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210 被引量:1,787H指数:22
相关作者:刘敏胡晓陈玉露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农业科学
  • 52篇生物学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长江口
  • 16篇幼鱼
  • 16篇青蟹
  • 15篇重金
  • 15篇重金属
  • 15篇污染
  • 14篇养殖
  • 14篇拟穴青蟹
  • 13篇对虾
  • 12篇海域
  • 11篇沉积物
  • 10篇中华鲟
  • 10篇进化
  • 9篇系统进化
  • 8篇凡纳滨对虾
  • 8篇贝类
  • 7篇盐度
  • 7篇中华绒螯
  • 7篇中华绒螯蟹
  • 7篇绒螯蟹

机构

  • 2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7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8篇大连水产学院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江苏省海洋水...
  • 2篇福建省水产研...
  • 2篇三峡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3篇庄平
  • 39篇章龙珍
  • 34篇沈新强
  • 26篇李磊
  • 25篇房文红
  • 24篇王云龙
  • 23篇张涛
  • 21篇冯广朋
  • 19篇马凌波
  • 18篇刘鉴毅
  • 16篇蒋玫
  • 16篇黄晓荣
  • 16篇胡琳琳
  • 15篇侯俊利
  • 14篇袁骐
  • 14篇周帅
  • 14篇赵峰
  • 13篇周俊芳
  • 11篇唐峰华
  • 11篇闫文罡

