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国家濒危药材繁育工程实验室
- 作品数:69 被引量:902H指数:14
- 相关作者:沈亮陈怀琼王夏赵莎罗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清华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 肉苁蓉及其醇提物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法评价肉苁蓉原药材及其醇提物中苯乙醇苷类物质的含量。方法:肉苁蓉属2种常用药材肉苁蓉、管花肉苁蓉采用95%乙醇进行提取,采用压片法分别测定原药材及提取物400~4000cm范围内的红外吸收光谱。结果:(1)管花肉苁蓉中与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有关的吸收峰1692,1631,1604,1516,1447,1158,812cm-1处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肉苁蓉,提示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物质的含量较高。(2)肉苁蓉药材经过提取后,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松果菊苷的最强吸收峰1067cm-1峰在管花肉苁蓉醇提物中出现。同时,肉苁蓉醇提物在1630,1521,1156,981cm-1处出现吸收峰,与原药材相比,肉苁蓉醇提物中的苯乙醇苷类物质得到了有效富集。而相应的二阶导数谱进一步验证了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物质较荒漠肉苁蓉高。结论: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谱能够快速、有效和简便的提供复杂混合物中主要成分的结构信息和量的信息,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友刚王威徐荣孙素琴陈君刘同宁
-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肉苁蓉管花肉苁蓉醇提物
- 基于ITS序列分析不同寄主植物上盐生肉苁蓉的亲缘关系
- 肉苁蓉(Cistanche Hoffmg.et Link)为列当科(Orobanchacea)全寄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寄生植物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生长发育及分布范围均受到寄主植物的影响,且同一种寄生植物在不同...
- 张飘徐荣李晓瑾宋经元朱军辛天怡王夏刘同宁陈君
- 关键词:肉苁蓉亲缘关系转录间隔区
- 肉苁蓉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单因素、多因素交互及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对肉苁蓉种子生活力测定过程中的预处理方法四唑染色液浓度及pH值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了肉苁蓉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技术,使测定程序简化、时间缩短,并确定38℃下去皮直接染色18h的最适宜染色液pH值为6.4,TTC浓度为0.3%~1.0%。
- 徐荣陈君周峰于晶刘同宁
- 关键词:肉苁蓉种子生活力
- 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沉香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的改进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沉香药材薄层鉴别方法进行改进。方法通过改进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更换薄层层析板以及优化薄层色谱检视方法。结果采用改进后方法与药典方法获得的沉香薄层色谱在R f=0.41、0.51、0.63、0.83、0.87和0.91处均有颜色相同的荧光斑点。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操作方便,可以有效地避免乙醚在超声过程中大量挥发,且改进后的检视方法可以减小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该方法可用于沉香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以及对沉香样品的品质等级进行初步判断。
- 刘洋洋杨云陈怀琼黄俊卿张争
- 关键词:薄层色谱鉴别《中国药典》
- 肉苁蓉花粉原位萌发与自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Ma)花粉原位萌发特性,初步判定其自交不亲和类型。方法应用荧光显微法观察肉苁蓉花粉粒的原位萌发、花粉管在柱头及花柱中的生长路径;比较不同授粉方式和授粉不同时间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并通过胼胝质的产生部位判断自交不亲和类型。结果观察结果显示,授粉后40 min花粉管开始萌发,1 h后长度达一个花粉粒径,但自花花粉总量较少,仅萌发的部分留在柱头上。异花授粉10~12 h后,花粉管已经在花柱的中空处集成一束,远离柱头花粉管长度达8~15 mm;自花授粉48~72 h后花粉管基本停止伸长,测量长度仅为2.8~5.6 mm,仍处于柱头与花柱交界处,末端出现较长胼胝质样亮点。结论 肉苁蓉种群内存在自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类型属配子体型;同花的花粉与柱头成熟期相同且空间分离较小,花粉容易落到自花的柱头上萌发但不能结实,这可能是肉苁蓉自然结实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 陈君王霞徐荣于晶刘同宁
- 关键词:肉苁蓉自交不亲和
- 灵芝GLUGT1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本研究通过对灵芝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RT-PCR方法,对其中一条可能参与灵芝三萜合成的UDP-糖基转移酶基因转录本(GL25279)进行全长克隆,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等进行了预测...
