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

作品数:1,412 被引量:3,121H指数:18
相关作者:王木乐蒋飞虎李静杨昌华聂法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47篇期刊文章
  • 106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72篇经济管理
  • 131篇天文地球
  • 7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9篇化学工程
  • 57篇政治法律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文化科学
  • 17篇机械工程
  • 15篇理学
  • 13篇建筑科学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电气工程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社会学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9篇油田
  • 121篇气田
  • 82篇油藏
  • 80篇凹陷
  • 75篇储层
  • 73篇普光气田
  • 73篇企业
  • 70篇天然气
  • 62篇高含硫
  • 55篇原油
  • 55篇含硫
  • 49篇油气
  • 49篇盆地
  • 42篇东濮凹陷
  • 41篇中原油田
  • 39篇气井
  • 36篇钻井
  • 35篇低渗
  • 34篇压裂
  • 34篇采收率

机构

  • 1,256篇中国石化中原...
  • 172篇中国石油化工...
  • 78篇中国石化
  • 58篇中国石油大学...
  • 58篇中国石油
  • 49篇中国石油天然...
  • 3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0篇中国石油大学...
  • 29篇长江大学
  • 20篇成都理工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5篇西安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重庆科技学院
  • 7篇中国石化胜利...
  • 6篇常州大学
  • 6篇浙江树人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8篇李中超
  • 16篇尹楠鑫
  • 13篇国殿斌
  • 11篇徐田武
  • 10篇聂法健
  • 10篇王中华
  • 9篇程秀申
  • 9篇田巍
  • 8篇蒋飞虎
  • 8篇刘云华
  • 8篇于艳秋
  • 8篇周勇水
  • 7篇朱筱敏
  • 7篇范春
  • 7篇张云献
  • 7篇祖克威
  • 6篇陈发亮
  • 6篇熊运斌
  • 6篇王明
  • 6篇张文娟

传媒

  • 101篇断块油气田
  • 51篇石油工业技术...
  • 49篇内蒙古石油化...
  • 38篇安全、健康和...
  • 32篇中国石油和化...
  • 28篇科教导刊(电...
  • 26篇河南化工
  • 23篇化工管理
  • 22篇油气田环境保...
  • 22篇商情
  • 21篇石化技术
  • 20篇油田化学
  • 19篇石油地质与工...
  • 18篇天然气工业
  • 18篇石油石化物资...
  • 18篇天然气技术与...
  • 15篇化工设计通讯
  • 14篇科学技术与工...
  • 12篇内江科技
  • 11篇中外企业家