传媒

  • 45篇海洋渔业
  • 16篇2010年中...
  • 10篇生态学杂志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水产学报
  • 7篇生态学报
  • 7篇海洋环境科学
  • 6篇水生生物学报
  • 6篇2009年中...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5篇第十一届全国...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科学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海洋通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淡水渔业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2篇2013
  • 45篇2012
  • 56篇2011
  • 70篇2010
  • 15篇2009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0年
概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如在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和食品污染物中的应用情况。
孙贝贝房文红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食品检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水鱼组织中的氟甲喹残留被引量:6
2011年
建立了测定美国红鱼和鲈鱼血浆、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氟甲喹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法。方法以乙腈-四氢呋喃-0.02mol/L H3PO4=16:12:72(体积比)为流动相,C18柱,流速为1.2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24nm。氟甲喹在0.05~1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美国红鱼、鲈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氟甲喹,并在40℃浓缩进样。结果表明,氟甲喹在美国红鱼和鲈鱼三种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为分别85.88%~92.78%和84.05%~91.0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5%~4.27%和2.81%~3.97%。氟甲喹在血浆中的检出限为0.05μg/mL,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检出限为0.02μg/g。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适合于海水鱼血浆、肌肉、肝脏等生物样品中氟甲喹含量的分析。
胡琳琳于慧娟房文红周帅
关键词:氟甲喹血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春、夏季长江口邻近海域COD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被引量:23
2012年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COD对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探讨了化学耗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春夏季表层、春夏季底层之间COD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春季表层与底层、夏季表层与底层之间COD则无显著差异,春季表、底层COD的平均浓度、最高浓度均小于夏季,平面分布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季研究海域COD污染高于春季;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39.69%~63.58%,平均贡献为(46.53±4.49)%,贡献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陆地径流输入以及陆源排放是COD的主要来源;COD与环境因子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COD时空分布主要受制于长江冲淡水,对富营养化的贡献主要受营养盐影响,与海底沉积物再悬浮也有一定的联系。
李磊王云龙蒋玫袁骐沈新强
关键词:长江口COD影响因素
不同靶点shRNA干扰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增殖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设计合成了靶向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基因组不同位点的5个shRNA:RR9、RR1、DP1、DP2和PK1,并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实施了RNA干扰(RNAi)抗WSSV增殖的试验。结果显示:5个shRNA不同程度地抑制了WSSV的复制,降低了对虾的死亡率,其中,靶向病毒核糖核酸还原酶的shRNA RR9的RNA干扰效果最佳。
周俊芳杨先乐万夕和沈辉房文红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RNA干扰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资源丰度及其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2000—2008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的生产数据与海洋卫星反演资料,分析了近9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的变化及其与主要的生态因子(海表温度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鱼种的年平均资源丰度在近9年出现了较大变化,以2004年为转折点,之前呈下降的趋势,至2004年降至最低,2005年后逐年上升;在该时期,这两个生态因子与该鱼种资源丰度的变动存在一定的关系:2000—2003年该海域年均海表温度波动较大,但资源丰度较平稳,两者的变动之间未发现存在明显的关系,2004—2008年年均海表温度和资源丰度的变动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2000—2004年年均叶绿素a与资源丰度的变动之间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2005—2008年年均叶绿素a与资源丰度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
伍玉梅郑丽丽崔雪森戴阳唐峰华樊伟
关键词:阿根廷滑柔鱼海表温度叶绿素A
海水盐度对紫血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海水盐度(16、20、24、28、32、36、40、44)对紫血蛤(Sanguin-olaria violace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紫血蛤按壳长分为大(50 mm以上)、中(40~50 mm)、小(小于40 mm)三种规格.结果显示,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升高显著增加(p<0.01),在盐度为36取得最大值,三种规格紫血蛤的耗氧率最大值分别为1.11、1.25和1.57 mg/(g.h),排氨率最大值分别为62.34、83.89和104.68μg/(g.h);其后随盐度上升,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降低,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紫血蛤可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环境.养殖驯化7 d后的累计死亡率以盐度44组为最高(55%),表明44可能是紫血蛤的耐盐上限.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和组织干重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
唐保军尹飞归从时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盐度耗氧率排氨率
蛭弧菌AS21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裂解特性被引量:5
2013年
从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池水中分离纯化到一株能裂解细菌的细菌AS212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观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测定了其对不同来源菌株的裂解谱,分析了其对水体中细菌的裂解能力。结果表明,AS212菌株呈短杆状,端生单根鞭毛,直径0.6~0.7μm、长度1.0~1.2μm;该菌株不仅能裂解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还能裂解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基于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未得到培养物(uncultured bacterium)的2株细菌AB286342和AM490748同源性最高,为96%,但与所选的典型蛭弧菌亲缘关系较远,不能将其分类到已有的蛭弧菌相关的属中;其对养殖水体细菌裂解能力优于消毒剂。
李丽李林桂周俊芳王元房文红
关键词:蛭弧菌RRNA
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分布与污染评价被引量:14
2010年
对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采集于浙江沿岸海域12个站位的5种经济贝类样品,采用气相色谱(GC)方法,进行了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和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的检测,分析了不同种类贝类中HCHs、DDTs和PCBs异构体组分特征,探讨了浙江沿岸海域HCHs、DDTs和PCBs残留分布状况、年际变化趋势和DDTs的来源,并与厦门岛东部等5个主要沿海海域进行了污染物残留量的比较。结果表明:(1)调查区各海域贝类中的HCHs、DDTs和PCBs残留量(湿质量)分别为:(ND^7.86)×10-9,(0.72~281.73)×10-9,(ND^97.95)×10-9;残留量(湿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50×10-9,33.65×10-9,19.56×10-9。调查区各海域所有贝类中的HCHs残留量,均符合国家一类生物质量标准,DDTs残留量仅在四角蛤蜊中符合国家一类生物质量标准,在其余4种贝类中仅符合国家二类生物质量标准。DDTs残留量平均值明显高于HCHs和PCBs,因此可以将DDTs视为调查区各海域典型的有机氯污染物。(2)在HCHs和DDTs组分中,分别以-αHCH和P,P-′DDT占优势;在PCBs中,以含4~7个氯原子的PCB占主要优势,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3)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HCHs和PCBs残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DDTs残留量则呈上升趋势,不同海域的有机氯残留量有较明显差异。DDTs的污染源与农业生产中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有关。(4)与厦门岛东部等5个主要沿海地区相比,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有机氯污染物中,HCHs残留量仍处于较低水平,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PCBs残留量则处于较高水平。
李磊王云龙袁骐蒋玫沈新强
关键词:经济贝类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
胭脂鱼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测定及亚口鱼科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遗传变异及亚口鱼(Catostomidae fish)的分子系统学,测定了3尾胭脂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5条亚口鱼科鱼类的相应序列一并分析。结果如下:1)共获得3尾胭脂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1144 bp的一致序列,三条序列完全相同,无变异位点。2)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颈棱亚口鱼属(Xyrauchen texanus)和吸口鱼属(Moxostoma robustum)构成1支,胭脂鱼属(M yxocyprinus)、长背亚口鱼属(Cycleptus elongatus)和牛胭脂鱼属(Ictiobus)构成另1分支。3)自然选择检验显示,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到负选择的作用。4)胭脂鱼属和牛胭脂鱼属的分歧时间最短(大约3.725百万年),颈棱亚口鱼属和长背亚口鱼属的分歧时间最长(大约5.375百万年)。
张丽丽万全程起群
关键词:细胞色素B系统发育分歧时间
抗静电PET/ATO纤维的制备及材料的性能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抗静电涤纶(PET)/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复合材料。结果显示,ATO在PET中分散良好,团聚体尺寸小于200 nm;加入ATO没有影响PET的流动曲线类型,随着ATO含量的增加,在相同的剪切频率下,熔体黏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加入ATO提高了材料的热性能,利于熔融纺丝。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抗静电纳米复合纤维。ATO含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纤维的比电阻由2.7×1013Ω.cm下降到4.9×108Ω.cm。抗静电纤维的渗滤阈值为1.05%,低于传统抗静电填料。
陈晓蕾
关键词:涤纶抗静电流变性能热性能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