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 作品数:313 被引量:295H指数:7
- 相关作者:闫引堂王凤春何光辉陈振华周龙兴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
- 2014年
- 2003年,宝山区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满足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提出了"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思路,即教育文化发展战略。十多年来,宝山教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为了能使宝山教育更好发展,作为教育研究者,我们有必要对一些问题作些思考。回顾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对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解读不足,而对这一问题的模糊认识会制约教育文化发展战略在我区中小学、幼儿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何光辉
- 关键词:文化特性教育对象文化战略历史人文资源先进教育理念课程活动
- 利用对称曲线解二次曲线弦中点的问题
- 2001年
- 有关二次曲线弦中点问题及切线的解法很多,本文介绍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对称曲线法,供参考.
- 王凤春
- 关键词:解法切线曲线法
- “教学相长、相教相学”教学规程的提出被引量:2
- 2016年
- 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宝山区一直在探索如何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提出"教学相长、相教相学"的教学规程,试图把"教学相长、相教相学"的理念,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教学规程,并在课堂教学中扎实推进。本期所刊登的这组文章,对"教学相长、相教相学"教学规程的理论背景、实践价值、操作要点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并基于初中数学学科开展该规程的实践,展示了这一教学规程对课堂教学转变的影响。
- 朱肃霞
- 关键词:基础教育发展展示性
- 物理新课程实施专题研究——《动能》教学模式的整合及其实验的改进
- 2004年
- 目前二期课改的试验正在本市范围内蓬勃开展,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地融入到这一场“步伐大、速度快、难度大”的教育变革中。而作为基层第一线的教师是新课程得以实施的最终执行者,对他们来说,所谓“融入”就是如何“执行”的问题;新课题主要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所谓“执行”
- 赵霞唐黎明
-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物理教学教学目标
- “教学相长、相教相学”教学实践形态的再审视被引量:1
- 2016年
- 一、"教学相长、相教相学"课堂教学实践形态的内涵解读
在《教师德业兼修教学实践形态的本土构建》的结题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旨在促进宝山区教师德业兼修的教学实践形态的模型。这个教学实践形态的模型由教学核心理念、教学活动环节、外显教学行为三个层次构成。
- 陈明敏
- 关键词:教育理念结题报告生活教育教育教学规律
- “研究性学习”教学与创造力培养
- 2003年
- 创造力是衡量人的素质和价值的一项主要指标.当今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 王凤春
- 关键词:教学创造力培养学校教育数学创造性思维
- 数学广场——加或减
- 2007年
-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72页。
- 蔡怡(执教)刘霞萍(评析)
- 关键词:数学义务教育教学内容课本
- 教师职务培训质量跟踪测评初探
- 1993年
- 教师职务培训是继续提高在职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措施。它的有效性,除了密切联系学员教学实际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体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质量跟踪测评上,这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我对我任教的《中学物理教学心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两门课,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了了质量跟踪测评。
- 吴秀玲
- 关键词:教师职务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在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 让核心素养根植于数学课堂——“搭配”的教学及思考被引量:2
- 2016年
-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数学广角"例1。课一开始,课件出示:你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师:这就是同学们关心的"这节课学什么呀",你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呢?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生:无数个两位数。师:为什么呀?生:因为数字是无限多的。师:同学们,有问题吗?生:有,缺数字。师:对啊,你可以这样提问:数字也没有,我们怎么知道能摆几个两位数呀?要敢于向老师提问!
- 潘小明
- 关键词:自主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反思性学习情感态度新情境
- 和谐发展理念下学校教育使命的反思与重构
- 2011年
-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历史就是其追求和实现自身本质,展示其主体性的过程。教育必须考虑如何适应一定社会阶段的人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是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的统一,而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这在教育目的层面上看,要求的是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和谐统一。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始终存在并亟待解决的矛盾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要求与社会对人的功利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要尊重人性,回归童真世界;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最高目标。
- 周龙兴
- 关键词: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