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3 被引量:375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丹关洪宇王晓华宇璐张岚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微生物
  • 4篇土壤
  • 4篇紫杉
  • 4篇紫杉醇
  • 4篇菌根
  • 4篇丛枝菌根
  • 3篇酸菜
  • 3篇酶活性
  • 3篇酵母
  • 3篇菌株
  • 3篇基因
  • 3篇降解
  • 3篇根系
  • 3篇发酵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玉米
  • 2篇乳酸
  • 2篇树状多节孢
  • 2篇丝状真菌

机构

  • 43篇黑龙江大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黑龙江东方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浙江林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3篇平文祥
  • 11篇葛菁萍
  • 10篇周东坡
  • 8篇宋福强
  • 5篇雷虹
  • 4篇宋刚
  • 4篇李秀凉
  • 4篇赵凯
  • 4篇凌宏志
  • 3篇蔡柏岩
  • 3篇庄海霁
  • 3篇贾永
  • 2篇耿贵
  • 2篇范晓旭
  • 2篇丁明玲
  • 2篇董爱荣
  • 2篇孙庆申
  • 2篇贾树彪
  • 2篇王颖
  • 2篇韩德权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黑龙江大学自...
  • 2篇食品科技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菌物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甜菜糖业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林业科技
  • 1篇酿酒
  • 1篇中国糖料
  • 1篇中国酿造
  • 1篇昆虫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6
  • 6篇200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蚁的生物防治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0年
白蚁对人类的危害极其严重,被列入世界性的五大害虫之一。用化学药剂防治白蚁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手段,虽然这种方法见效快,但其残毒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构成极大威胁。生物防治白蚁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效、安全、持久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很多白蚁生物防治剂野外测试工作还不太理想,但环保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生物防治白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阐述了植物内生菌的代谢产物将是开发新型白蚁防治剂的又一重要来源。
刘军王世伟赵凯周东坡
关键词:白蚁生物防治
L-乳酸菌酸菜发酵液中小肽类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对具有较长货架期的L-乳酸菌酸菜的发酵液进行浓缩和抑菌试验,验证L-乳酸菌酸菜发酵液中确实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非酸类物质;经酶解试验验证其具有蛋白质性质;经进一步分离提纯,获得抑菌物质的纯品;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证明为肽类物质。
雷虹李秀凉平文祥周东坡贾树彪庄海霁
关键词:天然防腐剂酸菜肽类L-乳酸长货架期试验验证
侧孢芽孢杆菌质粒提取方法的探究被引量:2
2005年
以能够降解有机磷农药的两株侧孢芽孢杆菌BL-21和BL-22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碱裂解法、试剂盒提取法和SDS法对侧孢芽孢杆菌BL-21和BL-22的质粒进行提取,并通过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证明,适合侧孢芽孢杆菌BL-21和BL-22的质粒提取方法是SDS裂解法,该方法提取的质粒大小为10kb,且该方法提取的结果稳定,质粒的产量和质量均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金术超杜春梅平文祥关洪宇
关键词:质粒侧孢芽孢杆菌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细胞动力车间"能够生产生物燃料和工业产品,2,3-丁二醇(2,3-BD)是其重要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但野生型S.cerevisiae合成2,3-BD的效率低,制约着工业化生产进程,因此,应用代谢工程法优化代谢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极其重要。该研究对近年来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来提高S.cerevisiae 2,3-BD产量的策略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过表达2,3-BD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编码基因;敲除编码乙醇、甘油、乙酸等分支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利用可再生能源合成2,3-BD;应用辅因子工程手段对S.cerevisiae合成2,3-BD的代谢网络进行重新设计及合理改造等。对S.cerevisiae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现生物燃料2,3-BD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保障。
刘德安王长丽丁昊葛菁萍
关键词:2,3-丁二醇酿酒酵母代谢工程
东北酸菜发酵过程菌群变化偶联酸菜品质的初步探究被引量:4
