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

作品数:2,683 被引量:7,110H指数:28
相关作者:桑兵吴义雄周兴樑林家有邱捷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56篇期刊文章
  • 16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52篇历史地理
  • 357篇政治法律
  • 265篇文化科学
  • 253篇经济管理
  • 168篇哲学宗教
  • 107篇社会学
  • 91篇文学
  • 29篇艺术
  • 20篇军事
  • 19篇医药卫生
  • 16篇农业科学
  • 14篇语言文字
  • 9篇天文地球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7篇孙中山
  • 104篇文化
  • 95篇政治
  • 89篇社会
  • 88篇主义
  • 85篇史学
  • 82篇清代
  • 82篇民国
  • 75篇教育
  • 73篇战争
  • 70篇清末
  • 67篇晚清
  • 56篇辛亥革命
  • 53篇外交
  • 51篇明清
  • 49篇学术
  • 43篇民族
  • 38篇明代
  • 36篇抗战
  • 30篇道教

机构

  • 2,616篇中山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华南师范大学
  • 8篇广西社会科学...
  • 7篇广东省社会科...
  • 6篇内江师范学院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人民出版社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西藏民族大学
  • 4篇岭南师范学院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广州美术学院

作者

  • 114篇桑兵
  • 53篇吴义雄
  • 49篇赵立彬
  • 47篇邱捷
  • 46篇周兴樑
  • 42篇孙宏云
  • 40篇王承文
  • 34篇黄启臣
  • 34篇张荣芳
  • 34篇曹家齐
  • 32篇林悟殊
  • 31篇李吉奎
  • 29篇林家有
  • 28篇黄国信
  • 28篇姜伯勤
  • 28篇关晓红
  • 27篇刘志伟
  • 27篇段云章
  • 26篇安东强
  • 25篇朱卫斌

