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作品数:26 被引量:72H指数:6
相关作者:邵民朱家龙吴荣吴月龙吴荣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扬子鳄
  • 4篇放归
  • 3篇养殖
  • 3篇野生扬子鳄
  • 3篇野外放归
  • 3篇饲养
  • 3篇栖息
  • 3篇栖息地
  • 3篇人工养殖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孵化
  • 3篇保护区
  • 2篇性状
  • 2篇生态修复
  • 2篇湿地
  • 2篇自然环境
  • 2篇卵孵化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学

机构

  • 26篇安徽扬子鳄国...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安徽省林业科...
  • 1篇安徽省扬子鳄...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上海栖星生态...

作者

  • 8篇邵民
  • 7篇周永康
  • 4篇王朝林
  • 4篇吴孝兵
  • 4篇余本付
  • 3篇汪仁平
  • 2篇丁由中
  • 2篇王正寰
  • 2篇陈素传
  • 2篇何利军
  • 2篇晏鹏
  • 2篇蔡新玲
  • 2篇王小明
  • 2篇季琳琳
  • 2篇吴荣
  • 2篇周米生
  • 1篇夏同胜
  • 1篇陶峰勇
  • 1篇吴巍
  • 1篇吴建盛

传媒

  • 7篇安徽林业科技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四川动物
  • 2篇Zoolog...
  • 1篇森林与人类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青海科技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科学教育与博...
  • 1篇第二届中国湿...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扬子鳄栖息地生态修复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22年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独特的生活习性使其生活区域与皖东南农耕区高度重叠;由于受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中。为实现扬子鳄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的极危(CR)种降为濒危(EN)种目标,安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付出大量人力和财力,先后将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原居民承包的土地或水面流转给保护区管理机构,实行生态退耕,并采取多种措施对扬子鳄栖息地进行生态修复,旨在为我国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孙四清严付平蒋宣清
关键词:栖息地生态修复
扬子鳄栖息地重金属含量及生物积累
2025年
为了评估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栖息地面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及长期生物积累,本研究于2021年5月和10月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8个样地内对水塘中的水、底部土壤沉积物以及圈养扬子鳄的饲料和已孵化的卵壳进行了重金属检测。8个样地中,夏渡样地生活着圈养扬子鳄种群,朱村、高井庙、杨林、红星、双坑、中桥和长乐样地为野外种群栖息地。研究聚焦于汞(Hg)、镉(Cd)、铜(Cu)、锌(Zn)、铬(Cr)、砷(As)和铅(Pb)7种重金属元素,采用综合污染指数(R)和地质积累指数(Igeo)评估污染等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5月与10月环境样本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以生物富集系数(BCF)和生物放大系数(BMF)分析卵壳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积累情况。结果显示:1)5月和10月的栖息地水环境中As、Cu和Zn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但水环境总体无污染(R<1)。仅Hg含量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因此Hg具有潜在威胁;2)5月和10月的栖息地土壤沉积物中Hg、Zn、Cr和Cd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Cd在5月表现为无污染,10月上升至偏中度污染(Igeo=1.56),而Hg在5月(Igeo=0.77)和10月(Igeo=0.30)均表现为轻微污染;3)卵壳中Cr和Pb含量超标,夏渡样地的数值高于其他样地;4)水环境中Cu和Zn(夏渡样地)的生物富集系数范围为2.05~38.61,卵壳对饲料中As、Cu、Zn和Cr的生物放大系数范围为1.26~4.64。本研究表明,Cu和Zn通过水环境积累于卵壳中,而圈养扬子鳄卵壳中的重金属也通过食物链积累。土壤沉积物中长期积累的Pb元素可能导致卵壳中Pb含量超标。值得注意的是,圈养扬子鳄卵壳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野外种群。重金属污染物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生物积累可能已经对保护区内扬子鳄的生殖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控制栖息地环境中Hg和Cd污染源并加强饲料的安全性是当务之急。
党雅婷沈悦悦章松蒋宣清晏鹏
关键词:扬子鳄栖息地重金属生物积累
扬子鳄血浆生殖激素的季节性变化
2016年
