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人民医院
- 作品数:508 被引量:924H指数:12
- 相关作者:杨桂娥杨秀山熊国珍梅海山田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人民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前交叉韧带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指标被引量:3
- 2013年
- 前交叉韧带(ACL)在保持膝关节运动稳定性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ACL损伤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导致膝关节功能性不稳和早期的退行性改变。通过对35例ACL损伤的各种MRI征象进行总结,有待提高磁共振成像(MRI)诊断ACL损伤的准确性。
- 杨艳萍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磁共振成像ACL损伤退行性改变MRI征象膝关节
- 经方治验二则
- 2007年
- 郭德晶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治验
- 以咽部不适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二例
- 2008年
- 疼痛常是心肌梗死最先出现的症状,但有的患者疼痛部位和性质不典型,有的为上腹部疼痛,常被误诊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位于下颌或颈部,易被误认为是咽部不适而就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我科门诊从2006年8月至2007年11月先后诊治2例以咽部不适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患者,报道如下。
- 杨秀山
- 关键词:心肌梗塞症状
-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脑心综合征(BHS)的心电图改变和发病机制。方法对210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HS发病率为54.8%,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P<0.05),BHS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假性心肌梗死样改变和心肌梗死。结论BHS发生与脑血管疾病类型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疾病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 齐玉珍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脑心综合征心电图
-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绒毛和蜕膜中microRNA-575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血清、绒毛和蜕膜中miR-575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朔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RSA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绒毛和蜕膜中miR-575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绒毛和蜕膜中miR-57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RSA患者血清、绒毛和蜕膜中miR-575表达水平与P、β-HCG、VEGF呈负相关(P <0. 05),与IL-8呈正相关(P <0. 05),与IL-2水平无相关(P> 0. 05);血清miR-575诊断RSA的AUC为0. 839,诊断灵敏度为75. 00%,特异度为80. 00%(P <0. 05);绒毛miR-575诊断RSA的AUC为0. 922,诊断灵敏度为80. 00%,特异度为90. 00%(P <0. 05);蜕膜miR-575的AUC为0. 866,诊断灵敏度为70. 00%,特异度为92. 50%(P <0. 05)。结论 RSA患者血清、绒毛和蜕膜中miR-575表达水平均上调,可能通过促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参与RSA发生的过程,绒毛miR-575在RSA患者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RSA预测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 赵亚民徐国宜尹永仁
- 关键词:绒毛膜绒毛蜕膜
- 脑弓形虫病CT表现1例被引量:1
- 2002年
- 王智
- 关键词:脑弓形虫病CT表现病例报告
- 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 2011年
- 早产儿系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其病死率约为12.7%~20.8%,且胎龄愈小,体质量愈轻,病死率越高。我院母婴同室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护理早产儿86例,通过对早产儿护理问题的确立及护理对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梁姣叶
- 关键词:护理问题早产儿母婴同室病死率体质量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手法整复治疗B型和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山西省朔州市人民医院1994年1月至2004年7月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4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按AO内固定原则并根据桡骨的解剖外形,使用内固定治疗;非手术组采用手法整复和石膏外固定治疗。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随访9个月~2年,参照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手术组优良率为86.3%,非手术组优良率为37%;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组优良率为77.3%,非手术组优良率为40.7%。结论:手术治疗B型和C型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武新文
- 关键词: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保守治疗
- 切开复位有限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 2007年
- 桡骨远端骨折是非常常见的骨折,大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效果。然而许多不稳定骨折,经手法复位往往不能恢复桡骨远端骨关节的解剖,远期影响关节功能。近年来我科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此进行回顾分析。
- 赵雪峰王晋申刘彬轶
-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其可引起肺栓塞及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综合征而受到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本病因包括血流淤滞、高凝状态及血管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发热及下肢疼痛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部位存在不均衡,其中股浅、股深静脉发生血栓的概率及病变程度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从血流动力学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 张苹芝吕慧丽王雪琴岳文倩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功能不全综合征血管疾病血流淤滞血管损伤高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