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作品数:540 被引量:3,370H指数:27
相关作者:郝玉光辛智鸣高君亮黄雅茹马迎宾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5篇标准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2篇农业科学
  • 106篇生物学
  • 40篇天文地球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经济管理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文化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6篇土壤
  • 54篇植物
  • 54篇白刺
  • 44篇荒漠
  • 41篇沙棘
  • 40篇护林
  • 40篇防护林
  • 39篇干旱
  • 38篇水分
  • 33篇绿洲
  • 30篇群落
  • 28篇胁迫
  • 24篇土壤水
  • 24篇灌木
  • 21篇生物量
  • 21篇土壤水分
  • 19篇物量
  • 19篇物种
  • 18篇性状
  • 17篇生态

机构

  • 534篇中国林业科学...
  • 85篇内蒙古农业大...
  • 40篇北京林业大学
  • 23篇国家林业局
  • 15篇河北大学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内蒙古工业大...
  • 6篇西南林业大学
  • 6篇国际竹藤中心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内蒙古林业科...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山西大学
  • 4篇温州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国际竹藤网络...
  • 4篇保定市水土保...

作者

  • 129篇辛智鸣
  • 109篇郝玉光
  • 86篇高君亮
  • 84篇黄雅茹
  • 68篇马迎宾
  • 65篇赵英铭
  • 60篇董雪
  • 59篇徐军
  • 58篇张景波
  • 51篇罗凤敏
  • 51篇刘芳
  • 42篇李新乐
  • 40篇李清河
  • 40篇段娜
  • 40篇刘明虎
  • 34篇王志刚
  • 31篇李永华
  • 31篇孙非
  • 31篇张格
  • 25篇陈海玲

