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堰市王石中心小学

作品数:54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晚林窦峰陈艳宋亚王华山更多>>
相关机构:海安县明道小学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2篇教学
  • 12篇教育
  • 7篇课堂
  • 7篇教师
  • 6篇语文
  • 6篇校长
  • 5篇习作
  • 5篇课程
  • 4篇知识
  • 4篇文教
  • 4篇习作教学
  • 4篇教学过程
  • 3篇学校管理
  • 3篇学语
  • 3篇语言
  • 3篇人文
  • 3篇情感
  • 3篇作文
  • 2篇心理
  • 2篇义务

机构

  • 41篇姜堰市王石中...
  • 1篇江苏省苏州第...
  • 1篇常州市浦前中...
  • 1篇海安县明道小...

作者

  • 17篇陈晚林
  • 7篇窦峰
  • 4篇陈艳
  • 2篇钱迎春
  • 2篇宋亚
  • 1篇景盛
  • 1篇柳袁照
  • 1篇许建华
  • 1篇王华山
  • 1篇林华
  • 1篇王华山
  • 1篇李秋兰
  • 1篇周红娟

传媒

  • 12篇江苏教育
  • 7篇教书育人(校...
  • 3篇四川教育
  • 3篇小学教学参考...
  • 2篇小学教学研究
  • 2篇数学学习与研...
  • 2篇魅力中国
  • 2篇中小学电教(...
  • 1篇福建教育
  • 1篇小学语文教学
  • 1篇天天爱学习(...
  • 1篇新课程(教研...
  • 1篇成才之路
  • 1篇文理导航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七彩语文(教...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文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
2004年
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单元练习3中的“学习字词句”,是一道融练习于形象的生活场景之中,融练习于切实的综合运用之中,融练习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之中,符合儿童生活情境,培养儿童探究精神,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练习题。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语文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
陈晚林
关键词:教育理念语文课程目标教学方法
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有感
2007年
法制社会要求全体公民知法懂法,特别要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或集体的利益,运用法律指导自己的言行。作为学校的校长、主任、老师当然要深刻理解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颁发的相关子法和一些条例。
陈晚林
关键词:《义务教育法》科学发展观基础教育以人为本
记着“我不很重要”,有时也很重要
2007年
读着案例,我想起了作家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我很重要。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
陈晚林
关键词:《我很重要》地平线作家创意天空
实施素质教育要有长远眼光
2006年
近来读了两篇文章,让笔者觉得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缺少的不是行政命令,不是社会风气,不是时机与方法,缺少的是一种长远的眼光。
陈晚林
关键词:素质教育行政命令社会风气应试能力道德品行
《爱如茉莉》教学赏析
2008年
在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陈志明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深深地吸引了我。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工具,弘扬人文”,以文本为依托,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厚”与“薄”的舞动中形成言语能力,接受情感熏陶,实现语言和情感的同步发展、工具和人文的有机统一。
陈晚林
关键词:《爱如茉莉》教学赏析情感熏陶青年教师教学过程言语能力
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1年
本文从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几项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作文题目,引导小学生使用正确的写作技巧,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心理规律,不断完善习作教学。
陈艳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学策略
刍议“四感”
2002年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钱忠友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体感知感悟培养语感
揣摩文字见画面 彰显人文识精神——《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07年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节课的教学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旬段及灵动的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
陈晚林
关键词:课时教学设计人文性文字诺贝尔品味语言
“逛”新书
2006年
又一轮情感的热身,又一轮友爱的孕育,又一轮信任的开始,起点就在“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堂课,预设应该更加精心。它是全期教学预案实施的开端,更是全期教学预案实施的引领;它是唤回学生进入新学期学科学习兴奋心理的抓手,更是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强化、得以更新体验的推手。“第一课”具有引发新学期学习热潮的作用,更有引领学生高屋建瓴地初次、全面接触新文本的的作用。上好学科第一堂课,学生会更如“死心塌地”地爱这个学科,会更加“死心塌地”地爱这个学期,会更加“死心塌地”地爱上你的课。这是“第一课”区别于其他课的重要心理价值所在。
陈晚林
关键词:新书导读
给制度恰当的人文“支点”
2008年
在促进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作为学校管理者,我经过了一段收获颇多的“制度”与“人文”共舞的过程。
陈晚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