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
- 作品数:73 被引量:85H指数:5
- 相关作者:沈晓燕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略论文学作品中“冠”“冕”的社会文化内涵
- 2009年
- 中国古代服饰繁复,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进程中,服饰被赋予了多重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从冠、冕两种头衣的源起和构成中,透视出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制礼色彩,成为了地位身份名分的标志,成为了庄严高贵体面的一种象征。
- 范俊峰
- 关键词:文化内涵
- 论中华民间舞蹈艺术的生命文化情韵被引量:5
- 2010年
- 中华民间舞蹈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基因,表演者的心之语、灵之动的艺术弘扬皆是有感而发、情到极致的一种审美宣泄,也是凭借身体的动态之美来彰显内心情感的演艺方式。故而观众看到舞台演绎的那广袤乡野上奔放的民间舞蹈,内心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就会油然而生,它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交融理当使国人联想到"天人合一"的文化情韵。
- 张鹏飞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舞蹈
- 论文学写作语言构建的审美魅力被引量:2
- 2006年
- 文学语言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和思维活动,也是文学创作者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把客观现实的东西化为文学语言的一种特殊方式。文学作品则是通过自身的语言艺术魅力来吸引读者、打动观众,以思想美、情感美和形式美三者的美感联系形成文学作品的审美神经,从而产生了移情、共鸣的美感效果。
- 张鹏飞
- 关键词:文学语言写作艺术语言美感
- 中国传统戏曲的“大团圆情结”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传统戏曲在叙事结构上具有浓厚的"大团圆情结",这种审美范式的形成与华夏民族"天运循环"的宇宙观、"中和为美"的美学精神、崇尚"团圆之趣"的受众心理、讲究整体性把握的哲学思维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传统戏曲作家借助于"本体写意"的方式,在"大团圆"的叙事模式中实现了儒家功利的教化目的。
- 张鹏飞
- 关键词:传统戏曲大团圆叙事结构
- 俳句与禅境美被引量:1
- 2002年
- 禅宗提倡离世反俗 ,皈依自然 ,将自然人生一体化。禅宗所创设的境界美与日本文化性格十分接近。“禅”的汉语意思是定静虑、思维修。禅宗即佛心宗。禅宗在日本的镰仓时代从宋朝传入后 ,在日本幕府武士阶层的支持下得以迅速传播 ,并在镰仓以后的日本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启发和影响了日本俳句、汉文学、儒学、绘画、庭园建筑以及花道、茶道等诸多方面 。
- 张鹏飞
- 关键词:禅宗俳句文化性格自然观
- 论新生代女性文学的审美情趣
- 2008年
- 新生代女性文学写作在经历了理想主义与现实生活的撞击剧痛之后,从往日的绚烂繁华渐归于平淡自如,在恐惧与惊喜中又添加了几分自制与理性。它突出地表现在女性作品对性别意识的日益自觉与独立,对生活乃至生命本体的审视与顿悟,以及叙述方式、创作观念、审美价值的自成体系,从而使新时期女性文学蕴涵着丰厚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 张鹏飞
- 关键词:新生代文学女性写作消费语境
- 论日本文学“俳谐诗”文化范式的禅学情韵被引量:1
- 2009年
- 日本文化推崇禅宗的"山水真如"的境界,而禅宗文化又观照着日本的俳句、汉文学、儒学、绘画、庭园建筑、花道等诸多艺术苑囿。日本的古典短诗是由17字音组成,原称俳谐。其俳句较多地采取象征和比喻手法,崇尚简洁、含蓄、雅淡,比和歌更为精练。然松尾芭蕉以其孤独的心境,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对应物,以心灵与之交流,表现出自然、真诚的生命性灵。由此,芭蕉的俳句也因其境界的幽雅、闲寂、清苦而在日本文学界享有盛誉。
- 张鹏飞
- 关键词:禅宗文化日本文学
- 吴语“Vv+A”韵律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吴语中,完全重叠的动词附带单个形容词作补语可组成"Vv+A"结构。它与"V+Ap"(含"V+AABB"式)同属现代汉语动补结构"动+形"的分支类别,具有显著的韵律标记和韵律支点。比较而言,"Vv+A"与基本式"V+Ap"在语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有标记的韵律结构适用的语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 张炜刘民刚吴为善
- 关键词:语用差异
- 情景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得体性
- 2009年
- 情景语境包括言语交际参与者和言语交际的具体场景。交际中应注意发话人和受话人社会角色的调整和把握,明确场景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并在言语交际中利用场景因素,提高言语交际的得体性。
- 胡利华
- 关键词:情景语境得体性发话人受话人交际场景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审美折射被引量:1
- 2006年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体现在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同时又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学说。20世纪的中国文艺创作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力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诸如梦境、性灵、性本能等精神生活现象加以描摹和剖析,借以表现那种超越社会和传统文化束缚下的生命的本能冲动,从而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具有隽永的文艺审美批评价值。
- 张鹏飞
-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