传媒

  • 30篇中国沙漠
  • 29篇干旱区资源与...
  • 26篇林业科学
  • 26篇林业科学研究
  • 17篇温带林业研究
  • 14篇生态学报
  • 14篇西北林学院学...
  • 13篇中国农业科技...
  • 13篇干旱区研究
  • 1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0篇草业科学
  • 9篇防护林科技
  • 9篇林业科技通讯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水土保持通报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7篇世界林业研究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36篇2024
  • 30篇2023
  • 30篇2022
  • 31篇2021
  • 52篇2020
  • 49篇2019
  • 34篇2018
  • 31篇2017
  • 32篇2016
  • 35篇2015
  • 29篇2014
  • 26篇2013
  • 22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12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5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拉底白刺苗期抗旱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研究澳大利亚荒漠植物比拉底白刺的抗旱性,以比拉底白刺幼苗作为研究材料,在100 mmol/L甘露醇溶液模拟干旱的环境下,观察了植物形态变化,测定了植物的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过氧化物酶活性(peroxidase,POD)、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以及游离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过程中,比拉底白刺叶片从基部往上逐渐萎蔫变黄,推测其通过保护顶芽的生命力以适应干旱环境;相对含水量前期相对稳定,后逐渐下降;POD活性先缓慢升高,后快速上升;游离Pro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先升后降。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POD和游离Pro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说明二者与比拉底白刺的抗旱性具有相关性,通过减少质膜过氧化保护细胞完整性;MDA含量变化不明显,可能由于POD和游离脯氨酸的作用使得白刺细胞的膜脂系统未遭受活性氧自由基的强烈攻击。
鲁路张景波陈金慧周艳威成铁龙
关键词:生理指标测定
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巨菌草生长及土壤养分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巨菌草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的适应性及对土壤状况的影响,为解决该区域流沙入侵黄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的巨菌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沙丘不同坡位(坡底、坡中和坡顶)巨菌草生长情况,探讨巨菌草与土壤养分的协同作用。【结果】(1)坡底巨菌草株高、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较坡顶分别增加22.88%、264.75%、55.73%和99.79%(P<0.05),坡顶巨菌草基径、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较坡底分别增加6.25%、36.16%和132.14%(P<0.05)。(2)从巨菌草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来看,坡顶0~1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较20~30 cm增加96.15%(P<0.05),水平分布下,坡底和坡中15 cm处根系生物量是45 cm处的3.54和1.88倍(P<0.05)。(3)巨菌草表层土壤养分表聚现象明显,坡底0~10 cm土壤速效氮达到最小值,较10~20 cm减少12.15%(P<0.05)。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裸沙地最低,分别在坡底和坡中达到最大值,较其增加16.42%和13.22%(P<0.05)。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较裸沙地增加30.34%(P<0.05)。(4)主成分分析表明,基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氮是影响巨菌草生长和土壤养分主要指标,且与巨菌草不同部分生物量和土壤全量养分呈极显著或显著关系(P<0.01或P<0.05)。【结论】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裸沙地种植巨菌草可以有效固定流沙,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王丹阳孔垂玖牧仁安景源刘雅婧尚敏
关键词:植物生长土壤养分
乌兰布和沙区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气候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被引量:26
2003年
本文旨在对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区周边绿洲农区防护林体系的气候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之前、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3个时期的变化趋势,建立防护林体系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气候因子风速、大风日数、扬沙日数、沙尘暴日数有一定的影响,体现了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屏障作用;(2)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年平均温度、湿度、降水量、持续干旱日数和霜期等因子影响不明显,这是因为这些因子的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所致。
陈炳浩郝玉光陈永富
关键词:生态效益评价沙区
四种植物生长旺盛期侧根分支处抗折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3~4年生生长旺盛期柠条、沙柳、沙棘、白沙蒿为研究对象,供试试验根均为由上级根通过侧根分支处分为2条下级根的根段,采用TY-8000伺服强力机测定4种植物侧根分支处的抗折力、抗折强度。结果表明:柠条、沙柳、沙棘、白沙蒿的侧根分支处均为试验根的薄弱部位,其抗折能力低于该部位之上的根段,也低于该部位之下的2条下级根;侧根分支处的抗折力与侧根分支处直径为幂函数正相关,抗折强度与直径为幂函数负相关,抗折强度的种间差异为:柠条(31.47±7.68)MPa〉沙柳(17.27±1.90)MPa〉沙棘(3.76±1.07)MPa〉白沙蒿(2.10±0.28)MPa。
刘鹏飞刘静张格张欣朱宏慧李有芳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防护林体系三种杨树叶面积测定被引量:9
2013年
快速、准确地测定植物叶面积对于开展植物生理生化和植物滞尘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3种不同的方法(数字图像处理法、方格法和称重法)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体系3种杨树(新疆杨、小叶杨和二白杨)的叶面积进行了测定,并对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图像处理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R2=0.997 5~0.999 8)。数字图像处理法能够准确地测定植物叶面积,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因此,该方法在植物叶面积测定工作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高君亮郝玉光张景波张格孙非刘芳赵英铭张瑞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新疆杨小叶杨二白杨叶面积
乌兰格木×中国沙棘F_1代遗传性状分析
2007年
以蒙古沙棘为母本,中国沙棘为父本,通过有控制的自由授粉得F1代杂交种,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第三实验场进行培育,"乌兰格木"与中国沙棘的杂交后代将中国沙棘果小、柄短、刺多等不利性状改良,杂交种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耐干旱能力有所提高。实践证明,杂交育种在沙棘品种改良上是可行的。
张国庆罗红梅
关键词:中国沙棘杂种F1代遗传性状
沙棘果实的重要检疫害虫—沙棘绕实蝇的发生与危害被引量:16
2012年
沙棘是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树种,同时沙棘果实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沙棘绕实蝇是钻蛀性危害沙棘果实的重要检疫害虫。为给将来的无公害防治研究打下基础,对沙棘绕实蝇在内蒙古磴口县的发生与危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沙棘绕实蝇在当地发生严重,1年发生1代,以预蛹越冬,幼虫对沙棘果实的危害率在93%以上。为了采用耕作等措施除治害虫的茧蛹,调查了沙棘绕实蝇茧蛹在沙棘林地土层内的分布规律,发现茧蛹在土壤内的水平分布只与投影上方是否有沙棘果实有关,且大部分均分布在地表深度为6 cm内的沙土层内。
魏建荣苏智刘明虎魏柯董丽君
关键词:沙棘实蝇
放牧对小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以苏尼特右旗小针茅荒漠草原为样本区域,分别设置无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放牧5种放牧梯度,在生长季(5月~9月)内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小针茅荒漠草原三大类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小针茅荒漠草原三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及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小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真菌,其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三大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随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层三大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之减少。
吴昊杨婷婷高永姚国征党晓宏张格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放牧
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荒漠区降水入渗氘同位素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探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在土壤剖面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将为西鄂尔多斯荒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氘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荒漠的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中的氘同位素值(δD),运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并结合土壤含水量分析了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剖面各层土壤水δD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雨后9 d内,小雨(0~10 mm)影响0~1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δD值,对表层土壤(0~10 cm)的贡献率在30.3%~87.9%;中雨(10~20 mm)影响0~4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δD值,对0~40 cm土壤水的贡献率为28.2%~80.8%;大雨(20~30 mm)和特大暴雨(>30 mm)影响0~10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δD值.降水对100~150 cm深层土壤水δD值影响不显著.西鄂尔多斯荒漠土壤水δD介于大气降水δD与地下水δD之间,表明西鄂尔多斯荒漠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地下水.在同一降水强度下,表层土壤水(0~10 cm)受降水的直接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δD变化幅度降低,100~150 cm深层土壤水δD基本趋于稳定.降水强度越大,对土壤水δD影响的时间越长,影响的土壤深度也越深.
陈婕徐庆高德强马迎宾张蓓蓓郝玉光
关键词:土壤水降水
农田防护林持续发展问题及政策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阐述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农田防护林持续发展的基础,分析了影响当地农田防护林发展的主要缺陷,有针对性地从改进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和促进农田防护林发展的政策等方面,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农田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马利强王志刚郝玉光张红利刘洋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可持续发展
共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