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作品数:122 被引量:992H指数:16
- 相关作者:杨华应刘碧荣童有才周大庚童友才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烟草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肥料形态及施肥方法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01年
- 利用 2a试验资料 ,分析了不同N肥运筹方式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N肥总量决定大田长势和产量 。
- 何厚民罗军玲唐经祥
- 关键词:烟草施肥施肥方法
- 皖南不同种植模式碳汇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价被引量:6
- 2022年
- 种植模式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探明不同种植模式碳汇特征及经济效益,对于优化当地种植模式、发展低碳绿色农业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安徽皖南地区2020—2021年设置单季稻、烟稻轮作、稻麦轮作、再生稻种植等4种种植模式,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价了各种植模式的净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系统地分析了各模式及作物的碳足迹构成、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处理经济净收益的大小表现为烟稻>再生稻>稻麦>单季稻。烟叶高产值保障烟稻轮作的高经济效益;再生稻种植的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为各种植模式中最高,其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合计为12921.5 kg·hm^(-2)。(2)各处理净碳汇大小表现为稻麦>再生稻>单季稻>烟稻。再生稻N_(2)O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比稻麦轮作分别显著降低37.2%和9.2%,再生稻生态系统的CH4和N_(2)O分别占碳足迹构成的54.5%和18.0%。(3)通过控制农田水分、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对再生稻适当高留桩等方式降低CH4排放是再生稻种植模式减少碳排放的关键。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生态系统碳足迹构成中N_(2)O、肥料和农膜所占总排放的比例均超过了20%,并且其劳动力(11.7%)和燃油(12.7%)所占比例远大于水稻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4)各种植模式中,烟稻轮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保障烟粮双丰收的高效种植模式,但是呈现负碳汇效应,因此,应重点加强该模式机械化生产和烟叶烘烤节能减耗方面的研究。而再生稻水稻产量高,且成本投入和碳排放较低,符合中国倡导的“双碳”理念,应在该区和类似区域大力推广。综上,该研究定量评价了皖南地区4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碳汇效应,为该区和类似区域农业节能减排和绿色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模式及理论依据。
- 姜超强李晨朱启法徐海清刘炎红沈嘉阎轶峰余飞祖朝龙
- 关键词:碳足迹轮作再生稻肥料利用率
- 氮肥运筹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全部基施(N1)、基肥70%+拔节肥30%(N2)、基肥50%+拔节肥50%(N3)和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N4)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ogistic方程比较不同处理的玉米子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渍水处理降低子粒千粒重最大潜力值,降幅达5.5%-10.3%;灌浆持续期缩短,最高达9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氮肥后移较氮肥前移处理提高子粒最大潜力值;平均灌浆速率增大,最高达22.4%;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滞后性",最高延迟13.8%,有利于减轻苗期渍害对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通径分析表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影响较大,表现为Tm〉Va〉V1。苗期渍水抑制子粒灌浆速率,导致夏玉米产量下降,降幅达24.2%-25.7%,氮肥后移能够减轻苗期渍害对产量的影响。
- 武文明王世济陈洪俭魏凤珍李金才
- 关键词:夏玉米渍水氮肥后移灌浆特性
- 江淮旱地玉米氮肥适宜用量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为了解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隆平206’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玉米植株,研究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产出投入比和氮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75、150、225、300、375kg/hm2施氮量下玉米产量差异显著,在0~375kg/hm2施氮量范围内,在0~225kg/hm2施氮量阶段,玉米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0、75、150、225kg/hm2施氮量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分别为7354.0、9462.5、10847.3、11352.6kg/km2;施氮量超过225kg/hm2后,增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增加影响不显著。施氮量与玉米产量存在线性加平台关系,氮肥用量和玉米产量数学模拟方程为y=23.37x+7475,x<169;y=11426,x>169(R2=0.97**,n=18),江淮旱地的推荐施氮量为169kg/hm2。该研究为江淮地区玉米生产的合理施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 王世济韩坤龙李强陈洪俭
- 关键词:江淮氮肥用量
