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23 被引量:290H指数:11
相关作者:张健慧更多>>
相关机构: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质谱
  • 6篇色谱
  • 6篇气相
  • 6篇气相色谱
  • 6篇气相色谱-质...
  • 6篇相色谱
  • 5篇学成
  • 5篇化学成分
  • 5篇挥发油
  • 4篇中药
  • 3篇植物
  • 2篇生态
  • 2篇水稻
  • 2篇农杆菌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态
  • 2篇农业生态系
  • 2篇农业生态系统
  • 2篇物种

机构

  • 23篇浙江大学
  • 4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日本筑波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筑波大学
  • 1篇北卡罗莱纳州...

作者

  • 9篇傅承新
  • 6篇吴平
  • 5篇倪士峰
  • 5篇唐建军
  • 5篇潘远江
  • 5篇陈欣
  • 4篇陈玉成
  • 3篇寿惠霞
  • 2篇陈绍瑗
  • 2篇陆胤
  • 2篇潘琦
  • 2篇冯懿挺
  • 2篇志水胜好
  • 1篇何晓薇
  • 1篇彭艳坤
  • 1篇蒋琦清
  • 1篇赵宇华
  • 1篇朱也飞
  • 1篇邱英雄
  • 1篇陈云龙

传媒

  • 2篇分析化学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Acta B...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医学生物...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第四届全国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6
  • 6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季节山地六月雪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分析不同季节山地六月雪挥发油成分 ,为其合理采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地六月雪地上部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并用面积归一化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从深秋季节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 43个组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78.91% ;含量在 3 %以上的组分有甲基亚麻酸酯 (4.14 % ) ;库贝醇 (5.97% ) ;1b ,5,5,6a tetramethyl octahydro 1 oxa cyclopropa[a]inden 6 one (7.3 2 % ) ;2 甲氧 4 乙烯基苯酚 (10 .87% ) ;δ 9(10 ) 四氢广木香内酯 1 酮 (3 5.51% ) ;夏季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 72个组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79.88% ;含量在 3 %以上的组分有石竹烯 (3 .3 2 % ) ;乙苯 (3 .52 % ) ;3 己烯 1 醇 (4.54% ) ;2 甲氧 4 乙烯基苯酚 (6.52 % ) ;5 丙酰基 2 氯 苯乙酸甲酯 (8.54% ) ;大根香叶酮D(12 .3 1% )。结论 :2 ,2 二甲基 6 亚甲基 环己烷基丙醇、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3 ,7 二甲基 1,6 辛二炔 3 醇、库贝醇、二十二烷、二十碳烷等相同成分可以作为该植物的指纹性成分 ;不同季节采集的生药材 。
倪士峰傅承新吴平卢延斌陈玉成潘远江
关键词: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中药
α-硫辛酸对大豆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适宜转化大豆受体YC-2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外植体褐化率明显减少,但白化率增加,且这些白化的外植体在后期不易产生诱导芽;共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硫辛酸可增强GUS瞬时表达率和芽诱导的再生率,且以25 mg·L-1效果最佳。
杨晓凤卢涛周正剑寿惠霞唐桂香
关键词:大豆Α-硫辛酸
水稻OsbHLH156互作蛋白筛选、鉴定与表达分析
2022年
铁(Fe)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植物一般通过机制I或机制II两种不同途径从土壤中吸收铁。OsbHLH156是调控水稻(Oryza sativa)铁吸收机制II的核心转录因子。为了进一步探究OsbHLH156的功能和调控网络,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筛选出并验证了两个与OsbHLH156互作的转录因子——OsbHLH168和OsZFP7,并通过亚细胞定位、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展开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ZFP7定位于细胞核,OsbHLH168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与OsbHLH156共表达时,OsbHLH168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OsbHLH168属于bHLH转录因子家族,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的AtbHLH167和AtbHLH168亲缘关系较近,编码基因包含两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OsZFP7属于锌指蛋白家族,具有1个保守的C2H2型锌指结构域,与拟南芥中AtZFP4和At