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 作品数:59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春赵华军李小伟崔俊杰王君凤更多>>
-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农业科学更多>>
- 利益平衡视野下中国第三方债务催收的监管与立法完善被引量:7
- 2021年
- 债权人委托第三方进行债务催收已经成为中国借贷交易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债务催收监管的法律依据仍然是一般性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以及银保监会等发布的零散、单薄的监管规则。监管主体和监管依据不明、对催收机构缺少市场准入监管、对催收行为缺乏监管标准等,是当前第三方债务催收监管与立法完善亟需解决的难题。第三方债务催收监管应以公平催收为基本理念并加强专门性立法,在保护债务人人身及财产利益免受不法侵害的同时,兼顾债权人利益及催收机构的正当权益。应以银保监会及各地方金融监管局为监管主体并明确各方职责,强化对第三方债务催收的行业性监管,完善市场准入、日常监管及退出机制。应规范债权人对催收机构的授权及催收费用的设定,构建第三方债务催收的行为标准,强化违法和不当催收的法律责任,保证第三人利益免受催收机构的侵害。
- 冯辉冯辉
- 地方性视野下的角色参与:法院派出法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 引言2020年3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这是继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建设法治乡村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
- 陶杰陈刚
- 立法扩展与实践局限: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诉讼的路径选择--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参照”规定的实现为视角被引量:6
- 2014年
- 公共企事业单位尽管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参照"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执行,但现实案件中法律文本的"参照"却异化为消极性"不参照"。在此背景下,不仅需要将其放置在整个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中进行理性解读,而且还需要建立可操作性的程序来实现法律规定的意图,通过权利保障与对裁量权的合理监督来实现文本的应有价值。
- 郭泰和
- 关键词:信息公开诉讼说明义务
- 一场党建领域的“华山论剑” 北京法院党建论坛侧记
- 2020年
- 近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举办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首都法院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司法改革深度融合”论坛。全市三级法院的70余名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参与研讨交流,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结合,反映特色工作经验,展示创新示范案例。本期选编几篇党建示范单位的经验分享,与读者共赏。
- 牛犇赵艳艳张丽媛(图)
- 关键词:党务干部党组织书记司法改革华山论剑
- 具有行政法色彩的民主议决程序及政府审批行为对农村土地专业承包合同效力的影响
- 2017年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 生效为界点,在我国物权法律体系中具有浓重的中国化色彩.农村土地承包不仅是民商事法律关系范畴,更牵涉行政管理诸 多内容,现行法律规定了民主议决程序和政府批准行为.对于 违反上述强制性规定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司法实践中大多都 认定合同无效,继而产生返还或补偿等问题.在司法中如何平 衡诸多利益群体的利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 张泽华贾红伟
- 关键词:承包合同行政审批
- 犯罪轻刑化和庭审实质化视角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 <正>一、犯罪轻刑化背景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引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中央文件中得以确定其实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现阶段打击犯罪需要上的具体体现,该制度是对公平与效率、惩罚与教育、打击与...
- 张春
- 文献传递
- 合法性探讨与程序性完善——我国执行机构负责财产保全实施的法理学思考
- <正>一、问题的提出财产保全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民事诉讼法》中得以专节规定。在英美法系,这一制度被称为"临时性救济措施"。[1]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它一般被翻译为"假扣押或假处分"。...
- 张庆久李小伟
- 文献传递
- 资格纳入执行标的范畴的可行性分析——以京牌机动车的司法处置为切入点
- <正>2011年12月23日,北京交通制堵新政——《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宣布正式实施,至此小汽车配置的指标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自实行摇号购车后,中签比率随着摇号者不断地加入而变得越发困难。京牌车号的稀缺性,使得...
- 贺康
- 文献传递
- 法官决策与公众评判的分歧及弥合——司法裁判的一种微观分析
- 2012年
- 近年来,在法官决策和公众评判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但在法理基础、直觉认识和经验判断上,法官决策与公众评判又是存在交集的。本文基于司法裁判的微观分析,认为在一个具体的待决疑难案件中,法官可以通过努力,最终弥合自身决策与公众评判的分歧。通过坚持司法理性,经过无数个案的累积,可以培育应有的司法公信。
- 刘泽军崔俊杰
- 关键词:司法裁判公众社会心理
- 刑事追缴和责令退赔的刑、民、执衔接研究——基于267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 前言此前广受社会关注的"e租宝"案,仅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冰山一角。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仅2017年案由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判决书就有3684件。①不可否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已经成为当前高发的涉众型经济犯...
- 翟国军杨亚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