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64 被引量:1,336H指数:21
- 相关作者:王玉震柯春婷李秀花罗榕婷张腾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杉木林年龄序列地下碳分配变化被引量:19
- 2008年
- 森林地下碳分配在森林碳平衡和碳吸存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揭示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对于人工林碳汇估算和碳汇管理等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年龄序列方法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特点。年龄序列为福建省南平7a生(幼龄林)、16a生(中龄林)、21a生(近熟林)、41a生(成熟林)和88a生(老龄林)的杉木林。细根净生产力测定采用连续土芯法,根系呼吸测定采用壕沟法,生物量增量测定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地上年凋落物量采用凋落物收集框测定。结果表明:杉木林细根净生产力在中龄林前没有显著差异,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此后则显著下降。细根净生产力/地上凋落物量比值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下降。老龄林的根系呼吸显著低于其它林龄林分,根系呼吸与细根生物量间呈显著线性相关。中龄林和近成熟林的地下碳分配(Total belouground carbon allocation,TBCA)显著高于幼龄林和成熟林,而老龄林的则最低。中龄林、近成熟林和成熟林的地上部分净生产力/TBCA比值显著高于幼龄林和老龄林,而杉木林的根系碳利用效率(RCUE)则呈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 陈光水杨玉盛高人谢锦升杨智杰毛艳玲
- 关键词:杉木林年龄序列根系呼吸
- 中国森林的地下碳分配被引量:43
- 2007年
- 通过收集国内33个森林样地的土壤呼吸和年凋落物量数据,分析中国森林地下碳分配(TBCA)模式。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年通量与年凋落物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R2=0.3319,P=0.000),其中成熟林土壤呼吸与年凋落物量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R2=0.3245,P=0.004),但未成熟林土壤呼吸与年凋落物量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R2=0.3485,P=0.092)。中国森林的地下碳分配变化范围1.460~25.100tChm-2a-1,平均值为9.217tChm-2a-1;中国森林的TBCA与年均气温相关关系不显著(P=0.196),但与年均降水量则呈显著正相关(R=0.480,P=0.021)。中国森林TBCA和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平均贡献分别为74.2%和25.8%;中国森林TBCA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随土壤呼吸增大而增大,而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则随土壤呼吸的增大而降低。
- 陈光水杨玉盛谢锦升杜紫贤张静
- 关键词:土壤呼吸凋落物
-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病毒群落特征
- 2024年
-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病毒群落结构及功能随林分发育的动态演变特征,采集了亚热带不同林龄(8、21、27和4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土壤样品,采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析土壤病毒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病毒群落中有尾噬菌体的占比较高,其中长尾噬菌体科最多(19.6%~39.5%)。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病毒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土壤病毒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是电导率、有效磷。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病毒编码的辅助代谢基因中,具有代谢功能的基因相对丰度最高,成熟杉木人工林土壤病毒功能的α多样性高于其他林分。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病毒功能结构差异显著,土壤病毒功能的变化与NH_(4)^(+)-N显著相关。在杉木林林分发育过程中,病毒编码氮、磷相关的辅助代谢基因可能调控宿主微生物新陈代谢,从而对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产生潜在的影响。
- 和莉严雨亭袁程昱林秋沙于丹婷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
- POV-ray应用于冠层可视光照和阴影组分比例变化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POV-ray快速计算三维冠层的四分量比例及孔隙率,在与计算机模拟模型对比结果、验证其可靠性的基础上,针对植被真实结构模型的主要参数对冠层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冠层为垄行结构时,相对于其他因素,行结构对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的影响占主导,因此当植被冠层为垄行结构时,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的变化较连续冠层更加复杂;集聚指数可以有效的控制叶片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而影响到视场中植被与土壤的相对面积比例,对于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结果有较大影响;叶倾角分布类型对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结果的各向异性特征影响明显;同时,通过对垄行作物3个典型生长期的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结果分析得出,在作物生长初期土壤对结果影响更大,在作物生长后期植被对结果的影响占主导,亮叶分量比例各向异性特征较为明显。研究表明,POV-ray是进行植被定量遥感研究的有利工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王剑庚赵峰李虎余涛顾行发薛廉叶李灶
- 关键词:POV-RAY孔隙率
- 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上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关系研究——以福州市为例被引量:5
- 2008年
- 以ASTER为数据源,提取研究区的地表温度,并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上分析地表温度与NDVI、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各土地覆盖类型上地表温度与NDVI、植被覆盖度的线性关系并不明显,而在1%的间隔上平均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明显线性关系,在0.01间隔上地表温度和NDVI关系呈分段线性关系,利用1%间隔的植被覆盖度更有利于分析地表温度和植被的关系.
