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仁寿县农业局

作品数:68 被引量:229H指数:8
相关作者:毛树明宋宗奇李文勇孙万军黄国均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31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农村
  • 10篇农民
  • 8篇玉米
  • 8篇农业
  • 7篇套作
  • 7篇枇杷
  • 7篇小麦
  • 6篇农村经济
  • 6篇农民负担
  • 5篇栽培
  • 5篇水稻
  • 5篇大豆
  • 4篇氮量
  • 4篇施氮
  • 4篇施氮量
  • 4篇套作小麦
  • 4篇丘陵
  • 4篇枇杷产业
  • 4篇基金
  • 4篇基金会

机构

  • 67篇仁寿县农业局
  • 12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四川省农业厅
  • 5篇四川省园艺作...
  • 4篇眉山市农业局
  • 3篇成都市龙泉驿...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射洪县农业局
  • 2篇丹棱县农业局
  • 2篇双流县农村发...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商丘师范高等...
  • 1篇资阳市农业局
  • 1篇攀枝花市农林...
  • 1篇四川农业机械...
  • 1篇四川省南充市...
  • 1篇平昌县农业局
  • 1篇眉山市东坡区...
  • 1篇洪雅县农业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杨文钰
  • 10篇毛树明
  • 7篇王小春
  • 7篇张群
  • 6篇杨峰
  • 6篇邓小燕
  • 5篇雍太文
  • 5篇宋宗奇
  • 5篇刘卫国
  • 4篇李文勇
  • 3篇孙万军
  • 3篇徐翔
  • 3篇樊高琼
  • 3篇黄国均
  • 2篇李双全
  • 2篇李金刚
  • 2篇程新平
  • 2篇董云章
  • 2篇李万聪
  • 2篇刘志成