ZFP7亲缘关系较近,编码基因中只有1个外显子,没有内含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Osb HLH168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在野生型水稻根中受缺铁诱导表达,在osbhlh156突变体的根中表达不受缺铁影响,表明OsbHLH156突变抑制了OsbHLH168在根中的缺铁诱导表达;OsZFP7主要在根中表达,在野生型水稻根中不受缺铁诱导表达,但在突变体osbhlh156根中受缺铁诱导表达,说明OsbHLH156抑制了OsZFP7的缺铁诱导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水稻缺铁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方静李杰朱佳美寿惠霞
关键词:水稻转录因子
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形成及次生代谢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6
2002年
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表明 ,诱导出愈率在不同外植体类型、外植体年龄与部位、外植体接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 ,5 mm× 5 m m大小、叶龄为 15 d左右的糙皮杜仲叶片的中下部外植体在采用叶片背面贴置于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出愈率最高 ;培养基类型、激素水平和光照条件对出愈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 ,在附加 2 ,4 - D(0 .5 m g·L- 1 )和 BA(0 .6 m g· L- 1 )的 Harada培养基和附加 2 ,4 - D(0 .5 mg· L- 1 )、BA(0 .6 m g· L- 1 )和 BA(0 .6 m g· L- 1 )或附加 NAA(0 .5 m g· L- 1 )的 Bourgin & Nistch培养基上 ,以 2 4 h的黑暗启动培养加以光暗交替培养 (光照 14 h+黑暗 10 h) ,并在接种后 12 d内更换培养基 ,均能诱导出杜仲愈伤组织 ,以叶片作外植体时 ,BA的浓度建议不高于 1.0 mg· L- 1 ,KT的存在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在附加了 KT(0 .7mg· L- 1 )、NAA(0 .8m g· L- 1 )和 10 mg· L- 1 葡聚糖的 MS培养基上 ,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递进浓度的丙酮酸研究表明 ,杜仲愈伤组织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甙的产量 ;通过继代培养的 4因素 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 ,培养温度、碳源、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水平对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愈伤组织中的氯原酸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适宜愈伤组织生长的培养条件有别于适?
唐建军陈欣志水胜好
关键词:愈伤组织次生代谢调控光照条件
水稻液泡ATPaseB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磷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分析(英)被引量:4
2002年
利用抑制性扣除杂交 (SSH)技术构建水稻 (OryzasativaL .)根系磷饥饿诱导cDNA文库 ,获得编码液泡ATPase (V_ATPase)B亚基的克隆 ,通过反转录PCR方法获得该基因的完整序列。该基因编码 4 87个氨基酸 ,含有一个保守的ATP结合位点 ,其蛋白分子量为 5 4 .0 6kD ,等电点为 4 .99。Southern印迹表明 ,V_ATPaseB亚基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 ,V_ATPaseB亚基是一个较为保守的蛋白亚基 ,其序列变化伴随生物的进化过程同步进行。Northern印迹表明 ,V_ATPaseB亚基在水稻根系中受到磷饥饿诱导表达 ,磷饥饿 6~ 12h出现表达高峰 ,而在叶片中表达高峰有所滞后 (2 4~ 4 8h)。在缺磷环境条件下 ,ATPaseB亚基可能通过提高其表达量 ,进而提高质子转运活性 ,形成跨膜的电化学梯度 ,为体内储备磷跨液泡膜运输提供能量 ,从而提高植物体内磷的利用效率及其耐低磷的能力。
夏铭王小兵李海波吴平
关键词:水稻B亚基低磷磷饥饿基因克隆
八角莲的植物化学成分和组织培养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八角莲为我国重要的医药药用植物,药名鬼臼,我国特有的渐危三级保护多年生草木植物其根茎含鬼臼毒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本文就八角莲各属植物外部形态研究,以及化学成分、生长激素和其它化合物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潘琦傅承新
关键词:八角莲植物化学
海金沙全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研究海金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海金沙全草经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分离鉴定了其中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1.70%。结论 海金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不饱和烃类(30.43%)、有机酸类(14.926%)、酮类(12.818%)、非萜源醇类(8.296%)。其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3-甲基-1-戊醇(4.097%)、2-(甲基乙酰基)-3-蒈烯(4.25%)、环辛酮(7.616%)、(E)-己烯酸(12.767%)、十一炔(28.61%)。
