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玉米研究所

作品数:30 被引量:347H指数:13
相关作者:孙海燕郭莹代国丽杨春蓉王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玉米
  • 6篇性状
  • 5篇基因
  • 5篇QTL定位
  • 3篇中国玉米
  • 3篇株型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3篇QTL分析
  • 3篇SSR
  • 2篇诱变
  • 2篇玉米穗
  • 2篇玉米籽粒
  • 2篇玉米自交系
  • 2篇种质
  • 2篇籽粒
  • 2篇胁迫
  • 2篇核心种质
  • 2篇QTL
  • 2篇SSR标记

机构

  • 26篇西南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浙江省东阳玉...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22篇蔡一林
  • 13篇刘志斋
  • 11篇王国强
  • 9篇覃鸿妮
  • 9篇王久光
  • 6篇黎裕
  • 6篇石云素
  • 6篇王天宇
  • 6篇宋燕春
  • 4篇刘朝显
  • 4篇孙海艳
  • 4篇吕学高
  • 3篇徐德林
  • 3篇郭莹
  • 3篇李永祥
  • 2篇王阳
  • 2篇谭巍巍
  • 2篇张岩
  • 2篇孙宝成
  • 2篇杨春蓉

传媒

  • 6篇西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作物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3年
试验以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最适玉米品种类型—半紧凑型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3种行距(副处理)的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重庆地区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出最适合重庆及西南地区的玉米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密度为3 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有极显著影响,对百粒质量有显著影响,对穗行数和秃尖长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增大,茎粗减少;光合速率降低,穗位叶叶面积先增大后减少.行距配置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行距配置为0.9m时产量最高.行距配置对穗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配置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光合速率、穗位叶叶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产量相关性状、植株性状、光合速率、叶面积有调节作用.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m2,且行距配置为0.9m时,有效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产量最高,这可作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参考.
代旭峰王国强刘志斋王久光马宇蔡一林
关键词:行距玉米光合作用
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18
2009年
以玉米自交系L26和095组配的F2世代为定位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包括98个位点的连锁图谱,结合F2穗部性状的鉴定结果,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秃尖长等8个穗部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共检出21个QTL.其中穗长检测到3个QTL;穗粗、穗行数分别检测到2个QTL;行粒数检测到3个QTL;轴粗检测到2个QTL;200粒质量检测到3个QTL;穗粒质量检测到6个QTL;秃尖长没有检测到QTL.检出的21个QTL中,有10个QTL的解释变异率超过了20%,表现为主效QTL效应.研究还发现,穗部性状QTL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且成簇分布.该试验中检测到的21个QTL中,有10个影响不同性状的QTL位于3个染色体区域.各个QTL位点上起增、减效作用的等位基因在亲本间分布不均匀.
代国丽蔡一林徐德林吕学高王国强王久光孙海艳
关键词:玉米SSR穗部性状QTL定位
玉米ZmGS5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分析及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被引量:2
2021年
高产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籽粒大小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因子。基于水稻中控制籽粒大小的OsGS5基因编码序列,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玉米ZmGS5基因,其cDNA全长为1695bp,开放阅读框1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含有Peptidase-S10结构域、1个信号肽和1个丝氨酸羧肽酶(serine carboxypeptidases,SCP)类蛋白所特有的催化活性中心,这些都与SCP家族结构特点相符,也与OsGS5相关研究结果相同;磷酸化位点分析结果表明,ZmGS5含有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等蛋白激酶识别位点。qRTPCR分析显示ZmGS5在雄穗和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胚及胚乳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除此之外,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体系,得到纯合转基因株系,T3代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千粒重为0.0169g,较野生型千粒重(0.0139g)高。
刘晓丽韩利涛魏楠申飞蔡一林
关键词: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分析
基于混合分离分析策略发掘控制玉米分蘖性状位点
2014年
分蘖性状不仅与玉米的进化密切相关,对玉米育种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具有共同系谱来源的8个分蘖自交系与3个不分蘖自交系,提取 DNA 并分别等量混合,形成分蘖与不分蘖基因池;采用混合分离分析策略(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BSA),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1013个 SSR 标记对2个基因池进行多态性筛选,共获得了16个与玉米分蘖相关联的位点。这16个位点分布在玉米7条染色体上,其中包括2,4,5,6,7,8和9号染色体。参照IBM22008高密度整合遗传连锁图谱,这16个位点分别位于11个 Bin 区段中,基因功能注释显示这些片段中基因的数量在7~37个之间。这些研究结果为克隆控制玉米分蘖基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久光王瑷丁晓雨刘朝显刘志斋王国强蔡一林