- 区域和品种及其互作对皖南烟叶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进一步探究并量化区域和品种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对安徽皖南不同小生态区和不同品种之间烤烟中、上部叶生长的外观、化学和感官质量进行了系统比较以及2因素方差分析,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上部叶区域C和云烟87的外观质量最佳,区域和品种交互对烟叶外观质量存在显著的影响。各区域和品种间中部叶化学成分较为均衡,上部叶质量有所差异;氯离子和总氮受区域影响较大,而钾离子则受品种影响较大。感官质量中以区域C烟叶的感官质量表现最佳,而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区域对烟叶感官质量相对贡献度较高,而品种对其影响较小,区域对B2F烟叶感官质量的贡献度也显著高于品种。此外,烟叶香气特性与总糖、氮碱比、两糖差呈显著正相关;口感特性和烟碱为负相关,与总糖、氮碱比、两糖差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烟叶外观质量受互作影响较为显著,区域效应对感官及部分化学成分的影响显著高于品种,首次给出了区域和品种对烟叶不同特性的影响程度量化数据。研究结果为区域和品种对烟叶质量的影响效果作出了量化评估,并为烟叶各指标的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沈忱董洪旭汪季涛王浩军裴洲洋张福建边文杰张朝牛文利李佳欣杨华应
- 关键词:烤烟
- 烤烟地膜覆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81
- 2000年
- 分析了目前我国烤烟生产中地膜覆盖栽培存在的问题:①降雨有效性降低;②土壤通透性变差;③烟株生长中后期土温过高;④肥效发挥提前;⑤中耕培土措施受限制;⑤部分病害发生加重。在烟株上易表现出: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前旺后衰;生理性不协调;株形变化等。烤后中上部原烟外观质量下降,烟碱含量低,评吸杂气增多,劲头下降等。经分析提出几项改进措施:①高茎烟苗配套深栽;②改变垄型和覆膜方式:③明水深栽干覆土;④及时揭膜,中耕培土;⑤分次施肥;⑥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 唐经祥孙敬权任四海
- 关键词:烤烟地膜覆盖栽培覆膜方式
- 黑缘红瓢虫成虫的耐饥力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在完全不提供食物的条件下对黑缘红瓢虫成虫的耐饥力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其阶段死亡率(M)与存活时间(T)之间可以用正态分布曲线拟合。而成虫的LT50取曲线中参数μ的值。同时LT50与成虫发育时间(t)之间也有线性相关关系:LT50=3.1385+1.9324t,即随着成虫发育,其饥饿耐受能力逐渐增强。
- 黄保宏高正良
- 关键词:成虫黑缘红瓢虫存活时间耐饥力朝鲜球坚蚧捕食性天敌
- 烟青虫预测预报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2
- 2000年
- 研究表明,用性诱捕器诱集成虫和用93-1诱集物调查卵量,可以较准确地进行烟青虫的短期预报,及时指导防治,尤其适合基层测报点使用。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和栽培措施对害虫的抑制作用,使用生物制剂,利用信息素诱集可以有效地控制烟青虫的危害。
- 李桐高正良钱玉梅王正刚周本国
- 关键词:烟青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 丹参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12
- 2008年
-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技术。实验以丹参总DNA为模板,对SRAP-PCR反应体系的重要参数设置梯度实验,筛选最佳的SRAP-PCR反应条件。经过大量重复性实验,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丹参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带型清晰的SRAP-PCR反应体系:25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量40ng、2.5mmol/L Mg2+浓度、0.8μmol/L的上下游引物、200μmol/L的dNTPs以及Taq酶1U。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应用于丹参植物种质的分类鉴别,并为其地道性及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
- 李廷春高正良汤志顺
- 关键词:丹参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
- 氮肥后移促进受渍夏玉米根系形态恢复和提高花后光合性能被引量:9
- 2017年
- 江淮地区受梅雨影响,玉米苗期易发生渍害,如何通过合理运筹氮肥达到减灾效果值得研究。以夏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氮肥全部基施(N1)、基肥70%+拔节肥30%(N2)、基肥50%+拔节肥50%(N3)和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N4)]对苗期受渍夏玉米根系形态和花后光合性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苗期受渍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苗期渍水7 d抑制根系生长,根重、根长度、根表面积和根直径均显著降低,渍水对根系形态指标抑制效应表现为:根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氮肥后移对渍水后根系生长有显著的补偿效应,氮肥后移量增加,根重、根长度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渍水胁迫解除后18 d,N1-N4处理根长度较渍水前提高1.9~5.1倍,根表面积提高6.3~10.3倍,根直径提高0.7~1.0倍,氮肥后移对根系形态指标补偿生长效应强弱表现为:根表面积>根长度>根直径。渍水使群体叶面积系数降低9.3%~22.5%,氮肥后移可提高群体叶面积系数,较全部基施处理提高3.2%~20.7%。苗期渍水7 d显著降低灌浆期间穗位叶片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下降,灌浆中期和末期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16.1%和28.9%,灌浆后期光合能力下降幅度高于对照,非气孔限制是导致渍水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渍水胁迫下,氮肥后移处理改善了穗位叶光合性能,光合能力优于氮肥前移处理。在苗期易导致渍害的地区适当减少基肥比例,后移氮素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能够对受渍夏玉米起到较好的补偿生长效应。
- 武文明王世济陈洪俭崔权仁竟丽丽
- 关键词:夏玉米渍水氮肥后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