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
- 作品数:148 被引量:186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晓玲李广云王姗姜婷婷梁娟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文法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的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广告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校培养复合型的广告人才。文章从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入手,阐述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是广告信息传播、广告行业定位和广告学科定位的需要,探讨复合型广告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
- 李爱哲
- 关键词:广告人才
- 报纸新闻标题的拟定原则
- 2010年
- 按照“倒金字塔”结构的要求,新闻标题是新闻作品的眼睛.最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决定着受众是否继续阅读该作品。“看报先看题”、“题好文一半”。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 徐占品迟晓明
- 关键词:新闻标题报纸新闻作品受众
- 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考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灾害事件发生后,电视媒介及时传递灾害信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灾害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主要有电视新闻、电视评论、电视访谈、电视广告、电视服务类节目、电视晚会等六种形式。但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灾时传播和平时传播失衡、过度报道和同质报道显现、煽情报道和作秀报道时有发生等问题。做好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要注重灾害报道和平时报道的结合,要完善电视媒介灾害报道应急预案,建立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运行和评价机制。
- 徐占品刘聪伟
- 关键词: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防灾减灾舆论引导
- 诗法“束丽常格”的历史认识与审美内涵
- 2015年
- 古典诗法著作保存了古典诗歌在语言技艺层面的丰硕成果,其中隐藏句子中的否定词,将否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诗法叫做"束丽常格"。此诗法最早被题名白居易的《文苑诗格》总结命名。"束丽常格"在《诗经》中已经出现,这一诗法审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语言崇尚迂回的言说方式,能够产生一种表达与理解之间的反差效应,使得诗句的审美力量增强。
- 张静
- 关键词:诗法历史认识审美内涵
-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体例特色被引量:2
- 2013年
- 东汉经学家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是两汉今文经学派对《春秋》注解的集大成之作。它以"解诂"为名,而略于训诂,重于解说,基本体式是随着《公羊传》的行文对传文作出解读评判,以辨明《公羊》大义,大类上可以归入"传"体,但又是对"传"的再次注解。何休继承了公羊学的基本义例,又对之加以整合和创新,在解析《公羊》传文之外,也由传文出发,在解经文字中表达自己的现实观点。
- 唐元
- 关键词:解经体例
- 广告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随着我国广告业的迅猛发展,广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社会对广告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毕业设计(论文)作为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综合性最强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进一步深造或走向工作岗位的前站。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广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广告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思路以及改革内容进行了探讨。
- 李艳平
- 关键词:广告教学改革
- 两汉魏晋南北朝方音研究述略
- 2018年
- 针对两汉、魏晋南北朝两段时期的方音展开研究,主要评述两汉、魏晋南北朝近八百年间的方音研究概况。结论认为,古方音的研究仍有广阔空间,只有研究声音的纵向的历史变迁的音韵学和关注声音的横向空间变化的方音研究同时注重,才可建立完备的汉语语音史。由此,对古方音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且要加大研究力度。
- 王素敏
- 关键词:两汉魏晋南北朝
- 补充型同题影视创作的成功尝试——电影版和电视剧版《暖春》比较赏析
- 2009年
- 目前热播的电视剧《暖春》是对补充型同题影视创作的成功尝试。在这部电视剧中,大胆启用原班演员,增加喜剧元素,补充故事情节,因而取得了成功。但是该剧在创作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同题影视作品创作中需要解决的几组矛盾。
- 徐占品李华
- 关键词:影视艺术影视创作
- “重复”:从“词”到“篇”——《故事新编》的结构特征之一
- 2013年
- "重复"是鲁迅《故事新编》的一个重要文本现象,在小说中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语词重复与段落重复。"重复"是"对位"的一种表现,它的运用使得这部小说集带有浓烈的"对话"意味。这种"对话"并不局限于小说内部意义的相互生发,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小说文本的一种结构性事实。
- 张素丽
- 关键词:《故事新编》小说结构
- 《故事新编》与《女神》中的女娲神话、生态意识比较
- 2015年
- 鲁迅的《故事新编》与郭沫若的《女神》均对"女娲神话"进行了"重写"。两部作品题材相似,但立意和宗旨不同:鲁迅意在批判过去,郭沫若意在呼吁未来。这与二位作家迥异的文化性格与思想视点有关。从生态学的角度,鲁迅和郭沫若还是五四时期较早有生态意识萌芽的文学家。《故事新编》表达了"人情突破神意"之后,人类生态危机与文明毁败的一幅幅历史图景;《女神》多向度地表达了郭沫若的生命情怀与生态理想,他敏锐地把近现代中国颓败的根源指向了男权战争历史,并把这种颓败现实具象化成了一幅幅荒凉、枯寂的自然图景。
- 张素丽
- 关键词:《故事新编》《女神》女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