关键词:玉米分蘖基因发掘
内源激素对不同穗库特性玉米自交系雌穗发育的影响研究
2014年
内源激素对植株的器官发育与性状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不同穗库特性的玉米自交系082(多雌穗,第一穗发育受抑制)、48-2(单雌穗)与3H-2(多雌穗,第一穗发育正常)雌穗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长素(indoleacetic acid,IAA)、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GA)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在吐丝前雌穗发育过程中,082的GA质量分数随雌穗发育不断下降,48-2与3H-2下降之后有一个上升的阶段.在发育后期,082雌穗的ABA质量分数明显上升,48-2与3H-2稍有下降.在激素间的平衡上,在吐丝前12d,082与3H-2的IAA/ZR和ABA/ZR值均表现为最低,48-2的IAA/ZR和ABA/ZR值表现为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吐丝前12d可能是影响植株除第一雌穗以外其他穗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低IAA/ZR和ABA/ZR值抑制第一雌穗的发育,促进其他雌穗的发育,而高IAA/ZR和ABA/ZR值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这一结果将为雌穗发育的化学调控与高产玉米自交系的培育提供参考.
王久光吕学高王国强刘志斋刘朝显蔡一林
关键词:玉米雌穗内源激素
低磷胁迫对玉米叶片色素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大田试验,以4个基因型玉米为材料,研究了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色素和形态变化及其内部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玉米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紫色素和叶绿素/红色素均减少,其中基因型"7922"和"掖107"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紫色素和叶绿素/红色素减少幅度较大,为高磷条件下的0.4~0.8倍,且减少幅度高于"178"和"*082"。低磷条件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黄酮含量均增加,其中基因型"7922"和"掖107"为高磷条件下的1.5~2.0倍,增加幅度高于基因型"178"和"*082"。"7922"和"掖107"的叶宽和鲜重在两个供磷水平下差异显著,"掖107"的叶片主叶脉直径和总叶片数差异显著。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叶宽和主叶脉直径变小,鲜重和总叶片数减少。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色素和形态变化差异显著。初步推测,"7922"和"掖107"不耐低磷,"178"和"*082"较耐低磷。
陈俊意蔡一林徐莉杨治国甘晓玲潘婷妮
关键词:低磷胁迫玉米基因型色素苯丙氨酸解氨酶总黄酮
玉米化学诱变材料利用研究I.F_1杂种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被引量:5
2006年
以4个常用自交系作母本,5个经过EMS化学诱变处理并经多代自交纯合的材料作父本,按NCII设计配成20个杂交种,研究了其中3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①杂交种在脂肪含量上的平均表现介于雌亲平均数和雄亲平均数之间;在淀粉含量上既低于雌亲平均数又低于雄亲平均数;在蛋白质含量上既高于雌亲平均数又高于雄亲平均数;②离中优势较为普遍,有53.3%的性状-组合存在显著的离中优势,尤其是蛋白质含量,离中优势显著的组合达85%;③有18.3%的性状-组合存在显著的超高亲优势,有11.7%的性状-组合存在显著的超低亲优势;④在蛋白质含量上,材料M04003、M04008、M04010所配制的组合几乎都表现出超亲优势,为较好组合。
杨春蓉刘志斋蔡一林
关键词:玉米化学诱变超亲优势品质性状
利用CRISPR/Cpf1系统构建人ABCG1和ABCG4基因敲除的293T细胞株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基于CRISPR/Cpf1(AsCpf1/LbCpf1)技术构建人ABCG1和ABCG4基因敲除的人胚肾细胞(HEK293T)稳定细胞株,旨在研究ABCG1和ABCG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针对ABCG1和ABCG4基因作用的功能域,设计2对靶向ABCG1和ABCG4基因前7个外显子的sgRNA序列,分别克隆到AsCpf1和LbCpf1的载体上。将测序验证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T7E1酶切和测序验证敲除效率,对敲除成功的293T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基因双突变的敲除细胞株,对其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验证编辑结果,选择有正确编辑结果的PCR产物进行TA克隆,进而测序验证单克隆细胞株编辑效率。【结果】结果获得敲除ABCG1和ABCG4基因的稳定细胞株各1株(AsCpf1-ABCG1-sgRNA 1-1和LbCpf1-ABCG4-sgRNA 2-1)。【结论】通过利用新型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pf1系统,获得了永久性敲除目的细胞靶基因的细胞株,可为进一步探索和证实ABCG1和ABCG4在细胞中胆固醇代谢和调节作用提供帮助。
覃鸿妮谢钰珍马傲蔡一林
关键词:ABCG1基因敲除
玉米自交系幼胚培养体系的建立
2012年
以重庆地区常用的8个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交系082在N6B5培养基的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98%,Hy04未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同基因型愈伤诱导率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海09042在G1继代培养基的胚性愈伤组织呈颗粒状分散、结构松软、淡黄色,愈伤接种在加KT或加NAA的分化培养基中,以加NAA的绿苗数多.
孙海艳袁文娟蔡一林王久光王国强李学花白均予
关键词:玉米幼胚培养基愈伤组织
玉米诱变系的SSR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从97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对基础材料玉米自交系”082“及其48个诱变系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27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039~0.715之间,平均为0.327;49个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77~1.000,平均为0.823。UPGMA聚类分析将49个材料分成6类,表明材料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差异。这些遗传变异与材料的品质性状、农艺性状相关。
覃鸿妮蔡一林杨春蓉王国强
关键词:玉米SSR标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