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84 被引量:250H指数:8
- 相关作者:马静李俊霞周鹏王洪磊段华鑫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个荧光发射峰。经研究证明,628.8nm处荧光峰是Mb3+-H2O型中的H2O峰。光照也使此峰的荧光强度下降,但比去氧的速率慢。研究发现,597nm处Mb(D44K)的荧光效率比Mb(WT)的荧光效率低。传能实验表明Mb表面4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后,不影响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传递给铁卟啉的荧光效率,但使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效率变高。
- 马君燕马静郑学仿唐乾高大彬
-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光诱导肌红蛋白
- (5-甲基-2-烷氧基苯基)-1-烃基胺的合成
- 2012年
- 以对甲酚(1)为起始原料,经醚化、酰化和还原氨化反应合成了5个(5-甲基-2-乙氧基苯基)-1-烃基胺;1经酯化、Fries重排、醚化和还原氨化反应合成了5个(5-甲基-2-甲氧基苯基)-1-烃基胺。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GC-MS表征。
- 刘改玲姜岚李争宁
- 激光诱导游离半胱氨酸对血红蛋白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及机理
- 2018年
-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具有环状共轭结构的呼吸蛋白,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血红素辅基的结构变化,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生物功能的表达。研究中发现,紫外区波长光照射血红蛋白能够引起其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光照实验中加入游离半胱氨酸有助于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metHb)结构的稳定。266nm光照后高铁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deoxyhemoglobin,deoxyHb)、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2)和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HbCO)均被激发至各自相应激发态,其Soret带谱峰衰减至基态的时间大致相同;加入游离半胱氨酸后,半胱氨酸与各激发态铁卟啉发生电子传递,在直接和间接地进行了电子传递后,激发态铁卟啉衰减时间发生变化,metHb、HbO2和HbCO衰减时间明显延长,但deoxyHb变化相对较小。对瞬态吸收光谱、动力学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综合分析可知,4种形态血红蛋白被光激发至各自激发态后,铁卟啉均反应形成具有一空位的六配位平面结构状态。
- 曹洪玉史飞唐乾王立皓郑学仿
- 关键词:血红蛋白光诱导激光闪光光解半胱氨酸电子传递
- 可见光谱法研究肌红蛋白血红素铁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Ⅰ)被引量:7
- 2009年
- 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哺乳动物细胞主要是肌细胞贮存和分配氧的蛋白质,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构成,其血红素铁在氧气的传递和运输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肌红蛋白的血红素铁和外加金属离子M(Ⅱ)[Cu(Ⅱ),Zn(Ⅱ)和Co(Ⅱ)]的直接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金属离子M(Ⅱ)与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的Fe(Ⅱ)发生了直接相互作用,外加金属离子将铁离子从肌红蛋白中"拖拽"出来,形成部分空位肌红蛋白衍生物。同时研究了外界条件,如离子浓度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发现随着外加金属离子量的增加这种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其作用强度依次为Co(Ⅱ)>Zn(Ⅱ)>Cu(Ⅱ)。研究证实了肌红蛋白的血红素铁与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且离子浓度对这种相互作用有影响。
- 唐乾郑学仿王静云刘媛媛袁玉莲
-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金属离子肌红蛋白相互作用
- 大分子拥挤条件下光诱导细胞色素C还原的光谱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稀溶液中高铁细胞色素C(ferric cytochrome c,Fe(III)-Cyt c)能被光照还原成亚铁细胞色素C(ferrous cytochrome c,Fe(II)-Cyt c),但这一研究忽略了生物体细胞的真实环境是高度拥挤的,因此采用紫外可见、同步荧光及圆二色谱光谱法研究了大分子拥挤环境中光诱导Cyt c的还原过程及其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情况.UV-Vis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拥挤试剂葡聚糖70(Dextran70)和聚蔗糖70(Ficoll70)的加入利于Cyt c光还原的进行,且Ficoll70存在时Cyt c光还原程度远高于Dextran70存在时;Dextran70和Ficoll70环境中光诱导Cyt c还原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7℃和25℃,定波长280 nm光照射利于Cyt c还原;Cyt c的光还原程度随着Dextran70浓度增加而增大,Ficoll70环境中Cyt c的最适光还原浓度为100 g?L-1;拥挤环境下Met,Trp,Tyr和Phe的存在对光诱导Cyt c的还原过程依Phe>Tyr>Trp>Met顺序有催化促进作用;CD光谱结果表明光照射稀溶液中Cyt c蛋白还原后,其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升高,而光照射拥挤环境中Cyt c还原后蛋白的二级结构基本没变化.结果表明拥挤试剂具有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作用,且影响光还原Cyt c的电子传递过程及效率.
