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建筑》编辑部
- 作品数:43 被引量:116H指数:6
- 相关作者:凌琳丁晓莉何如尹珅田丹妮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密歇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宏观梳理与微观叙事 《深圳当代建筑》的观察视角
- 2017年
-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先锋性和示范性令深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其他城市追赶的目标。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理念、城市政策、城市制度设计到具体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法,再到建筑设计机制与设计理念、建设体系,等等,深圳都曾经甚或依然是中国创新、探索、突破的前沿。作为中国城市与建筑先锋探索独一无二的场地,
- 戴春
- 关键词:城市发展战略先锋性建筑现象校园规划
- 重识责任与权利 关于建筑师负责制的一次访谈
- 2024年
- 文章是一篇针对建筑师负责制展开的访谈,主要探讨了建筑师负责制在国内外不同职业实践背景下所展现出的差异化特征,同时,文章对于在中国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意义以及可能碰到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对话.
- 庄惟敏庄惟敏
- 关键词:建筑师
- 建筑乌托邦 比利时年轻事务所的从业实践策略
- 2007年
- 文章介绍了比利时年轻建筑师事务所的运作状况.通过对B612、V+、Label、MDMA等事务所的建筑理念与实践的分析.作者试图阐明这些事务所的建筑之路往往始于建筑之外。
- 德比克瓦德波格陈曦何如
- 世博会的生态动力:从上海到米兰被引量:1
- 2015年
- 曾几何时,世博会主题从展现科技进步慢慢走向非人类中心的视角,以一系列相对激进的环境主义姿态呈现可持续的理想,从更深层的生态学角度探究与自然共生的愿望,以及城市反哺星球的瞳憬。我们曾经跟随上海世博会的建设进程,以三期专刊的力度探讨了这个对上海城市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盛会;此次我们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回溯上海世博的探索,多视角观察米兰世博建筑探讨的不同方向。
- 支文军
-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生态学城市发展环境主义专家学者
- 设计智慧与新经济被引量:6
- 2007年
- 新经济是全球性的,它青睐无形事物诸如观念、信息和关系,它是紧密相联的整体。文章通过对新兴建筑事务所及相关案例与设计方法的介绍,宣言式地论述新经济(网络经济)对建筑学的影响,以及建筑学理论的应对。
- 迈克尔·斯皮克斯凌琳王群
- 关键词:新经济网络效应实用主义
- 碎裂的城市塞维利亚 对1992年世博后的思考
- 2011年
- 位于欧洲南部中等规模的城市塞维利亚曾分别在1929年与1992年举办过两次重要的国际性博览会,博览会不仅塑造了当下的城市形状,且通过加强通信设施与基础建设转变了城市与整个区域的关系。作为城市发展的捷径,这些大事件能加快发展并有机会通过连贯统一的提案重塑城市,避免长期通用的总体规划带来一系列问题。塞维利亚面对一条需要恢复水体环境的河流,并将成为新的城市节点。然而经过20年,世博会场址仍然与城市其他部分相隔离。该区域城市功能的设置缺失居住和商业,使其置于深度破碎的境地;被包裹的簇团必然将城市区域撕裂开来。这里是碎裂的城市。
- 马尔塔.巴雷拉.阿尔特米尔哈维尔.卡洛.多明格斯米格尔.亨蒂尔.费尔南德斯田丹妮
- 关键词:世博会
- 数字化建构
- 2010年
- 数字化建构的推动,很大程度上来自20世纪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伯纳德·屈米20世纪90年代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推行的“无纸设计”,让格雷戈·林恩(Greg Lynn),汉尼·拉什德(Hari Rashid)、杰西·拉瑟尔(Jessie Reiser)等一批建筑师走向前台。
- 施国平
- 关键词:数字化计算机技术建筑师
- 嵌入 山水秀设计的上海青浦朱家角人文艺术馆被引量:3
- 2011年
- 文章通过对山水秀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朱家角人文艺术馆的介绍,分析了建筑师祝晓峰在传统文脉中嵌入新建筑的设计策略,该设计营造了一种艺术参观的体验,它根植于朱家角,而建筑是这一体验的载体。
- 戴春
- 关键词:水乡古镇院落古树
- 嵌入式建筑探询建筑、分散式遗产和自然环境以寻找一种针对可持续的优化设计方法
- 2018年
- 文章对各种遗产类型的历史建筑及构筑物和自然环境及其变化的过程进行了大量分析,以探究这些案例能够为特定场地的设计方法提供的启示。文章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建筑历史理解为一个巨大的"嵌入式知识"存储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可持续建筑的优化设计方法,即将建筑嵌入到它们的环境中,通过精细地调节建筑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有利的环境条件。
- 迈克尔·亨塞尔(德)德芙妮·亨塞尔(德)索伦·索伦森(挪威)方飞鲁安东尹珅
- 关键词:被动式设计生态过程
- 执业的使命
- 2007年
- 在与潘冀事务所的几次接触中.谈吐谦和衣着儒雅的潘冀先生经常援引的也是儒家格言。例如《论语·述而篇》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建筑设计的座右铭.而韩愈的“载道”观则使自己更加坚定建筑师的职业使命。像很多早年游学西方的大家一样.他们最后都回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系。
- 关键词:执业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