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70 被引量:554H指数:12
相关作者:周义锋吴林园钟云鹏彭斌褚瑞芝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28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植物
  • 8篇薯蓣
  • 8篇居群
  • 6篇基因
  • 5篇石蒜
  • 5篇薯蓣属
  • 5篇克隆
  • 4篇等位
  • 4篇等位酶
  • 4篇药用
  • 4篇药用植物
  • 4篇皂苷
  • 4篇皂苷元
  • 4篇首乌
  • 4篇薯蓣皂苷
  • 4篇薯蓣皂苷元
  • 4篇苷元
  • 4篇何首乌
  • 3篇盾叶薯蓣
  • 3篇悬钩子

机构

  • 70篇中国科学院植...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贵州省植物园
  • 1篇不列颠哥伦比...

作者

  • 35篇杭悦宇
  • 14篇周义锋
  • 12篇孙小芹
  • 10篇贺善安
  • 10篇郭建林
  • 9篇李维林
  • 9篇李密密
  • 9篇夏冰
  • 8篇彭峰
  • 7篇汪仁
  • 7篇吴宝成
  • 6篇任冰如
  • 6篇盛宁
  • 6篇顾子霞
  • 5篇周义峰
  • 5篇於虹
  • 5篇顾姻
  • 4篇吴菊兰
  • 4篇江玉梅
  • 4篇何丽斯

