63篇华中农业大学
  • 50篇中国科学院
  • 34篇三峡大学
  • 30篇武汉大学
  • 15篇水电水利规划...
  • 14篇中国长江三峡...
  • 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华能澜沧江水...
  • 1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1篇深圳市水务局
  • 10篇长江科学院
  • 10篇学研究院
  • 10篇中国长江三峡...
  • 9篇中华人民共和...
  • 9篇中国三峡建设...
  • 9篇中国电建集团...
  • 9篇中国电建集团...
  • 8篇湖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21篇胡莲
  • 120篇万成炎
  • 99篇陈小娟
  • 94篇胡菊香
  • 93篇邹曦
  • 92篇郑志伟
  • 89篇杨志
  • 84篇彭建华
  • 80篇唐会元
  • 74篇黄道明
  • 69篇史方
  • 69篇朱滨
  • 62篇张志永
  • 61篇蔡露
  • 60篇郑金秀
  • 59篇潘晓洁
  • 57篇丁庆秋
  • 56篇乔晔
  • 54篇常剑波
  • 52篇熊美华

传媒

  • 192篇水生态学杂志
  • 35篇水利渔业
  • 29篇湖泊科学
  • 28篇人民长江
  • 24篇长江流域资源...
  • 23篇环境科学与技...
  • 13篇水生生物学报
  • 11篇淡水渔业
  • 10篇当代水产
  • 9篇生态学杂志
  • 9篇三峡生态环境...
  • 7篇生态学报
  • 7篇长江技术经济
  • 6篇水利水电快报
  • 6篇水产学杂志
  • 6篇第四届长江论...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水利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5篇环境影响评价