年份

  • 2篇2024
  • 24篇2023
  • 48篇2022
  • 75篇2021
  • 91篇2020
  • 92篇2019
  • 103篇2018
  • 93篇2017
  • 110篇2016
  • 86篇2015
  • 126篇2014
  • 139篇2013
  • 104篇2012
  • 85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1,4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中地区东河砂岩段层序界面再认识及不整合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东河砂岩"从发现至今,对于其时代归属、层序顶界面位置的识别争议颇多,进而也导致了对该套砂体顶部油气藏特征及油气藏分布预测认识不清。为了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东河砂岩段层序顶、底界面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综合运用野外露头资料、岩心资料、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开展了东河砂岩段层序界面的识别,剖析了东河砂岩段顶、底部不整合界面类型、分布、界面上下岩性配置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作用。研究表明:东河砂岩段顶、底不整合面按成因机制,可划分为5种类型;依据不同类型不整合界面上下岩性的组合,研究区目的层段共识别了23种岩性与不整合面的配置类型。并通过不整合界面对油气运聚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了已发现油气田的成藏特征。
房倩徐怀民尹楠鑫江同文周新平昌伦杰胡泽云张建良
关键词:层序界面不整合面油藏
大牛地水平井速度管排液技术应用及改进被引量:2
2015年
大牛地气田水平井具有低压、低产、携液能力差的特点,需更换小直径油管来提高气流速度,预防井筒积液。更换常规小油管需压井作业,返排周期长且漏失量大,容易污染地层。根据气井携液理论和管流压降模型,优选出?38.1mm速度管作为生产管柱进行排水采气。现场应用表明,速度管排水采气效果明显,解决了低压低产水平井排液难题。针对速度管施工过程中打掉堵塞器压力过高或堵塞器打不掉现象,降低密封圈压缩率至5.57%,实现密封圈与密封圈槽合理匹配,同时在速度管与堵塞器间设置承压能力低的剪切件,安装在密封圈下方,既保证堵塞器密封效果,又解决了堵塞器不易从速度管上脱离的问题,提高了施工作业和工艺一次成功率,满足现场生产要求。
周舰张凌筱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水平井排水采气堵塞器
润滑油闪点测定中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被引量:1
2017年
润滑油闪点作为其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总结闪点测定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检测精度,为化工生产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出发;闪点测定仪的精密度随仪器元器件逐渐老化而降低;油品本身脱水不彻底及测试环境中空气流动的影响,最终都会导致油样闪点测定数值的偏差,影响装置运行维护人员在调参时的判断。针对上述问题,决定采取科学的油样脱水法、800℃高温烧炙除感应探头积碳法及环闭四周不封顶的仪器防风罩设计。将革新后的操作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取得了预期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并大幅降低了平行检测的差值范围,从而降低了平行有效数据的测定次数,缩短了润滑油闪点检测环节的总体耗时,为设备运转和工艺调参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参考数据。
张金坦徐聪
关键词:润滑油闪点影响因素
井内瞬态波动压力分析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用混合隐式特征线法求解了井内流道中的瞬态波动压力问题,给出了弹性管和可压缩流体在井内各流道组合的压力波波动方程和定解条件。文中对运动管柱(钻柱,套管)在常规井身结构内的各流道组合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得出了各种情况下瞬态压力的数值解。本文瞬态波动压力计算结果比过去通用的稳态波动压力计算值更符合井内实际,因此用本文的方法能更准确地计算井内波动压力及确定合理起下钻速度。
钟兵周开吉郝俊芳赵景民张世同
关键词:油井
合成条件对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1992年
本文改进了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合成条件对产物作为油井水泥浆分散剂的性能的影响。
王中华
关键词:水泥浆添加剂
环境问题对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笔者结合当下面临的时代背景,围绕现阶段环境问题对财务核算带来的冲击展进行详细阐述,并且有针对地提出了环境问题条件下财务会计理论体系重构的基本方法,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张永崨朱明喜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环境问题财务核算经济建设大变革
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研究--以中原油田挥发性油藏注气开采为例
针对挥发性油藏天然气驱开发技术难点,以中原油田文88块为目标油藏,通过技术攻关与先导试验,创新形成了挥发性油藏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本研究成果深化了天然气驱机理,并量化挥发性油藏天然气驱效果;研发了国内首套国产35...
聂法健李中超田巍王进安许寻刘云华
关键词:挥发性油藏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国产化
增强新闻的有用性
2011年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有用性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在新闻领域,新闻信息的有用性是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取向。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信息传播的有用性,是公众选择媒体、评价媒体、认同媒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胡亮
关键词:新闻信息传播有用性市场经济社会新闻竞争公众选择媒体
老油田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原油田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着眼"人才强企工程"大局,聚焦青年人才培养课题,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为例,抓住老油田人才队伍"断层""盖层"严重的问题,研究提出构建"目标导向、进阶培养、大胆使用、从严保障"的体系化培养模式,详细阐述了培养规划制订、培养载体选择、使用平台搭建、支撑保障落实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对同类企业全面推进青年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借鉴。
王宁
关键词:青年人才油田发展
东濮凹陷古近系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明确东濮凹陷古近系的构造特征及其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坳陷的差异,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重磁等资料对东濮凹陷进行构造解析,并结合原油样品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研究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古近纪盆地是在距今51 Ma发育的第2期开裂盆地,具有沉降深(6400 m)、速率快(246 m/Ma)的特征,在北东向断层的切割作用及构造频繁转换作用下,盆地具有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的特征,发育多凸多洼的盆地结构,为复式含油气系统奠定了构造格架基础。依据有效烃源岩分布、油气成藏期古构造脊、流体差异性等因素,将东濮凹陷划分为10个油气系统,具有油气近源聚集的特征。东濮凹陷正向构造的规模大、幅度高、坡度陡,与生储盖有效配置,利于油气向构造高部位运聚和保存,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和富集。本次研究采用体积守恒法,综合地层厚度趋势法、邻近厚度对比法及镜质组反射率法等,认为东濮凹陷东营组剥蚀量整体为200~800 m,古近系持续深埋、稳定保存,为弱改造、复式含油气系统型盆地,具有油气近源聚集、正向构造控富、连续成藏的特征。
余海波余海波程秀申徐田武张玉体
关键词: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东濮凹陷
共1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