传媒

  • 21篇植物资源与环...
  • 8篇植物资源与环...
  • 7篇江苏省植物学...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林产化学与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江苏林业科技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果树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中药材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3篇2014
  • 5篇2013
  • 13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黄姜的传粉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08年
对产自湖北武当山的柴黄姜(Dioscorea nipponicasubsp.rosthorniiPrain et Burkill)的花部特征和访花昆虫种类及访花行为、访花频率和携粉量进行了研究,并对柴黄姜的传粉方式、结实和种子萌发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柴黄姜具有虫媒花的典型花部特征,共观测到访花昆虫4目34种,其中传粉昆虫6种,隧蜂属(Halictussp.)和地蜂属(Andrenasp.)的2种昆虫是柴黄姜的主要传粉昆虫。访花昆虫对雄株的访花高峰时段为11:00至14:00,对雌花没有明显的访花高峰时段。在自然条件下,柴黄姜的座果率为18.86%,结实率为7.12%,种子萌发率为64.76%。在武当山,柴黄姜种群扩展仍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重要补充。
赵亚美杭悦宇周义锋吴宝成高兴顾子霞
关键词:薯蓣属花部特征传粉昆虫
中国山芹属一新种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运用多学科综合分类手段,研究了山芹不同产地居群的变异,发现分布于我国东北部的各居群与华东居群不但存在地理分布上的间断,而且在外部形态、果实及叶柄解剖、核型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华东的山芹各居群应独立出来完成一新种──华东山芹OstericumhuadongensisZ.H.PanetX.H.L。
李新华潘泽惠
基于RAPD标记的叉蕊薯蓣和粉背薯蓣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居群及5个粉背薯蓣〔D. collettii var. hypoglauca (Palibin) C. T. Ting et al.〕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11个居群进行了聚类分析。用14个寡聚核苷酸引物共扩增出17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高达94.71%;粉背薯蓣5个居群多态性条带百分率的变化幅度(81.25%~89.29%)略大于叉蕊薯蓣6个居群(82.00%~84.21%)。粉背薯蓣居群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1.368 5、0.238 4和0.376 3,叉蕊薯蓣居群间的Ne、h和I分别为1.331 1、0.197 2和0.298 3;叉蕊薯蓣与粉背薯蓣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22 8,基因流(Nm)为3.570 7。二者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22 3,遗传距离为0.080 9;其中,粉背薯蓣江西庐山居群和叉蕊薯蓣云南丽江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远,达0.693 1;叉蕊薯蓣云南蒙自和云南景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仅0.219 4。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参试的11个居群分成4组,其中,所有的叉蕊薯蓣居群和粉背薯蓣浙江临安居群聚成第1组,粉背薯蓣重庆南川居群和湖南衡山居群聚为第2组,粉背薯蓣湖南永顺居群和江西庐山居群则各自独立成组。研究结果证明,叉蕊薯蓣和粉背薯蓣这2个类群之间为原变种和变种的关系,并存在着变种水平上的分化不完全。
孙小芹郭建林周义锋彭斌白明明杭悦宇
关键词:RAPD聚类分析
基于3个DNA序列的不同形态类型诸葛菜的遗传关系分析及后代性状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选择4种形态类型(花紫色-果实光滑、花紫色-果实密生毛、花白色-果实光滑和花白色-果实密生毛)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 O.E.Schulz〕共11个单株为实验材料,在进行ITS、trnL-F和psbA-trnH序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各形态类型的后代性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诸葛菜的ITS、trnL-F和psbA-trnH序列长度分别为704、767和216 bp,合并序列长度为1 687 bp,G+C含量为43.5%;共有7个变异位点和7个信息位点,变异率0.41%。4个形态类型诸葛菜的trnL-F序列完全一致,ITS和psbA-trnH序列略有差异。其中,花紫色和花白色的果实密生毛类型中各有1个单株的ITS序列第519位碱基为C,其他单株为T;花紫色和花白色的果实光滑类型中各有1个单株的psbA-trnH序列第68位至第73位碱基依次为CAAAAA,其他单株均为TTTTTG。NJ系统发育树显示,4个类型诸葛菜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亲缘关系很近。后代性状观察结果表明,诸葛菜白色花为特化现象,果实光滑和密生毛是不稳定的性状。研究结果支持将毛果诸葛菜(O.violaceus var.lasiocarpus Migo)并入诸葛菜的分类处理。
吴林园高兴彭斌郭建林王荣富杭悦宇
关键词:诸葛菜ITS序列TRNL-F序列亲缘关系
5种药用植物对小鼠的降血糖作用被引量:8
2002年
对菊叶三七(GnuradivaricatiumO.Hoffm.)、仙鹤草(AgrimoniapilosaLedeb.)、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女贞子(LigustrumlucidumAit.)和枸骨(IlexcornutaLindl.etPaxt.)的降糖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菊叶三七鲜样的水提物(0.2和0.4g kg)及95%乙醇提取物(0.2和0.4g kg)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干样95%乙醇提取物(0.5、1.0和2.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其中鲜样95%乙醇提取物(0 4g kg)的降糖作用优于优降糖,干样95%乙醇提取物(2.0g kg)的降糖作用与降糖灵(0.1g kg)相当。仙鹤草的水煎液(30和60g kg)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95%乙醇提取物(30、60和12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夏枯草的95%乙醇提取物(30、60和120g kg)和女贞子的95%乙醇提取物(11.25和22.5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枸骨的正丁醇提取物(30和6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血糖均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菊叶三七是一种值得开发的降糖植物资源。
李维林吴菊兰任冰如郭荣麟周爱玲郑汉臣
关键词:小鼠降血糖作用糖尿病菊叶三七药用植物单验方
柴黄姜传粉生物学研究
柴黄姜(Dioscorea.nipponica subsp.rosthornii Prain et Burkill)为根状茎组穿龙薯蓣(D. nipponica Makino)的亚种,地下具横生多枝的根状茎。本实验观察和...
吴宝成杭悦宇周义锋赵亚美高兴顾子霞
文献传递
中国薯蓣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中国薯蓣科薯蓣属7组31种1亚种2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叶表皮毛、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为薯蓣属内种间的分类界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证据。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各组之间在叶表皮毛、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等微形态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组间特异性规律,如:四至六边形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周围平直的垂周壁式样为根茎组植物所特有;丁字型毛组叶脉和叶肉细胞上覆盖大量特有的2叉T型表皮毛;复叶组的叶脉和叶肉细胞具相当密集的表皮毛;基生翅组和周生翅组的气孔器类型衍生出了三胞型;气孔旋转方向在各组中明显分化,在丁字型毛组、白薯莨组和周生翅组(多毛叶薯蓣除外)中为左旋,而顶生翅组、基生翅组和复叶组表现为右旋。研究表明,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薯蓣属植物中是较为稳定的演化特征,可以作为中国薯蓣属分类与鉴定的依据;据此推断薯蓣属中顶生翅组和周生翅组较为进化,根茎组是薯蓣属的分化中心;对薯蓣属中存在争议的种:盾叶薯蓣和小花盾叶薯蓣、穿龙薯蓣和柴黄姜、马肠薯蓣、多毛叶薯蓣以及白薯莨等进行了分类界定。
李密密舒璞周义锋郭建林孙小芹杭悦宇
关键词:薯蓣属叶表皮微形态
双瓣茉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以2年生双瓣茉莉中上部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和培养基质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NAA 250 mg/L+IBA 250 mg/L+IAA 500 mg/L与NAA 250 mg/L+IBA 500 mg/L是最优的2种激素组合,用这2种溶液处理双瓣茉莉20 m in,平均生根率均超过85%,平均根数分别为13、15条,平均根长分别为4.46、4.36 cm。不同扦插基质种类对插条生根的影响不同,其中以园土为基质最好,珍珠岩次之,单独使用泥炭土效果最差。
汪仁孟祥静何丽斯彭峰夏冰
关键词:茉莉激素基质扦插繁殖
夏蜡梅和美国蜡梅属间杂种的优势表现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重复授粉等杂交方法,获得了以夏蜡梅为母本、美国蜡梅为父本的属间杂种,该杂种结合了双亲的优点,花色紫红至粉红,表现为母本(白色)和父本(褐紫色)的中间性状,花形和花器结构与母本相似,大而娇艳;叶片形状和颜色与母本相似,而大小则偏向父本;杂种的适应性与父本相似,耐高温、强光照;植株生长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观赏、利用价值。
姚青菊夏冰任全进盛宁孙小芳
关键词:夏蜡梅属间杂种杂种优势
黄独雌花及雄花发育期蛋白的特异性研究
利用SDS-PAGE技术对薯蓣科薯蓣属中黄独的雌花、雄花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独雌、雄花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发育时期,都有一些新的蛋白质合成和原有蛋白质的分解。雌、雄花在花序原...
孙小芹李莹白明明庞慧杭悦宇
关键词:雌花雄花特异性蛋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