- 陈松林王天星
- 关键词:地表温度NDVI植被覆盖度ASTER
-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2种天然林及杉木人工林凋落量及养分归还被引量:67
- 2006年
- 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以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TSO)和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ALG)为建群种的2种天然林及杉术(Cunninghamia lanceolata,29年生)人工林凋落量与养分归还为期3a(2000,2002年)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年均凋落量(t·hm^-2)范围从杉木人工林的4.63t·hm^-2到观光木林的6.74t·hm^-2,叶所占比例范围为62%-69%。细柄阿丁枫林凋落量每年只出现1次峰值(3月份或4月份),观光木林的出现2次(3月份、6-8月份)。而杉木林的则出现3次(3月份或4月份、6—8月份和11—12月份)。3种林分Ca和Mg年归还量大小排序与按总凋落量的不同。除杉木人工林的Ca年归还量最大外,其余养分年归还量均以观光木天然林的最大。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是养分归还的主体。与针叶树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凋落量大、养分归还量高,具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因此,保护和扩大常绿阔叶林资源已成为南方林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
- 郭剑芬陈光水钱伟杨少红杨玉盛郑群瑞
- 关键词:凋落物养分归还观光木细柄阿丁枫杉木
- 皆伐火烧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9年
- 尹云锋杨玉盛高人陈光水谢锦升钱伟赵月彩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黑碳
- 基于3S技术的晋江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对晋江市1998和2001年两个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两个不同时段的生态环境类型图.通过构建度量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分析模型,分析了晋江市生态环境各类型的数量、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晋江市城镇居民点和农村居民点这两个生态环境类型在监测期内增速迅猛;而旱地生态环境类型在监测期内急剧减少.采用马尔可夫过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晋江市的生态环境格局处于变化状态,旱地、水田生态环境将逐渐减少,人工建筑生态环境特别是城镇居民点生态环境将逐渐增加,而且这种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但最后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这预示着晋江市最终将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新生态环境格局.
- 陈松林庄剑顺
- 关键词:生态环境马尔可夫模型
- 森林地下碳分配(TBCA)研究进展被引量:54
- 2007年
- 森林地下碳分配(TBCA)是森林碳循环的重要通量,对森林碳吸存有十分重要作用.TBCA是森林生态系统GPP中一个最大的汇,可占GPP的21%~61%,土壤呼吸的2/3来自TBCA.目前国际上常用的TBCA测定方法为碳平衡法,在假定地下碳库处于稳定状态时,TB-CA可由土壤呼吸减去凋落物量获得,但该方法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森林TBCA的因素有生产力、森林类型、树龄和森林演替阶段、土壤养分和水分有效性、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气候变化因素等.TBCA中各个组成部分均较难以测定和量化,通常假定TBCA中根系呼吸与根系生产力各约占50%,而TBCA中菌根菌和根系分泌物的贡献则仍不清楚.有关TBCA各组分去向及影响机理的研究亦很少.TBCA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揭示TBCA的根本驱动因子和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以及TBCA转化为土壤新碳的效率及控制因素;同时应提高TBCA测定方法的确定性,特别是应将碳同位素法、微根管法及碳平衡法三者相结合.
- 陈光水杨玉盛刘乐中李熙波赵月彩袁一丁
- 关键词:根系呼吸气候变化
-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土壤呼吸动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被引量:17
- 2009年
- 以中国亚热带木麻黄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对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特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呼吸日动态均呈双峰变化曲线,8:00-10:00和14:00-16:00出现峰值,最小值出现在20:00-22:00;季节动态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6-7月份,最小值则出现在12-1月份.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存在显著影响,并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与5cm土温存在着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利用双因素模型模拟发现,5cm土温和土壤表层含水量能够共同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69.0%-91.9%(P〈0.05).不同林龄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其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呈现中林〉成林〉幼林;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敏感性增强.
- 肖胜生叶功富董云社齐玉春杨智杰刘丽香
- 关键词:土壤呼吸沿海防护林木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