年份

  • 26篇2024
  • 107篇2023
  • 79篇2022
  • 94篇2021
  • 62篇2020
  • 67篇2019
  • 65篇2018
  • 42篇2017
  • 42篇2016
  • 45篇2015
  • 56篇2014
  • 58篇2013
  • 54篇2012
  • 53篇2011
  • 39篇2010
  • 40篇2009
  • 55篇2008
  • 32篇2007
  • 27篇2006
  • 38篇2005
1,0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鱼道设计相关的鱼类游泳行为研究
当前鱼类生境遭受破坏,渔业资源日益减少,修建鱼道等过鱼设施已成为减缓水利工程建设所致不利影响的重要举措。纵观世界各国,早期的鱼道建设往往因为缺乏对鱼类的了解而最终成为摆设。我国的鱼道建设起步晚,其再度兴起需要更可靠的生物...
郑金秀韩德举胡望斌王翔张晓敏
关键词:游泳速度
三峡水库干流沉积物及消落带土壤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三峡水库完全运行后,水文节律发生了变化(水位在145~175 m波动),沉积物和消落带土壤磷的空间分布也有可能发生变化.2016年6月采集了11个样点的沉积物及消落带样品,利用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对比研究了三峡水库干流表层沉积物及消落带土壤磷形态,分析了磷形态特征及其在横向(沉积物和消落带土壤)和纵向(回水区末端至三峡大坝)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回水区末端至三峡坝前,干流沉积物样品总磷(TP)、Na OH-P含量呈增加趋势,HCl-P呈下降趋势,而消落带土壤磷的各形态含量纵向变化规律不明显.沉积物TP、有机磷(OP)、HCl-P和NaOHP均值依次为(859.6±106.8)、(224.6±113.9)、(435.3±77.7)和(101.5±31.6)mg·kg^(-1),均高于消落带土壤含量均值.HCl-P为沉积物和消落带土壤磷的主要形态,占T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1.3%和58.2%,Na OH-P占T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7%和8.1%.与沉积物相比,消落带土壤各形态磷含量变异系数高,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
张志永万成炎胡红青彭建华侯娟丁庆秋袁玉洁
关键词:三峡水库沉积物消落带磷形态空间异质性
雅砻江下游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23年
为了解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22个样点的调查分别于2020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开展.对不同类型河段(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雅砻江下游共鉴定底栖动物82种(属),优势种为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四节蜉属Baetis sp.,与历史研究相比,雅砻江下游在梯级水电开发后,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不再包含适应急流生境的类群,仅有适应静缓流的类群.春、秋季的底栖动物现存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河段间(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均无显著性差异,春季底栖动物密度显著小于秋季(n=42,P<0.05).PCoA和Adonis配对检验分析表明,空间上,春、秋季的底栖动物群落在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间均无显著差异;时间上,春、秋季底栖动物群落整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n=42,P<0.01),主要贡献者为摇蚊幼虫.CCA和Envfit拟合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在春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Chl-a、COD_(Mn);在秋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NO_(2)^(-)-N、TN、T、EC.
张葵周连凤陈威邵科吴文勇陈昱霖杨涵马沛明
关键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梯级水电开发
中国水库渔业史
2016年
回顾中国水库渔业近7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相关管理日渐有序,管理目标也从纯粹追求渔业产量逐步过渡到统筹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渔业,这是水库管理理念上的进步。水库是指在河道、山谷或低洼地带修建挡水坝或堤堰而形成的具有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功能的水利工程。
陈文祥
关键词:水库渔业生态渔业渔业产量挡水坝
一种用于过鱼设施进口设计的鱼类趋流性试验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过鱼设施进口设计的鱼类趋流性试验方法及装置,包括供水设施,平行连排水道,供水口后接拦鱼网,鱼类选择区、漂浮板、尾部拦鱼网;其中,供水设施的下游设置平行连排水道,平行连排水道包括平行布置的两条以上水道,...
侯轶群乔晔蔡露
文献传递
三峡水库茅坪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为全面了解三峡水库茅坪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现状,根据三峡水库调度运行,于2016年5月(泄水期)和2016年10月(蓄水期)在茅坪溪设置5个采样点监测浮游植物和水质.结果表明:5月和10月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7属...
胡莲邹曦史方杨晴彭建华郑志伟
关键词:三峡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三峡水库消落区的保护与生态修复被引量:12
2015年
水库消落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控制周边陆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关键区域。在总结概述三峡水库消落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阐述了植物筛选与配置的研究结果,以及多种消落区保护与生态修复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且,针对性提出了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实施分级的保留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对现状及变化趋势的监测评价,并积极开展消落区湿地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建议。
潘晓洁万成炎张志永郑志伟
关键词:生态修复三峡水库
体重和温度对草鱼摄食小浮萍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浮萍的摄食能力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草鱼控制小江回水区浮萍暴发提供依据。草鱼(体重29.7~491.2 g)取自红安县中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渔场,小浮萍种源采自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黄莲坝库湾。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鱼对小浮萍的最大摄食量、最大摄食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温(25.82±0.57)℃条件下,随着体重的增加(40.36~478.17 g),草鱼的最大摄食量增大,但最大摄食率呈减小的趋势,两者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C_(max)=2.460W^(0.779),FR_(max)=246.0W^(-0.221);水温(16.55~30.50℃)对草鱼的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分别为C_(max)=0.074T^(2.045),FR_(max)=0.164T^(1.940);建立的预测不同温度和体重条件下草鱼对小浮萍最大摄食率的模型为:FR_(max)=0.410T^(1.940)W^(-0.221)。
张亚辉龚江梁杰锋沈建忠马徐发胡莲万成炎
关键词:草鱼体重温度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及前景被引量:48
2006年
阐述了沉水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中维护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净化水质、抑制藻类生长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衰退或消亡的原因、生态恢复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困难,展望了沉水植物恢复在富营养化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应用前景。
胡莲万成炎沈建忠冯坤孙金辉
关键词:沉水植物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生态恢复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群体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分析长鳍吻鮈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研究过度捕捞、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对长鳍吻鮈的长期生态学效应及其物种适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该物种保护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数据支持。2014和2015年,于长江上游干流江津、宜宾、皎平渡和格里坪采集长鳍吻鮈,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以及序列测定,获得125份长鳍吻鮈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结果表明:125尾长鳍吻鮈样品共检测到多态位点25个,单倍型30种,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785和0.00140;中性检验(Tajima's D为-1.97524,P〈0.05;Fu's Fs为-31.374,P=0.000)和序列错配分布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长鳍吻鮈历史上经历过"遗传瓶颈"和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绝大部分来源于群体内部(99.07%),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Fst=0.00933,P〉0.05);单倍型网络、Kin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和平均基因流均显示,4个长鳍吻鮈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各群体间没有显著遗传分化,基因交流频繁,可将长江上游长鳍吻鮈作为单一的进化显著单元(ESU)进行管理。
邵科闫书祥李伟涛熊美华唐会元史方
关键词:线粒体长江上游
共10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