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 作品数:99 被引量:386H指数:8
- 相关作者:刘建平更多>>
- 相关机构: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拉美报纸媒体中的“钓鱼岛”:谈中国的形象被引量:6
- 2014年
-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的一个表象,体现为国际社会在对某一事件阐释或解码后所表现出的观点与看法。本文通过对拉美15国报纸有关中日"购(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拉美报纸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正面",而且相对日本的形象处于劣势。对钓鱼岛历史知识研究的不充分以及中国对日"购岛"的极富情感宣泄的话语传播方式成了这种"劣势"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要改善这种"劣势"处境,不仅要加强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真研究与传播,务实地强化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且更要熟悉国际政治和关系的游戏规则。
- 朱振明
-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被引量:1
- 2021年
- 要通过"中国版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际社会认识到"西方版中国故事"的缺陷及谬误。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 任孟山
- 关键词:国际传播能力
- 求真务实——为中国辩护的法中友协主席温明登
- 2010年
- 温明登(Jacques van Minden).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食品专家组组长(1987)、法国对外贸易顾问(1989)、法国驻柬埔寨专员(1990)、法国国民议会中国问题报告人(1997)、法中友好协会会长(1997)、中国政府外聘专家(2002)等.
- 朱振明
- 关键词:中国食品求真务实联合国粮农组织辩护对外贸易国民议会
- 中国对日外交在20世纪60年代的转型发展及其历史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为抵制日本政府敌视新中国、拒绝邦交正常化但唯利是图的对华政策,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切断经济交流并厘定日本政府必须停止反华政策等政治原则作为重开贸易的条件。但由于日本民间组织、在野党和重视对华关系政治活动家的推动,更由于发生了"大跃进"的经济灾难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外交挫折,中国虚化政治原则而重开中日贸易,并尝试联合日本反抗苏联;对日外交形成了经济和政治实用主义的两条路线。60年代对日外交的转型发展或可谓应付时局的选择,但偏离中日关系主题,因此衍生了影响深远的负面后果。
- 刘建平
- 关键词:对日外交新中国历史意义日本政府经济交流
- 人类交流发生和早期发展的基本逻辑——以古希腊口语传播的历程为视角被引量:2
- 2010年
- 人类交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古希腊口语传播的历史维度看,人类交流生发于基于超验信仰的神话"传说",并从神人对话的吟唱、宣讲过渡到人际对话的演讲。因而,人类交流是从"神话"时代进入到"人话"时代的。在人话时代,从演讲中孕育出修辞术。古希腊吟唱、宣讲、演说及修辞术的发展历程,构成了一部人类早期的交流史。
- 李智
- 关键词:修辞术
- 论全球化传播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建构被引量:5
- 2009年
- 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进入到"后奥运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从此处在了全球化语境之下。在后奥运时代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下,为塑造合意的国家形象,中国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讲究符号媒介的跨文化选用、提升对外媒体的公信力、加强政府对世界媒体的公关和营造理性的媒介公共领域。
- 李智
- 关键词:国家形象
- 战后中日关系的“赔偿问题”史被引量:4
- 2009年
- 在国际关系史上,由于战后处理的“烂尾”化导致地区政治周期性紧张和国民负面感情郁积而成为问题者,唯一就是东亚的日本与中国、朝鲜半岛之间。日朝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停滞本身乃“烂尾”的缺陷部分;而日本与中、韩两国由于战争责任衍生的“历史问题”、民间索赔问题发生的纠葛,则是这一“烂尾”的溃疡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常感叹“战后还没有终结”,
- 刘建平
- 关键词:赔偿问题中日关系战后日本学者国际关系史地区政治
- 人情味新闻与煽情新闻辨——美国的一段特稿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被引量:2
- 2009年
-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特稿潮流”正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在广播和电视媒体上,类似特稿的报道方式也普遍流行,强调新闻的故事性、人情味,在社会新闻节目、谈话节目、法制节目中表现尤其突出。
- 毛家武
-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特稿人情味社会新闻节目新闻故事化
- 战后日本领土的基本概念、问题发生及其国际处理规范被引量:6
- 2017年
- 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的"固有领土论"话语对抗演变为"安全保障论"威慑,但对俄罗斯,日本竟以"不固执于领土问题"的妥协姿态恢复了作为"最终战后处理"的和平条约谈判。研究对日战后处理的历史表明,盟国对日本的定义相当于其所谓"固有本土"的四个主岛以及邻接小岛,日本领土的基本概念是主权受限于"盟国决定权",在美国的冷战政治操纵下日本才主张"固有领土"而与邻国发生岛屿争端。从赫鲁晓夫到普京一贯坚持的战后处理规范是,把日本的"北方领土"要求与冲绳问题相关联,日俄关系得以回归缔结和约的国际法进程。如果缔约导致"冲绳返还"取得俄罗斯谅解,"钓鱼岛问题"可能被美俄日复合条约机制所定义而迷失于脱离战后处理外交的歧路。
- 刘建平
- 关键词:领土问题日美关系钓鱼岛问题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政治思潮的后殖民状况分析——以“对日新思维”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对日新思维"在战后中日关系的政治史或思想史上并无其自称的"革命"意义,它不过是对日本既拒绝承担战争责任而又追求经济扩张利益之"蔑视中国观"、"市场中国观"的公然承认和理论化传播。这种承认和传播造成了表面化的中国对日外交被动和国内政治紧张,乃研究国际政治思潮后殖民状况最直观、最具启发性的实证。对殖民主义与后殖民历史连续性的揭示,对帝国精神与后殖民依附性话语关系的批评,无疑是中国文化自觉和主体性重建的必要知识过程,也是直面中日关系问题的契机。
- 刘建平
- 关键词:中日关系国际政治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