- 刘艳伟曹洪玉唐乾郑学仿
- 关键词:细胞色素C光谱法蛋白二级结构
- 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共混膜与兔角膜基质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 2009年
- 为了探讨硫酸软骨素对壳聚糖膜与兔角膜基质细胞相容性的影响,在制备了不同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共混膜的基础上,以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共混膜作为载体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研究兔角膜基质细胞在共混膜上贴附、生长和代谢的情况,并观察了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硫酸软骨素的混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免角膜基质细胞在膜上的贴附和生长速度,促进蛋白质的代谢,降低共混膜对细胞的损伤,有利于细胞在膜上长成密集单层,预示了以一定比例混入硫酸软骨素可以显著提高壳聚糖膜与兔角膜基质细胞的相容性,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共混膜具有作为兔角膜基质细胞培养和移植载体的潜能。
- 姚子昂吴海歌刘媛媛囤景鑫
- 关键词:兔角膜基质细胞相容性
- 灭活的双歧杆菌治疗菌群失调致小鼠肠源性感染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对菌群失调致小鼠肠源性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活菌组、死菌组、自然恢复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对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O)、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血清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CRE)以及组织匀浆内的示踪菌进行测定.结果:死菌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TP、GLO明显升高(71.46±2.01g/Lvs64.61±2.16g/L;35.63±1.57g/Lvs330.73±1.03g/L,P<0.05),GGT、BUN则显著降低(2.47±0.28IU/Lvs7.13±1.19IU/L;8.32±0.71mmol/Lvs12.05±0.64mmol/L,P<0.01).死菌组与活菌组、正常对照组比较,LDH明显降低(2561.23±61.40IU/Lvs2951.70±155.61IU/L,2895.27±104.38IU/L,P<0.05).死菌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肾、肝、肺组织匀浆内肠杆菌数量均明显下降(1.19±0.37,1.56±0.20,1.62±0.15vs2.17±0.97,2.42±0.14,2.20±0.09,P<0.05或P<0.01).结论:双歧杆菌灭活菌悬液具有与活菌悬液相同的抗菌群失调致小鼠肠源性感染作用.
- 伦永志胡捷李忠朋张永轻周本正刘亚力
- 关键词:双歧杆菌菌群失调肠源性感染血清学
- 光谱法研究Fe(Ⅲ)与细胞色素b5的相互作用
- 2013年
- 用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细胞色素b5(cyt b5)与Fe(Ⅲ)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e(Ⅲ)对cyt b5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结果,并结合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证明,Fe(Ⅲ)对cyt b5的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Fe(Ⅲ)与cyt b5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为5.13nm。同时,用圆二色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Fe(Ⅲ)对cyt b5构象的影响。
- 唐乾彭孝军秦海宏曹洪玉郑学仿王静云
- 关键词:细胞色素B5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 光诱导高铁肌红蛋白还原的光谱法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及圆二色(CD)等光谱法为主要分析手段,对光诱导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还原及其引起的蛋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氙灯430 nm的单色光和紫外灯对高铁肌红蛋白溶液进行光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metMb的Q吸收带545 nm和580 nm附近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通过验证性实验,证明光照后metMb发生了还原反应.验证性实验包括:metMb中加入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实验;光照后样品加入氧化剂铁氰化钾的可逆性实验;光照的同时通入CO实验.进一步讨论表明,采用氙灯430 nm的单色光诱导metMb还原的机理为光诱导的分子内电子转移.此外,对光还原反应后的样品进行同步荧光和CD光谱分析,发现蛋白质色氨酸残基微环境极性增加,α-螺旋的含量由63%下降到57%,而β-折叠的含量增加了7%.
- 周华伟曹洪玉唐乾安良梅郑学仿
- 关键词:高铁肌红蛋白光还原激发态
- 细胞色素C与NO的反应机制被引量:1
- 2015年
-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与NO(由NO供体药物proli NONOate提供)之间的反应已在电化学和医疗方面受到重视,而直接与NO气体作用尚未得到关注;且前者主要是从Q带进行分析的,Soret带未提及。本文采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紫外可见时间过程光谱以及同步荧光光谱等方法同时分析了其Soret带与Q带的变化,探讨了不同价态的Cyt C与NO气体结合及解离反应的过程。结果表明:Cyt C与NO相互作用时,无论是高铁细胞色素C(ferric cytochrome C,Fe(Ⅲ) -Cyt C)还是亚铁细胞色素C(ferrous cytochrome C,Fe(Ⅲ) -Cyt C),反应产物都是细胞色素C配合物(Cyt C-NO);Fe(Ⅲ) -Cyt C先被NO氧化生成Fe(Ⅲ) -Cyt C,之后再与NO结合生成Cyt C-NO,Fe(Ⅲ) -Cyt C则直接与NO结合生成Cyt C-NO。Cyt C-NO是一种不稳定的配合物,当通入少量NO时Cyt C-NO很快解离生成Fe(Ⅲ) -Cyt C,其解离速率为(0.005 07±0.001)s-1,是与供体药物结合所形成配合物解离速率的十分之一;NO过量时,生成的Cyt C-NO不会再发生解离。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Cyt C与NO配位反应机制为溶液中的NO进入Heme腔内,Fe-S断裂,Fe-N间形成新的配位键,NO气体可以直接与Cyt C反应,生成的配合物比供体药物稳定,同时Soret带具有明显变化。这对于利用NO来缓解细胞内的氧化压以及利用NO检测细胞内呼吸类酶的变化,进而检测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
- 唐乾史珊珊曹洪玉郭相金张涛郑学仿
- 关键词:细胞色素C光谱法配位反应解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