倪士峰潘远江吴平陈玉成傅承新许华
关键词:海金沙气相色谱-质谱化学成分
Bacillus sp.C3细胞色素P450CYP102A16酶活性研究
2012年
通过异源表达及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Bacillus sp.C3细胞色素P450CYP102A16蛋白;以CYP102A16纯酶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温度、pH、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金属和非金属离子等对该酶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消减法测定CYP102A16的酶活性.结果表明:CYP102A16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6.5-7.5,该酶在45℃以下、pH5.0~10.0的范围内稳定;CYP102A16能完全耐受20%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30%甲醇、10%乙醇和20%丙酮,经10%乙腈、正丙醇和异丙醇处理后残余酶活性在45%以上,经10%正丁醇处理几乎失活;添加低质量浓度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e chloride,CPC)(0.003-0.02g/L)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0.1-0.2g/L)可使CYP102A16酶活性分别提高40%和60%左右,而添加低质量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 sulphate,SDS)(O.004-0.008g/L)对该酶活性无显著影响;1-20mmol/L K^+、20-50mmol/L Na^+、0.05mmol/L Cd^2+对CYP102A16酶活性表现出轻微的促进效应,NH4^+、Ca^2+、Mg^2+、Fe^3+、CO^2+、Mn^2+、Zn^2+、Cu^2+和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YP102A16的活性,在离子浓度为1-100mmol/L时抑制效应表现为Ca^2+〉Mg^2+〉NH^4+〉EDTA,抑制作用的大小总体上与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李泽莉丁海涛杨玉义陈雪娇赵宇华周启发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
植物茎分枝的分子调控被引量:14
2008年
植物茎分枝结构决定了不同植物的不同形态结构.本文从腋生分生组织的发生、腋芽的生长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分枝发生发育相关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进展.发现在不同植物中腋分生组织形成的基本机制是相似的,LS(lateral suppressor)及其同源基因在不同植物中都参与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而BL(blind)及其同源基因也参与调控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可能也是受激素调控的.目前,对腋芽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的认识主要集中于生长素通过二级信使的作用调控腋芽的生长.而生长素调控腋芽生长的机制已经较为清楚的有两条途径:一是生长素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来调控腋芽的生长;另一途径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衍生的信号物质参与生长素的运输调控(MAX途径)来调控腋芽的生长.最新研究表明,TB1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在MAX途径的下游负调控腋芽的生长.此外,增强表达OsNAC2也促进腋芽的生长.
杜黎明毛传澡毛伟海
关键词:植物激素分子机理
大气CO_2倍增对植物根内AMF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采用环境控制生长室控制CO2浓度的方法,研究了CO2浓度(350—400μmol mol^-1和680—750μmol mol^-1对植物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影响。12种宿主植物于CO2浓度不同的生长室栽培180d后收获取样,通过CTAB法提取共生菌根内丛枝菌根真菌的DNA,由特异引物U1/U2扩增编码核糖体28S大亚基的rDNA部分序列,并进行DG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根内的AMF存在特异的AMF类群(unique species group,US)和共有类群(common species group,CS),而且CO2浓度倍增使US减少而CS增加。与350μmol mol^-1 对照相比,700μmol mol^-1处理的玉米、刺苋、大豆、陆稻、无芒稗、黑麦草6种植物的AMF群落多样性下降,下降幅度分别达27.12%、16.84%、10.12%、8.62%、8.58%和2.67%;白车轴、牛筋草、早熟禾、鼠曲草、野燕麦、北美车前6种植物的AMF群落多样性上升,分别达76.26%、28.50%、17.60%、15.08%、1.46%和0.96%。CO2倍增处理后12种植物的AMF多样性平均指数略呈上升趋势。研究指出未来环境变化(如CO2增加)将影响AMF群落结构从而影响菌根共生体的形成。
杨如意唐建军陈欣陈静蒋琦清Shuijin HU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PCR-DGG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