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作品数:316 被引量:672H指数:12
相关作者:孙东郝红兵赵松江曹楠张伟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98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4篇标准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5篇天文地球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建筑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矿业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0篇地质
  • 60篇滑坡
  • 52篇地质灾害
  • 44篇石流
  • 44篇泥石
  • 44篇泥石流
  • 19篇人工智能
  • 18篇灾害
  • 16篇地震
  • 15篇边坡
  • 14篇地下水
  • 14篇发育
  • 13篇线程
  • 11篇测井
  • 10篇遥感
  • 10篇崩塌
  • 9篇山体
  • 9篇勘查
  • 9篇发育特征
  • 8篇稳定性

机构

  • 310篇四川省华地建...
  • 62篇成都理工大学
  • 48篇四川省地质矿...
  • 1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中国地质环境...
  • 7篇四川省华地新...
  • 6篇长安大学
  • 4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枣庄学院
  • 3篇中南大学
  • 3篇黄龙国家级风...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2篇重庆交通科研...
  • 2篇中铁第一勘察...

作者

  • 28篇孙东
  • 20篇张伟
  • 19篇郝红兵
  • 18篇赵松江
  • 12篇孙书勤
  • 10篇曹楠
  • 8篇许向宁
  • 8篇李德华
  • 7篇裴向军
  • 6篇熊道锟
  • 6篇罗永忠
  • 6篇邹先敏
  • 6篇赵峥
  • 5篇李大猛
  • 4篇张晓超
  • 4篇刘馨泽
  • 3篇张远明
  • 3篇王绪本
  • 3篇祝世强
  • 3篇刘晓钦