- 郭溆1罗红梅陈士林
- 关键词:灵芝
- 蛇足石杉HsCAS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本研究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环阿屯醇合成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基因HsCAS1编码区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根据本实验室已获得的蛇足石杉转录组数据,从中获得1条具有环氧角鲨烯环化酶保守结构域的编码CAS的转录本,采用RT-PCR方法获得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对HsCAS1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sCAS1基因在蛇足石杉的根、茎、叶中的表达情况。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HsCAS1基因编码区长为2,271 bp,编码756个氨基酸残基,HsCAS1与紫果冷杉(Abies magnifica)的CAS具有61%的序列相似性。生物信息学预测HsCAS1蛋白含有3个跨膜区,具有萜类环化酶等保守结构域,不含信号肽。HsCAS1在蛇足石杉的根中表达丰度高于茎和叶。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获得蛇足石杉HsCAS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sCAS1在石杉科植物甾醇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鉴定酶活性位点奠定基础。
- 罗红梅张鑫牛云云宋经元陈士林殷秀梅何顺志
- 关键词:蛇足石杉甾醇次生代谢
- 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分子鉴定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通过比较各分子标记的PCR扩增成功率、测序效率、种内与种间变异和鉴定成功率等指标,考察6个分子标记(rbcL、matK、psbA-trnH、psbK-psbI、核ITS和ITS2)及其组合对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鉴定结果,评价不同标记在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中的鉴定能力,确定适合该属鉴定的DNA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对蜘蛛抱蛋属11个种20个样本进行分析,rbcL、matK、psbA-trnH、psbK-psbI序列获得率较高,matK鉴定成功率在获得的单一序列中最高(85%),多序列组合在鉴定效率方面比单一序列有所提高,其中matK+psbK-psbI的鉴定成功率为100%。因此,matK+psbK-psbI可用于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鉴定。
- 刘安莉何顺志姚辉陈士林宋经元
- 关键词:DNA分子标记蜘蛛抱蛋属
- 冬虫夏草菌寄主小金蝠蛾人工饲养成虫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2
- 2012年
- 小金蝠蛾是冬虫夏草菌的优良寄主之一,人工培育成虫能否正常交尾及产卵直接关系到种源的持续利用,是目前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产业的制约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工饲养小金蝠蛾两个世代(R1、R2)成虫的形态、羽化、交尾、产卵、寿命等生物学特征与其野生亲本进行比较,研究人工培育条件下小金蝠蛾成虫的交尾、产卵能力,为人工培育种源及种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金蝠蛾成虫的平均体长、体重、含卵量、产卵量、寿命均为野生亲本>R1>R2,但在羽化、交尾、产卵等行为上野生亲本与R1、R2不存在明显差异;人工饲养两个世代幼虫的种群增长率分别为177.27%和117.56%,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金蝠蛾种群可实现持续利用。
- 向丽陈士林代勇韩开华王强陈学平周祖基叶萌周宇爝
- 关键词:人工饲养冬虫夏草菌生物学特性种群增长率
- 细胞色素P450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2年
-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一类超基因家族编码的单加氧酶,参与萜类、生物碱和甾醇类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代谢。CYP450对人参皂苷三萜碳环骨架进行羟基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修饰作用,是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近年来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从CYP450家族中筛选出参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相关CYP450s,并对候选基因(CYP716A47)进行了生物功能验证,进一步阐明了人参皂苷合成途径。本文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做简要介绍,并对近年来CYP450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阐明人参皂苷合成途径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合成人参皂苷提供理论依据。
- 牛云云罗红梅黄林芳陈士林何顺志
- 关键词: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