传媒

  • 24篇农村经济
  • 7篇四川农业科技
  • 3篇作物学报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中国果业信息
  • 3篇四川农业与农...
  • 3篇基层农技推广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乡镇论坛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农技服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教育
  • 1篇商丘师专学报
  • 1篇农民科技培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仁寿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0年
分析仁寿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蔬菜产业发展的6条建议。
黄俊波刘敬东
关键词:蔬菜
南方砂梨返花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秋季返花的关系被引量:13
2014年
为探讨花芽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返花的关系,以砂梨品种‘丰水’、‘翠冠’为材料,研究了砂梨采果后返花过程中花芽内源激素(IAA、GA3、ABA)含量变化,以及早期落叶和秋季返花特征。结果表明:(1)在采果后至返花过程中,两个品种梨花芽中内源激素IAA和GA3含量都呈逐渐缓慢下降趋势;花芽ABA含量的动态变化成升-降-升的"S"曲线。(2)花芽返花受3种激素的动态平衡控制,花芽IAA/ABA、GA3/ABA和(IAA+GA3)/ABA值变化趋势均呈相似的"S"形曲线,IAA/ABA、GA3/ABA和(IAA+GA3)/ABA值增加,花芽返花;比值降低,花芽逐渐步入休眠期。(3)砂梨的落叶率与返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花芽中IAA/ABA比值与砂梨落叶率和返花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774,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认为,梨返花与早期落叶密切相关,受花芽内源激素IAA、GA3、ABA动态平衡控制;早期落叶降低了花芽中ABA的含量,从而使花芽内生长促进型激素占主导地位,阻止自然休眠的花芽进入休眠或促使进入浅休眠部分花芽解除休眠,所以出现秋季返花现象。
钟必凤张全军李文贵张微慧邓家林
关键词:砂梨内源激素早期落叶
强化农村劳务开发 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对四川省仁寿县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2
2004年
搞好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仁寿县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的现状与问题、地位与作用的分析 ,提出了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强化措施 ,狠抓培训 ;完善政策 ,营造环境 ;面向市场 ,搞好服务等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的具体措施 ,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苏福祥陈先东
关键词:农村经济社会劳务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
热力烟雾机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效初探
热力烟雾机是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新型超低容量植保机具。我们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进行了热力烟雾机与常规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热力烟雾机表现出了省时、省力、省水、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节省农药、防治效果好等特点...
徐翔黄国均苏学元李伦
关键词:防效
文献传递
因地制宜谋发展 为民造福倡和谐
2010年
2009年春节前夕.坐落在四川省仁寿县曹家乡梨树村.投资50多万元.占地3亩多的梨园广场落成。入夜.广场灯火辉煌。亭榭彩灯闪亮。矗立广场南缘、占地200平方米的“金梨堂”梨树博物馆华灯绽放.馆内不同时期的文物、实物俱全.尽现400年梨乡发展的历史画卷。
关键词:梨园彩灯博物馆
热力烟雾机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效初探
热力烟雾机是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新型超低容量植保机具.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进行了热力烟雾机与常规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热力烟雾机表现出了省时、省力、省水、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节省农药、防治效果好等特点,是...
徐翔黄国均苏学元李伦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病害防治
文献传递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西南玉米两种主要套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分带轮作种植玉/豆模式后,玉米收获期植株中的氮素积累较玉/薯模式平均提高了6.1%,氮收获指数增加了5.4%,最终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4.3%,氮素同化量提高了15.1%,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22.6%;玉米收获后硝态氮淋溶损失减少,60-120 cm土层中硝态氮残留玉/豆模式较玉/薯模式降低了10.3%,而0-60 cm土层中平均提高了12.9%,有利于培肥地力,两年产量平均较玉/薯模式高1249 kg·hm-2,增产22%;增加施氮量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降低了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6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累积量在0-270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继续增加施氮量会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溶;氮肥后移显著提高了土壤0-60 cm土层硝态氮的积累.两种模式下施氮量和底追比对玉米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不一致,玉/豆模式以施氮180-270 kg·hm-2、按底肥∶拔节肥∶穗肥=3∶2∶5的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后期氮素积累、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减少了氮肥损失,两年最高产量平均可达7757 kg·hm-2;而玉/薯模式在180 kg·hm-2、按底肥∶穗肥=5∶5的施肥方式下,氮素积累利用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处理,两年平均产量为6572 kg·hm-2,可实现两种模式下玉米高产、高效、安全的氮肥管理体系。
王小春杨文钰邓小燕张群雍太文刘卫国杨峰毛树明
关键词:玉米氮肥运筹氮素利用率土壤硝态氮
枇杷设施栽培的意义及栽培技术
1枇杷生产现状与设施栽培的意义枇杷是四川省规划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水果产业之一。2010年,全省枇杷面积91.35万亩,产量41.14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主栽品种主要是‘大五星’、‘早钟6号’和‘龙泉1号’。其中,...
高瑛胡海林李双全
文献传递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值得重视
1989年
1984年以来,根据中共中央和四川省委关于“制止对农民的不合理摊派,减轻农民额外负担”的指示精神,我县做了大量工作,一度时期情况有所好转,取得了成效。可是,近年来我县农民负担又出现了回潮现象,势头有增无减,农民反映强烈。一是人平负担逐年加重。
辜栋梁
关键词:农民负担过重基层干部人平纯收入农村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政治思想工作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被引量:11
2014年
研究西南地区玉米主要2种套作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为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四川2个玉米主产区,通过连续4年的大田试验,对比研究了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和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氮素吸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玉/豆模式下玉米收获期植株中的氮素积累2个试验点平均较玉/薯模式增加7.11%,氮收获指数增加2.00%左右,氮素吸收效率增加7.83%,成熟期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增加1.76%,而叶、茎鞘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分别减少5.85%和2.75%。分带轮作后,由于不同前茬对土壤养分影响不同,再加上套作优势,玉/豆模式下玉米在生长前期就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到收获期植株氮素积累2个试验点平均较玉/薯增加11.85%,氮素吸收效率增加11.84%。在玉米氮素积累关键时期,玉/豆模式在低氮处理下玉米植株氮素的积累量显著高于玉/薯模式相同施氮处理,而在高氮处理下2种模式间差异不大或者表现相反,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也有相似的结果;玉/豆模式在180 kg hm–2施氮量下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籽粒中氮素的分配量,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在180~270 kg hm–2施氮量处理下较高;花后氮素同化量玉/豆模式显著高于玉/薯;2种模式均以施纯氮180~270 kg hm–2处理有利于氮素转运和花后氮素同化量积累。
王小春杨文钰邓小燕张群雍太文刘卫国杨峰毛树明
关键词:玉米施氮量氮素利用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