传媒

  • 3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0篇地质灾害与环...
  • 9篇中文科技期刊...
  • 7篇水文地质工程...
  • 7篇世界有色金属
  • 7篇2010四川...
  • 6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中国锰业
  • 3篇物探化探计算...
  • 3篇岩土工程技术
  • 3篇路基工程
  • 3篇灾害学
  • 3篇科学技术创新
  • 3篇钻探工程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90篇2024
  • 58篇2023
  • 27篇2022
  • 21篇2021
  • 16篇2020
  • 14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3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系统,根据各数据关联存储结果得到数据关联结果,并基于数据关联结果执行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示,以确定风险评估等级。对于符合存储的指定评估要求的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
安艳东宋长宝杨涛雷壮张灿伍剑波
万州区桃子坪危岩破坏机制及治理措施研究
2024年
桃子坪危岩位于万州区钟鼓楼街道桑树社区10组,两级陡崖共发育100处危岩单体,方量约7.81×104m^(3),威胁下方居民、建筑材料仓库、寺庙、公路安全。危岩多成块状,柱状。危岩以倾倒式、坠落式破坏模式为主,暴雨工况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通过对每个危岩单体基本特征进行细化分析,对其稳定性采取定性定量评价,找准其破坏机制,在设计计算基础上对症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的措施,即对后缘裂隙发育以倾倒式破坏为主的危岩采取锚固措施,对底部形成高岩腔以坠落式为主的危岩采取支撑措施,对底部及中部因砂泥岩差异风化形成岩腔的危岩主要采取嵌补措施,对岩体裂隙发育较为破碎的危岩主要采取清除措施,对综合复杂的危岩再解分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而达到治理整个危岩的目的。通过对该危岩破坏机制及治理措施研究,希望为今后类似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借鉴。
吕鹏殷鑫铭秦林杨刚邹建华
关键词:治理措施稳定性
一种适用于较陡沟谷型泥石流沟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较陡沟谷型泥石流沟的监测方法及系统,抽取待监测的泥石流沟中的隐患数据集中实时要素信息对应隐患描述内容的隐患特征,基于实时隐患种类确定隐患特征是否关联隐患影响因子的确定过程,根据隐患特征的关联情况,考...
高精理刘洪涛陈超黄宇陈思言范鸣杨鑫李金宇
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2024年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好,关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本篇文章将主要研究讨论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对近几年来新时代下的水工环勘查技术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然后还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对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在近年来新环境下在水资源中的具体应用和这种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以后我们保护和管理水资源提供一些基本的技术支持和数据依据。
张乐杨宇
一种地震灾害破坏推演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震灾害破坏推演方法及系统,获得地震损害结果;若不存在共性,则获得震例信息和基础信息,根据所述震例信息和所述基础信息评估震害影响系数,建立样本数据库,通过所述样本数据库搭建神经网络进行,根据数据优化函数对...
韩梅东宋伟范鸣陈思言吴鑫杨绪东
湖北武汉典型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本文在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和完成的武汉市1∶5万岩溶塌陷调查成果的基础上,从武汉市岩溶发育的形态及规模、不同岩溶条带、不同构造条件、不同地层、不同埋深和不同地貌七个方面,分别系统总结了武汉市典型地区岩溶发育的特征。区内岩溶总体中等发育,岩溶形态主要为溶隙、溶孔以及小规模溶洞;在水平方向上存在5个走向NWW—SEE、各自相对独立的碳酸盐岩条带,其中白沙洲条带岩溶最为发育,在垂直方向上浅层溶蚀发育;各地层的岩溶发育强度依次为P2q>T1d>C2h+d>T1-2j;在褶皱核部或转折端、断层带附近、长江一级阶地、山前补给局部地区等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地带和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岩溶发育相对强烈。结论可为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地质基础支撑。
李慧娟金小刚涂婧魏瑞均李海涛杨涛
关键词:岩溶发育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边坡锚固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边坡锚固设备,属于边坡锚固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结构座,所述结构座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载板,所述载板的后侧连接有侧架,通过设置结构座,可以便于对结构进行放置以及作为其上结构的安装位...
杨宇张乐李松舒建冬段翼涵刘行
基于Massflow模型的冷渍沟泥石流工程治理效果评价被引量:15
2020年
强震影响区、充沛的雨量、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西昌市冕宁县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现场调查冕宁县冷渍沟泥石流,获取了泥石流的降雨雨量及泥石流密度等模拟的相关数据,利用Massflow和ArcGis软件,再现了冷渍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得到泥石流工程治理前、后的危险性评价图。对比工程治理前后模拟图得出:工程治理前,冷渍沟泥石流最大流速8.55 m/s,最大泥深7.5m,沟道高危险区占77%、中危险区占13%、低危险区占10%;工程治理后,拦挡坝位置泥深最大,沟道堆积物减少且沟道与安宁河交汇处的危险区范围变小,危险程度明显减弱。评价结果表明:冷渍沟泥石流拦挡坝能很好地对泥石流冲出物进行拦截,从而达到降低沟域危险程度的工程治理目标。
刘铁骥孙书勤赵峥张旭
关键词:泥石流数值模拟
基于人工智能的矿山生态问题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矿山生态问题识别方法及系统,从若干个参考矿山生态问题数据中召回相似的待定矿山生态问题数据,一方面提高了召回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局部矿山生态问题数据具有显著性特征,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局部矿山生态问题...
章旭 覃亮 李刚 徐燕王一超 曾奉祥 蒙明辉 魏朋 陈芝阳 肖尧
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被引量:3
2023年
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接转换部位的四川盆地,是造山带环绕的多旋回沉积盆地,地热资源禀赋较好,但地质构造复杂,不同构造带地热条件和成热模式差异较大,严重制约地热勘探开发与利用。在四川盆地已有地热勘探开发资料和油气勘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四川盆地的地热储层、地热流体、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场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比研究了四川盆地不同类型盆山结构区的地热储盖层组合和地热条件的异同性,指明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勘探靶区。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大地热流值为中低热流值,地温梯度在16~30℃/km之间,地热源受活动断裂和基底构造控制明显,发育传导型水热系统,多属中低温(<90℃)地热资源;(2)四川盆地的地热资源分布主要受盆地构造、地层分布和水文条件等控制;(3)海相层系至少存在4个岩溶型热储层,陆相地层局部偶夹1~2个砂砾岩型热储层,地下水多为SO_(4)—Ca型微咸水。研究建议以中~下三叠统和中二叠统岩溶型热储为重点层系,尤其在川东和和川西地区二者勘探潜力较大,其次优选其他海相层系岩溶型热储进行勘探,而陆相碎屑岩热储层盖层、地下水补给和热源等条件较差,勘探潜力一般,开发风险高且需谨慎。该研究可为四川盆地地热勘探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孙东孙东曹楠李智武曹楠谢小国袁梦雨蔡鸿燕
关键词:地热地质地质构造地热资源四川盆地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