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作品数:237 被引量:1,253H指数:19
- 相关作者:葛继平张彦生刘书华陈美玲樊志新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YG30硬质合金与45^#钢TIG焊接头组织及抗弯强度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选用Ni-Fe合金和Ni-Fe-C合金作为填充金属对YG30硬质合金与45#钢进行了TIG焊试验。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弯曲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形态、物相及抗弯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YG30/焊缝界面区域的η相为M6C型的Fe3W3C,η相的存在是焊接接头抗弯强度低下的原因。选择适当碳含量的Ni-Fe-C合金作为填充金属,能够提高焊接接头的抗弯强度。
- 王浩杨德新赵秀娟陈春焕王庆章
- 关键词:Η相TIG焊硬质合金抗弯强度
- 金属醇盐Sol-Gel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I)被引量:4
- 2001年
-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金属醇盐Sol-Gel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并给出了相应 的动力学方程,为铝醇盐水解缩聚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 王晶高宏
- 关键词:SOL-GEL动力学金属醇盐金属有机化合物
- 涡轮叶片平衡角的优化设计被引量:3
- 1998年
- 应用塑性理论的基本方法SLAB法提出了涡轮叶片平衡角的优化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
- 米小珍郑大梁
- 关键词:优化设计锻造模具
- 新型渗铝钢焊接材料的研制
- 2000年
- 根据渗铝钢的特点和工作条件 ,研制出了一种与其相匹配的专用焊条。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该焊条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足够的强韧性 ,可满足渗铝钢的工作条件和使用性能。
- 谢明王学芝黄学文刘贤忠战福臣李人文
- 关键词:渗铝钢焊条焊接接头
- 30CrMnSiA钢退火组织低速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
- 1999年
- 对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核位置及形态已进行过大量细致的研究[1~5]。但对于低速(<50℃/min)加热条件下,ΔT(T-Ac1)较小时,奥氏体核的形成及生长,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亚共析钢退火组织低速加热、ΔT较小时奥氏体的形核及生长的特点。
- 丁志敏阎颖穆国强
- 关键词:亚共析钢奥氏体退火组织
- TCP缓释陶瓷材料的研究
- 2000年
- 以无定型磷酸三钙为基体,通过加入微量元素Cu,制备出具有缓释作用的陶瓷材料.通过水浸实验和XRD研究了缓释陶瓷的金属离子Cu释放速度以及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
- 张力明王晶孙玉珍
- 关键词:微量元素缓释作用
- Fe-Al合金TIG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借助能谱的成分分析(EDS),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的选区电子衍射技术(SAED),确定了焊缝金属的组织结构,并对焊缝金属和Fe3Al合金母材的高温(900℃)抗氧化性能进行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TIG焊方法适用于Fe3Al合金的焊接,焊缝金属为Fe3Al合金.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低于母材,且拉伸试样断在过热区,焊缝的高温抗氧化性略低于母材.
- 丁成钢陈春焕从国志尹衍升包志臣
- 关键词:FE3AL合金TIG焊接头高温抗氧化性能
- 履带板加热器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测试了履带板加热过程中温度沿钢板厚度方向的分布,并用小孔释放法测试了补焊试板在焊态、经履带板加热以及炉内加热后残余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履带板加热时所需加热时间较长,但温度沿试板厚度方向梯度小,截面温度分布均匀;履带板加热器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效果与炉内加热相当.
- 李小刚姚伟伟王家开张泽灏
- 关键词:残余应力温度场温度分布
- 铜、铝连续挤压技术特点及工业应用被引量:65
- 2004年
- 在简叙连续挤压和连续包覆技术的工作原理基础上 ,重点介绍应用该种方法制造制冷用管技术、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CATV)外导体、铁路通信信号电缆护套技术、铝包钢丝技术、铜接触线技术及铜扁线技术。分析了该新工艺在上述几项工业应用领域应用的主要特点和应用现状。
- 宋宝韫樊志新陈吉光刘元文贾春博
- 关键词:铝加工铜加工
- 高速钢的红硬性被引量:18
- 2001年
- 测定了 6种高速钢的红硬性 ,结果发现高速钢的红硬性主要决定于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的量 ,Co只能提高二次硬化效应 ,但不能提高红硬性。 6 0 0℃以上 ,M 42的红硬性低于M2Si 4及M
- 戚正风冯屈原吴立志谢志彬
- 关键词:高速钢红硬性淬火碳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