2018年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究酸菜发酵的感官指标、发酵品质、乳酸含量、菌群的相对丰度、群落演替之间的相互影响。设计自然发酵和加菌发酵两种体系,对可培养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变化以及微环境酸度和乳酸含量的变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酸菜发酵两个体系中,加菌发酵产物品质高于自然发酵组,而发酵的整个过程菌群都处于动态变化中。相对于自然发酵而言,加菌发酵体系更有利于乳酸菌建立优势地位,并抑制一些非功能菌群的生长,如:肠球菌类、大肠杆菌类、肠杆菌类等。整体上看,加菌体系的酸性更强,乳酸含量更多。面对外源菌群附着获得生态位引起的微生境群落结构变化,白菜内生菌通过细胞间隙和细胞膜与附着菌群传递群体感应信号,对相应菌群的迁移和生长演替进行调控。这种调控引发的一系列细菌菌群的动态变化综合表现为发酵周期大大缩短,酸菜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许蓉孙健高冬妮黄守锋宋刚
关键词:微生境菌群变化细菌素
HPLC法检测HDBRS-1菌株发酵液中2-羟基联苯含量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脱硫菌发酵液中2-羟基联苯(2-HBP)的含量。以Delta-PakTMC18(300A,3.9mm×1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7:3,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用紫外检测器在260nm处检测2-HBP。结果显示2-HBP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为2.6min,线性范围为0~80mg/L,利用该方法测得HDBRS-1菌株发酵液中,2-HBP的生成量为6.11mg/L。。
葛菁萍王莉丽平文祥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AM真菌抑制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从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入手,对连作导致土壤因子向不利于作物生长转变的8个方面的原因逐一进行了阐述,包括土壤养分失衡、土壤微生物结构变化、土壤化感物质富集、土壤pH变化、土壤酶活性变化、土壤盐渍化、土壤物理性状变化和土壤水分亏缺;提出AM真菌对连作障碍的抑制作用,并从AM真菌可以提高植物自身耐胁迫性以及直接改善连作土壤环境两方面进行论证,为解决连作障碍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刘潇睿葛菁萍接伟光蔡柏岩
关键词:连作障碍AM真菌
混和乳酸菌发酵对酸菜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以3种乳酸菌为研究目标,研究接种3种乳酸菌对酸菜品质的影响。发酵接种的是混菌培养的副干酪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在发酵过程中,接种混菌后的酸菜亚硝酸盐的浓度明显低于自然发酵酸菜的浓度;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L-乳酸含量都有所增加,通过食品专业人员对酸菜感官品质的评分,酸菜的感官品质无论是在色泽、香气还是滋味和脆性都优于自然发酵的酸菜。因此接种3种乳酸菌有助于提高酸菜的发酵品质。
姜雪晶孙庆申吴桐韩德权
关键词:酸菜乳酸菌感官品质营养品质亚硝酸盐
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英文)被引量:13
2016年
紫杉醇是重要的抗癌药物之一,已经证明其对多种癌症具有显著疗效。目前,人们主要是从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紫杉醇,但由于红豆杉为生长缓慢、散生、濒危的珍稀植物,且随着紫杉醇临床用途的不断拓宽,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单纯依靠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解决紫杉醇的药源不足,科学家已把目光从红豆杉树分离提取紫杉醇转向了其他替代方法,如化学全合成、半合成、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等。因此,了解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调控机制,对解析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机制、构建高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和早日实现内生真菌紫杉醇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本课题组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概述了红豆杉细胞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优势、产紫杉醇内生菌的分离研究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及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内生真菌生物发酵合成紫杉醇是可以无限生产、大量获取紫杉醇、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问题的很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赵凯宇璐金昱言马学玲刘丹王晓华王歆
关键词: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前体物对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合成紫杉醇的影响
2011年
利用采自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某林场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的树皮,分离筛选出高效的产紫杉醇的菌株[1],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观察对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综合TLC、HPLC的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在单因素试验中,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20.0mg/L苯丙氨酸,1.2mg/L乙酸铵时紫杉醇的产量较高;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依次为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40.0mg/L苯丙氨酸,1.0mg/L乙酸铵时,紫杉醇产量为(420.012±1.3)μg/L,比对照组(380.002±1.0μg/L)高,证明通过前体物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的提高。
王颖周东坡张岚
关键词:紫杉醇前体物树状多节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