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84 被引量:1,073H指数:20
相关作者:李红娇黄成李伟娟侯昱铭陈英华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3篇水稻
  • 35篇性状
  • 25篇粳稻
  • 14篇穗型
  • 11篇基因
  • 11篇超级稻
  • 9篇杂交
  • 9篇数量性状
  • 9篇QTL
  • 8篇穗部
  • 8篇穗部性状
  • 8篇粳型
  • 8篇粳型超级稻
  • 7篇杂草
  • 7篇杂草稻
  • 7篇籼粳
  • 6篇籽粒
  • 6篇剑叶
  • 6篇后代
  • 5篇性状基因

机构

  • 84篇沈阳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黑龙江农垦科...
  • 3篇台州市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辽宁省盐碱地...
  • 1篇国家杂交水稻...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丹东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经...
  • 1篇辽宁省丹东农...
  • 1篇沈阳市农业检...
  • 1篇呼和浩特民族...
  • 1篇台州市农业科...
  • 1篇铁岭市农业技...
  • 1篇铁岭市农业科...
  • 1篇辽宁丰民农业...

作者

  • 65篇徐正进
  • 50篇陈温福
  • 19篇张文忠
  • 15篇王嘉宇
  • 14篇徐海
  • 14篇马殿荣
  • 9篇韩亚东
  • 8篇陈凯
  • 8篇赵明辉
  • 7篇陈书强
  • 7篇姜树坤
  • 6篇李红宇
  • 6篇张喜娟
  • 6篇黎志康
  • 6篇徐建龙
  • 6篇张强
  • 5篇刘梦红
  • 5篇唐亮
  • 5篇黄成
  • 5篇王楠