以人工饲养的扬子鳄为研究对象,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雌雄扬子鳄血浆中17β-雌二醇、睾丸酮和孕激素3种生殖激素的浓度,以阐明扬子鳄生殖激素水平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与其生殖周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雌鳄血浆17β-雌二醇于排卵期后平均浓度急剧下降,9月—11月明显回升,随后温度降低,卵巢活动减慢,初春随着温度的升高又快速地重新开始,推测生殖活动始于秋季;雄性生殖活动的启动与雌性类似,交配季节后,雄鳄处于生殖休眠期,睾丸酮浓度很低,7月降至最低,随后有所增加。扬子鳄血浆生殖激素水平呈明显的周期性,能够调控其求偶交配等生殖活动,且激素水平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这一结果也为扬子鳄的人工养殖、温度调控其性腺发育成熟、激素诱导其产卵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汪焕史蕊蕊吴荣吴孝兵
关键词:动物学扬子鳄生殖周期
扬子鳄被引量:2
2013年
扬子鳄,又称作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也是世界上生活在亚热带中的两种鳄之一。扬子鳄是中生代恐龙的近亲,在它身上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所以人们称其为"活化石"。扬子鳄现存数量非常稀少,濒临灭绝,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Ⅰ类保护动物。在漫长的2亿多年的演化道路上,扬子鳄逃过无数劫难而存活至今,说明这个物种具有非凡的本领。这种本领包括它奇妙的身体构造和特别的行为方式,是扬子鳄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也是其灵性所在。丑陋的外表精妙的内核和其他鳄类一样,乍一看扬子鳄的确相貌丑陋、凶相毕露。它们浑身包裹着形态多样的鳞甲,呈铲状的头部和锋利的牙齿,令人不寒而栗。
汪仁平王朝林
关键词:扬子鳄爬行动物保护动物自然环境亚热带
人工养殖扬子鳄野放初期的活动观察被引量:13
2004年
20 0 3年 4月 2 7日 ,将经过兽医检查挑选出来的两雌一雄人工养殖的健康成年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释放到安徽宣城红星扬子鳄保护点 ,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测定其释放初期 4周内的活动区域 ,共记录3 72个位点 ;还通过白天望远镜观察和夜间灯光计数法观察了它们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 :3条扬子鳄经过 3~1 4d后处于不同的稳定区域内 ,具领域特征 ;雄性个体的活动区域大于雌性 ,日活动区域面积的变化也大于雌性 ;局部环境选择上均趋向靠近岸边并具有茂密植被的区域。
丁由中王小明王正寰吴建盛John THORBJARNARSON邵民
关键词:扬子鳄野放
扬子鳄油脱腥前后挥发性成分及脂肪酸成分GC-MS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采用GC-MS法测定分析扬子鳄油脂脱腥前后的挥发性成分与脂肪酸成分。方法:湿法熬制法结合中草药脱腥处理油脂,用GC-MS法检测甲酯化的脂肪酸成分和顶空液相萃取的油脂挥发性成分。结果:经中草药脱腥处理后的扬子鳄油脂,组成其油脂类成分的醛类及酮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E)-2-癸烯醛(3.38%)和环己酮(1.44%)脱腥后未检测出,油脂中C-12~24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28.65%提高到34.87%。结论:中草药进行油脂除腥的方法可行性良好。
庄红庄红郑艳周永康吴荣吴荣
关键词:脂肪酸气质联用
不同播种密度1年生凤丹苗年生长节律及性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以不同播种密度1年生凤丹苗为材料,观测分析3种不同播种密度苗木年生长的节律特性,为培育凤丹优质壮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凤丹苗高、地径、主根粗、茎生物量及根生物量在不同密度间的年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在播种量为30 kg/667m^(2)(MD1)最高;苗高及地径生长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建立了凤丹苗高、地径、干重生长的Logistic拟合方程,推测出苗高、地径、生物量积累速生期分别是30~58 d、6~116 d和24~82 d,速生期内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分别为64.62%、58.94%和65.13%。
季琳琳姚建林陈素传周米生蔡新玲张运玲
关键词:苗期生长节律LOGISTIC方程
扬子鳄成鳄的人工养殖被引量:1
2003年
邵民
关键词:扬子鳄人工养殖饲养管理
改性硫铝酸盐水泥
本标准规定了扬子鳄饲养繁殖的有关术语和定义;场地建设;孵化;育雏;饲养;越冬;卫生防疫 及种群的档案管理等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扬子鳄(以下简称鳄)引种繁育基地;动物园;养殖场。
我国扬子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现状被引量:14
2012年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爬行动物,现阶段野生扬子鳄的分布区域进一步萎缩,成为彼此孤立的点状,残存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野生鳄数量估计为120~150条,老年化程度高。扬子鳄的保护管理依据现实状况及时加以调整,加大了野外保护力度,逐步改善野生鳄的栖息生境,实施野外放归工程,初步遏制了野生鳄数量迅速下滑的局面。人工饲养种群数量已逾10 000条,当前人工饲养繁殖的重点是管理好有限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扬子鳄的研究主要涉及形态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人工饲养繁殖技术等方面。营养生理和保护遗传学的应用研究有待加强。
周永康余本付吴孝兵聂继山
关键词:扬子鳄种群栖息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