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苏州今日置业有限公司

苏州今日置业有限公司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建荣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底部大空间
  • 2篇优化设计
  • 2篇结构抗震
  • 2篇抗震
  • 2篇房屋
  • 2篇大空间
  • 1篇短柱
  • 1篇锈蚀
  • 1篇应力
  • 1篇预应力
  • 1篇预应力加固
  • 1篇预应力筋
  • 1篇载力
  • 1篇受压
  • 1篇双钢管
  • 1篇轴心受压
  • 1篇纤维模型
  • 1篇纤维模型法
  • 1篇力筋
  • 1篇混凝土

机构

  • 5篇东南大学
  • 5篇苏州今日置业...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赵建荣
  • 2篇程文瀼
  • 2篇李爱群
  • 2篇张志强
  • 1篇吴元
  • 1篇李延和
  • 1篇常业军
  • 1篇江韩
  • 1篇苏毅

传媒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江苏建筑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结构加固与古...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轴心受压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研究了由同心设置的内、外圆钢管构成的轴心受压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分析了单钢管混凝土柱与双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机理,并根据纤维模型法原理,采用适用于钢管混凝土受力特性的钢材与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给出了轴心受压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荷载-位移全过程数值分析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5个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表明:轴心受压双钢管混凝土短柱与单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全过程都可以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破坏形态为腰鼓形,其外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单钢管中的混凝土大致相同,但内钢管中的内层混凝土受到的约束效应较大,且不是内、外钢管对它的约束效应的叠加,因此对内层混凝土约束效应的确定是计算承载力的关键。通过与相同含钢率的轴心受压单钢管混凝土短柱受力过程的对比得出:双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明显高于单钢管混凝土柱,且具有非常好的延性和整体性。
江韩储良成左江程文瀼
关键词:纤维模型法
高效预应力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传统预应力横向收紧加固法由于预应力数值偏低、加固量不大,且在长期务件下,预应力损失较大以及钢筋锈蚀严重等原因已退出历史舞台,而现代高效预应力加固法因其克服了上述不足而被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高效顸应力加固法的受力特...
李延和赵建荣吴元
关键词:预应力加固预应力筋极限承载力钢筋锈蚀
文献传递
底部大空间房屋结构抗震与隔震方案的对比分析
2006年
以某底部大空间住宅为例,分别对该建筑在8度抗震设防烈度下采用的框架结构、框架—异型柱结构和基础隔震的底部框架—上部砖混结构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优化设计,进而给出了该房屋的结构方案的选择建议。
储良成张志强赵建荣李爱群
关键词:底部大空间基础隔震结构优化设计
大悬挑屋盖结构采用筒式粘弹性阻尼器的风振控制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合肥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为大悬挑钢网架屋盖结构,悬挑28.23m。该屋盖结构悬挑跨度大,造型复杂,且悬挑部分上、下表面均受到风的作用,原设计方案的悬挑自由端竖向位移超出了规范的规定。为有效抑制风振响应、改善结构抗振性能,采用筒式粘弹性阻尼器对其进行风振控制。根据消能支撑的风振控制力、等效刚度、等效耗能因子及结构动力特性,在大悬挑钢屋盖结构的关键部位设置附加的消能支撑。研究和实践表明,设置消能支撑后,明显减小了风振的竖向位移反应,其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苏毅常业军储良成程文瀼
关键词:风振控制
底部大空间房屋结构抗震方案的比较
2006年
底部大空间房屋由于其平面和空间布置灵活而深受人们青睐。文章通过对某底部大空间建筑在7度抗震设防烈度下采用框架结构、框架-异型柱结构和底部框架-上部砖混结构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优化设计,进而给出了该房屋的结构方案的选择建议。
储良成张志强赵建荣李爱群
关键词:底部大空间优化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