传媒

  • 14篇作物学报
  • 11篇中国水稻科学
  • 9篇华北农学报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种子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植物生理学通...
  • 4篇作物杂志
  • 4篇北方水稻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辽宁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核农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21篇2010
  • 19篇2009
  • 16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理想穗型设计的原理与参数被引量:50
2005年
提出了水稻理想穗型的概念, 分析了水稻理想穗型设计的原理, 初步建立了辽宁水稻理想穗型参数: 穗长<17 cm, 颈穗弯曲度< 40°, 穗颈长3~4 cm, 直径>2 mm, 大维管束数和一次枝梗数>15个/穗, 一次枝梗粒数>80粒/穗, 二次枝梗籽粒偏向穗轴中上部分布, 穗型指数>0.5.此外, 还讨论了通过理想穗型实现产量与品质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的可能性.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杨守仁
关键词:水稻穗部性状穗型
水稻苗期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对由杂交稻0201衍生的F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进行苗期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的调查,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2个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且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干物重性状2对独立的主基因间表现为隐性上位,控制叶绿素含量性状的2对连锁主基因间是显性上位性作用,重组率为0.4884。
唐亮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干物重叶绿素含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水稻RIL群体产量和品质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粳型的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对水稻主要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究水稻高产优质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构成。结果表明,在确保经济系数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生物产量,可使穗数达到14~16个,穗粒数150~170粒,千粒重为24g左右,结实率大于93%,穗长24cm左右,穗颈粗1.4~1.6mm,粒型为粒宽稍小的长粒米也有可能实现高产优质。
唐亮徐正进袁媛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穗部性状
辽宁省杂草稻生物学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里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杂草稻已成为辽宁省稻区一种严重的杂草类型。2003~2005年对辽宁省杂草稻进行了初步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广泛分布在辽宁省各水稻主产区的各主栽水稻田中,且正从栽培田向周边扩散;不同地区杂草稻的株高、分蘖能力、单株穗数及芒长等生物学特性变异较大;杂草稻在亚种分类上大部分属粳型和偏粳型,只有少数为偏籼型。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辽宁省杂草稻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复杂。
马殿荣李茂柏孙健王楠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杂草稻植物分布亚种分类生物多样性遗传分化
直立穗基因对水稻源、库、流有关性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以1对近等基因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直立穗型基因对水稻源、库、流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直立穗基因的水稻品种与不带直立穗基因的品种产量差异显著,亲本之间辽粳5号产量显著大于丰锦,近等基因系间带有直立穗型基因的品种显著大于不带直立穗基因的品种。带有直立穗型基因的品种库容量大,干物质生产能力强,流畅,茎秆的干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高,另外直立穗型基因除了使穗型直立外,还具有使穗长变短、叶型直立,进而使群体的环境条件优越,产量较高。
董丹陈书强刘柏林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
生菜低温胁迫转录因子LsICE1的克隆、特征分析及其转化水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克隆生菜(Lactuca sativa L.)低温胁迫转录因子LsICE1,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超表达LsICE1基因对水稻耐低温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获得生菜LsICE1基因保守区域,再通过SON-PCR技术获得LsICE1基因的5′端和3′端,拼接得到全长的cDNA。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研究LsICE1的低温表达模式。最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通过比较低温处理后对照和转基因株系的存活率和生理指标,鉴定超表达LsICE1基因对水稻耐低温能力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拼接后的cDNA片段长1 622 bp,包含一个1 497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8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LsICE1,GenBank登录号为HQ848932。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LsICE1基因是冷诱导条件下差异表达的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LsICE1蛋白与葡萄的ICE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枝。PCR和RT-PCR分子检测证明,LsICE1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后超表达LsICE1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存活率和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积累速率明显下降。【结论】首次从生菜中克隆了低温胁迫转录因子LsICE1,超表达LsICE1基因水稻株系提高了抗低温胁迫能力。
向殿军殷奎德满丽莉徐正进
关键词:生菜水稻基因克隆
东北地区水稻源库特征的演进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东北地区近40年生产上应用的1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依据育成年代分为2000年以来、20世纪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研究产量及源库关系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平均每个年代增长0.841t/hm2,平均增长率为11.6%,主要是生物产量的贡献,尤其是茎鞘物质输出量的增加。现代品种在保持一定叶面积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库容量提高了粒叶比。
李红宇刘梦红李晓蕾徐正进赵明辉徐海王嘉宇
关键词:水稻源库特征
水稻剑叶气孔性状QTL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为剖析水稻叶片气孔性状的遗传机理,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F10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用该群体包括122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水稻齐穗期剑叶气孔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9个控制气孔相关性状的QTL。包括4个控制气孔密度的QTL(qSD-1、qSD-4、qSD-7和qSD-8),分别位于第1、4、7和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2%、8.1%、9.1%和5.9%;2个控制气孔长度的QTL(qSL-4和qSL-6),位于第4和6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6.6%和10.5%;3个控制气孔宽度的QTL(qSW-5、qSW-7和qSW-10),位于第5、7和10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4%、9.7%和5.6%。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除qSD-1外,其余8个QTL过去均未曾报道过,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上控制气孔密度的qSD-4与前人检测到的控制光合速率的QTL重叠。
李睿赵姝丽毛艇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座气孔密度气孔长度
粳稻叶绿素含量QTL与其合成降解相关基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为剖析水稻叶绿素不同时期的表达规律及后期持绿的遗传机制,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以及生育后期的持绿能力进行QTL定位分析。检测到5个控制分蘖期叶绿素含量的QTL、7个控制水稻抽穗期叶绿素含量的QTL和10个控制成熟期叶绿素含量的QTL,分布在除第5染色体以外的11条染色体上。比较它们与编码叶绿素合成及降解过程中的重要酶的基因发现,虽然生育前期检测到的QTL较少,但对应的叶绿素合成降解相关基因却较多。随生育期的推移,检测到的QTL数目增多,但对应的叶绿素合成降解相关基因却减少。暗示生育前期大多数叶绿素合成(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水平差异不大,后期控制叶绿素合成降解的个别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增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叶片生育后期持绿的两种可能遗传基础。
姜树坤张喜娟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粳稻叶绿素含量持绿性数量性状位点
北方直立穗型粳稻抗倒性的研究被引量:70
2009年
【目的】培育抗倒能力强的水稻品种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北方直立穗型粳稻抗倒性,为提高北方粳稻抗倒性,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不同穗颈弯曲度的北方粳稻品种为试材,于齐穗后30d,研究了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粳稻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通过对茎秆抗折力与茎秆形态性状、茎秆解剖结构和茎秆化学成分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了直立穗型粳稻抗倒的茎秆形态特点与生理基础。【结果】直立穗型粳稻穗下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和第4节间(N4)的弯曲力矩与弯曲穗型品种差异不显著,但N1、N2、N3的抗折力却显著提高,从而使N1、N2、N3的倒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弯曲穗型粳稻,说明中上部节间抗倒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分析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粳稻茎秆解剖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它们与茎秆抗折力的相关性后发现,直立穗型粳稻N1、N2、N3抗折力强的主要原因是:(1)茎壁厚度和茎壁面积增大,节间抗折的物理性状明显提高;(2)大小维管束数目多,大小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面积增大,节间内部组织的结构明显改善;(3)纤维素含量高,支持细胞壁结构的物质含量多。【结论】茎壁厚度、茎壁面积、维管束性状及纤维素含量可以作为选育抗倒伏品种的主要参考指标。就北方粳稻而言,培育直立穗型品种,更容易获得抗倒性强的品种。
张喜娟李红娇李伟娟徐正进陈温福张文忠王嘉宇
关键词:粳稻抗倒性直立穗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