传媒

  • 266篇中山大学学报...
  • 189篇学术研究
  • 158篇中山大学研究...
  • 82篇近代史研究
  • 79篇广东社会科学
  • 50篇史学月刊
  • 48篇历史研究
  • 43篇开放时代
  • 28篇历史教学(下...
  • 27篇盐业史研究
  • 23篇海洋史研究
  • 20篇中国社会经济...
  • 20篇清史研究
  • 19篇社会科学战线
  • 19篇社会科学研究
  • 19篇宗教学研究
  • 17篇中国史研究动...
  • 16篇中国史研究
  • 15篇广州文博
  • 14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16篇2024
  • 70篇2023
  • 91篇2022
  • 115篇2021
  • 124篇2020
  • 124篇2019
  • 169篇2018
  • 133篇2017
  • 134篇2016
  • 89篇2015
  • 103篇2014
  • 96篇2013
  • 75篇2012
  • 100篇2011
  • 99篇2010
  • 87篇2009
  • 82篇2008
  • 83篇2007
  • 92篇2006
  • 92篇2005
2,6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皇商
1985年
1704年5月,英东印度公司的斯特里咸号船在马六甲停泊,后来又停靠在康多,然后由理事葛兹保里引入广州。这个口岸的条件比厦门优越,使用便利快捷,价钱也最便宜。8月7日,该船抵达澳门。按照当时的惯例,主任大班布里斯特到广州商量船的丈量问题,然后同海关官吏一齐回到澳门。海关官吏丈量船只时要索取1,500两银子。
H.B马士黄启臣
关键词:海关监督中国商人大班英国商人附加税合约
冷战视野下的科伦坡计划——以澳大利亚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科伦坡计划肇始于1950年英联邦外长会议,其目的是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来促进东南亚、南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它是世界上第一批成体系的对外援助计划。战后澳大利亚积极参加地区建设,参与实施科伦坡计划,加大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科伦坡计划的形成与冷战向亚洲的转移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冷战背景下的科伦坡计划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战略意义,不能仅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理解。事实上,科伦坡计划是英美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绍兵
关键词:冷战
“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被引量:50
2001年
从 18世纪初到 19世纪中叶 ,中西交往的语言基础是被称为“广州英语”的一种变种英语。它起源于出现时间更早的澳门葡语 ,由广州口岸从事中西经济文化交往的人群所发明。它主要以口语的形式存在 ,在发音、造句等方面深受汉语、广州方言和澳门葡语的影响 ,与正宗的英语相距甚远。 19世纪 30年代后 ,出现了若干种用作教材和词典的广州英语词汇书的刻本 ,标志着中西交往持续发展背景下广州英语应用范围的扩大。广州英语在一个多世纪的中西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充当了“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19世纪 6 0年代后 ,因广州在中西关系中的地位下降 ,上海成为新的贸易中心 ,广州英语的地位亦被洋泾浜英语所取代。由于此类变种的英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中国人在 19世纪前期就开始了寻求正确的英语知识的努力。
吴义雄
关键词:英语知识广州方言共同语语言基础中西交往
从神话女神到道教女仙——论西王母形象的演变被引量:6
2007年
从先秦到唐代,西王母信仰已随着人们崇奉她的方式而经历了多次转变,特别是六朝时期,在道教神学体系中,西王母从神话女神到道教女仙的重要转变,不仅是西王母信仰的重要发展,也是道教构建其女仙谱系的基础。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总结了六朝以来的西王母道教形象演变,对西王母信仰和道教神学体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罗燚英
关键词:西王母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被引量:11
2010年
抗战期间,国民党变更组织部和教育部的人事,积极在大学发展组织,势力膨胀,引发源出同门的CC派和朱家骅派之间在各所大学的校园内展开全面恶斗。面对朱家骅派在组织系统咄咄逼人的攻势,陈立夫则利用教育部掌控的资源逼迫各大学就范。1944年,二陈的职位与朱家骅互换,各自反攻倒算,开始新一轮的明争暗斗。被卷入漩涡的大学教授,成为派系争斗的牺牲品,对于国民党的恶感普遍迅速加剧,思想日益左倾。1945年国民党六大,突然取消大学党部,而中共则趁战后复员之机,加强对大学师生的工作,两党在大学的势力此消彼长。大学教授的离心离德加剧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瓦解,而对中共的缺乏了解则留下后来磨合困难的隐患。
桑兵
关键词:派系斗争
“石礼文案”与美国对华军火禁运被引量:1
2020年
1922年12月4日,美国驻华长江舰队在汉口江面查扣了一艘载有美制飞机的货轮,以违反军火禁令为由,逮捕了美国商人石礼文,并将其交由美国驻华领事法庭进行审判,是为"石礼文案"。此案是列强对华十年军火禁运时期(1919-1929)作为最重要参与国之一的美国,首次以强制的手段,查扣本国售往中国的可被用于军事用途的装备的事件。从飞机出口许可证的申请,到美国驻华领事法庭对石礼文的审判,美国国务院、驻华外交官及石礼文本人之间频繁互动,反映了禁运初期美国政府在对华飞机出口问题上的矛盾态度。此案发生在美国试图对禁运进行强化、态度逐渐强硬的关键时期,但其对石礼文的严肃处理却并不足以促使其他参与禁运的国家持同样的立场,禁运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李文明
辛亥《时事新报》征文的政治旨趣与舆论互动
2021年
1911年5月,张元济、高凤谦等人收购的《时事报》改组为《时事新报》,并委任汪诒年为报馆经理。创办者抱有浓厚之政治关怀,尝试做到立场中立,欲为"政客"提供以政见组成政党的舆论空间,为立宪时代的政党政治做好准备。时事报馆开办之初即向社会征文,设问八题颇具巧思,且深浅不一,成功吸引各方读者的关注。征文栏目既刊登正反两面之言论,又借机引导舆论,在日趋激进、党同伐异的报界颇具特点。关于征文的投稿、互动、发表与评审,可以窥见中下层读书人的政见取向以及办报者的政治旨趣,反映辛亥革命前夜舆论环境的复杂性。
李欣荣
关键词:《时事新报》张元济征文
中共三大前党内外对于统一战线的认识与表述被引量:1
2023年
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三大法宝之一、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统一战线由共产国际在一战后提出,同时面向阶级内与阶级外的双重统一。传入中国后,则着重在表达中国共产党与阶级外政治势力及团体的关系,初以“联合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策表述。实际上,经由当时党外报界传译,“统一战线”一词已为国人所了解,这也是后来国民党的政治活动及其他各界的社会活动借鉴统一战线口号的渊源。
安东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联合战线共产国际
数字化时代的历史学教育被引量:5
2000年
程美宝刘志伟
关键词:历史学教育高校学习法
从斋戒规范论古代国家祭祀对汉晋道教的影响——兼对吕鹏志博士一系列论著的商榷被引量:5
2016年
斋戒制度是道教仪式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是道教仪式史研究的起点。由于古代国家祭祀制度和早期道教经典对其斋戒规范的记载都非常分散,尤其是早期道经对其斋戒规范具体来源的记载很不明确,致使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早期道教斋戒制度来源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近年来更有一种影响颇大的学术观点,认为早期道教斋戒制度的确立开始于东晋末年至刘宋初年的"古灵宝经",并且主要是源于早期印度佛教"布萨"制度的影响。文章在对古代国家祭祀制度和早期道经材料进行广泛搜集和考证的基础上,从斋戒类型和斋戒各种具体规范等方面,证明了古代国家祭祀礼制对早期道教斋戒制度及其相关戒律条文所形成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对古代国家祭祀斋戒和道教斋戒的性质及其与佛教"布萨"制度的根本性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其斋法的构建对本土传统祭祀斋戒和道教斋戒也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依据翔实的资料,从斋戒制度这一特定视角,对中古早期儒道佛三教关系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富有新意的论述。
王承文
关键词:国家祭祀
共26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