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9 被引量:129H指数:7
相关作者:范毅彭珍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系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化学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橡胶
  • 5篇树脂
  • 5篇硫化
  • 4篇导热
  • 4篇硫化特性
  • 4篇复合材料
  • 4篇改性
  • 4篇复合材
  • 3篇杂化
  • 3篇石墨
  • 3篇配合物
  • 3篇苄基
  • 3篇稀土
  • 3篇稀土促进剂
  • 3篇稀土配合物
  • 3篇橡胶配合
  • 3篇硫代
  • 3篇甲酸
  • 3篇二硫代氨基甲...
  • 3篇二苄基

机构

  • 26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五邑大学
  • 1篇军事科学院系...

作者

  • 13篇贾德民
  • 4篇罗远芳
  • 4篇黄庙由
  • 4篇赵建青
  • 4篇刘述梅
  • 4篇范毅
  • 3篇古菊
  • 3篇谢东
  • 3篇蔡长庚
  • 3篇唐峰
  • 2篇张启交
  • 2篇傅伟文
  • 2篇傅轶
  • 2篇李雄辉
  • 2篇叶华
  • 2篇章伟光
  • 1篇周向阳
  • 1篇林城
  • 1篇林路
  • 1篇丁超

传媒

  • 2篇中国塑料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弹性体
  • 1篇塑料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橡胶工业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合成纤维工业
  • 1篇世界橡胶工业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合成材料老化...
  • 1篇石油化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兼具高效耐漏电起痕及阻燃性能硅橡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压超高压输变电网的迅猛发展,加成型液体硅橡胶(ALSR)在高压绝缘子、高压电缆附件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对硅橡胶的耐漏电起痕和阻燃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阻胺光稳定剂是一类多功能助剂,不仅具有优异的光稳定...
赖学军方伟镇邱杰东李红强曾幸荣
关键词:硅橡胶耐漏电起痕阻燃陶瓷化
文献传递
无喷霜硫化体系中硫黄用量对三元乙丙橡胶/白炭黑硫化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无喷霜硫黄硫化体系,考察了硫黄用量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白炭黑(WcB)混炼胶硫化特性及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耐热老化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黄用量为0.5 ~1.5份的条件下,随着硫黄用量的增加,EPDM/WCB混炼胶的硫化速率减慢,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当硫黄用量为1.00份时达到最大值(22.4 MPa),同时扯断伸长率和永久变形逐渐下降,邵尔A硬度升高;热空气老化后,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硬度均提高,但扯断伸长率下降幅度较大;随着硫黄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损耗因子峰值先升高后下降,储能模量增大,压缩永久变形略有减小.
覃锋李小奇吴叔青罗权焜
关键词:三元乙丙橡胶白炭黑喷霜硫黄硫化特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中的亚稳性现象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加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研究发现加工温度在约高于理论结晶熔融点10℃附近的狭窄温度范围内,UHMWPE熔体流动出现亚稳性现象,即挤出压力突降,熔体粘度出现极小值,且流动稳定,加工的样品光滑,熔体破裂现象明显减弱。初步探讨了利用此种亚稳性现象加工UHMWPE的工艺条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柱塞速率及载荷对产生亚稳性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粘均分子量为3.5×10^6的UHMWPE,加工温度在154~157℃可观察到亚稳性现象;利用该现象,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加工UHMWPE可为解决其加工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新颖可行的方法。
吴丹方立明曹贤武赵耀明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固相法微晶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5
2008年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少量水存在下,研究了微晶纤维素(MCC)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的反应规律。考察了含水量、反应时间与温度、MMA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系含水质量分数为50%左右,MMA用量为MCC质量的20%,过硫酸铵用量为MCC质量的10%,反应温度在80℃,反应时间为40min左右,可得到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的接枝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法(TGA)以及X射线衍射法(XRD)对合成的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李雄辉古菊谢东陆合承罗远芳贾德民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固相法接枝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负载二氧化硅杂化填料的制备及其在不饱和聚酯中的应用
2018年
为增强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WPCBP)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作用,采用溶胶-凝胶法在WPCBP表面原位负载了一层纳米二氧化硅粒子(SiO_2),制备了一种新型的WPCBP-SiO_2杂化填料。SEM、TGA和FTIR证明SiO_2通过化学键成功负载到了杂化填料的表面。采用含双键的界面改性剂对杂化填料进行改性后,应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基体,探讨了未改性杂化填料及表面改性杂化填料对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界面结合作用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的杂化填料WPCBP-SiO_2能够与不饱和聚酯基体形成强的界面结合作用,显著提高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且表面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胡德超贾志欣钟邦超董焕焕丁勇罗远芳贾德民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树脂补强机理热稳定性
核壳型高交联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径分布被引量:4
2008年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单体加料方式、单体总浓度对乳胶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辛基苯酚聚氰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复合乳化剂合成聚硅氧烷乳液,BA 和 MMA 加入前补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且两单体以半连续法加入,可得到较均匀的复合乳液。当复合乳化剂用量为硅烷单体质量的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补加量为 BA 和 MMA 总质量的1.5%、单体总量为体系中水质量的35%时,乳胶粒的体积平均直径约为71 nm。
傅轶刘述梅孙红燕叶华赵建青
关键词: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径分布核壳结构
2,2-双(2-噁唑啉)改性回收PET的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以扩链剂 2 ,2 -双 ( 2 -唑啉 )对回收PET进行扩链增粘 ,从特性粘度和羧值的变化考察了其扩链效果 ,并用DSC法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唑啉对PET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唑啉对PET有一定的扩链效果 ,且影响PET的冷结晶行为。
唐峰蔡长庚贾德民
关键词:回收PET扩链
固相法淀粉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7
2009年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少量水存在下,研究了玉米淀粉(C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的反应规律。考察了含水量、反应时间与温度、MMA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系含水质量百分数为40%左右、MMA用量为CS质量的15%、过硫酸铵用量为CS质量的8%、反应温度在80℃、反应时间为0.5h左右,可得到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的接枝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法(TGA)以及X射线衍射法(XRD)对合成的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谢东古菊李雄辉林路贾德民
关键词:淀粉固相法接枝共聚
新型稀土促进剂在天然橡胶配合中的性能研究
本文研究了在天然橡胶中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钕(Nd(BDTC)(HMPA))稀土配合物作为硫化促进剂的硫化特性,探讨了稀土配合物用量与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确定了配合物的最佳用量,并与传统促进剂NOBS、CZ和二苄基...
范毅黄庙由章伟光张启交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硫化特性
文献传递
导热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随着电子设备朝着小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实现电子材料的高导热性能对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聚酰亚胺(PI)因其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热管理领域,然而传统PI的本征导热系数较低,难以满足电子器件的快速散热需求,发展新型高导热PI及PI复合材料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本文从PI分子链结构、分子链取向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等方面阐述了非晶型与液晶型两类本征型导热PI的制备与性能调控,系统探讨了填料表面修饰、杂化改性、取向设计、三维网络构筑等方法对PI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对高导热PI及PI复合材料研究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凃思帆杨丹妮梁旭昀钟荣健胡德超林静
关键词:聚酰亚胺导热性能复合材料填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