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

作品数:24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建筑科学
  • 3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遗产
  • 4篇文化
  • 4篇文物
  • 4篇城市
  • 3篇文化遗产
  • 3篇公园
  • 2篇大运河
  • 2篇遗址
  • 2篇四合院
  • 2篇文化公园
  • 2篇文物建筑
  • 2篇明清
  • 2篇景观
  • 2篇考古
  • 2篇建筑
  • 2篇合院
  • 2篇长城保护
  • 2篇城市更新
  • 1篇低碳
  • 1篇低碳视角

机构

  • 24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 1篇佛罗伦萨大学
  • 1篇北京建工建筑...

作者

  • 8篇汤羽扬
  • 2篇张曼
  • 2篇刘昭祎
  • 1篇夏国芳
  • 1篇张朝枝
  • 1篇李严
  • 1篇王兵
  • 1篇李哲
  • 1篇李飞
  • 1篇刘庆柱
  • 1篇张玉坤
  • 1篇王健
  • 1篇杜红凯
  • 1篇宋尧
  • 1篇方雪
  • 1篇王哲

传媒

  • 5篇北京建筑大学...
  • 3篇北京规划建设
  • 3篇建筑与文化
  • 3篇中国文化遗产
  • 2篇世界建筑
  • 2篇古建园林技术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华中建筑
  • 1篇中国园林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建筑节能(中...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协同发展框架下的"北京长城文化带"建构初探
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理论,本文提出了以北京长城遗产及其赋存的山川地貌为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遗产资源、景观资源、聚落资源整合,建构地景景观、遗产景观、聚落景观多层级的相互渗透协同合作的"北京长城文化带"空间构架设想,期望能够以...
汤羽扬刘昭祎张曼滋
明长城的建构信息数据获取、分析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以北京延庆石峡长城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石峡长城分布在北京市延庆县境内,因靠近石峡村而得名。其地理位置与八达岭、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关沟相类似。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现代技术手段,选取位于河北长城与北京长城的连接处的三、四号敌楼作为研究对象,对石峡长城的建筑材料、构造与结构,台基。楼座,雉堞与女墙,长城墙体等建构信息进行了获取与分析,使人们详细了解到石峡长城是如何被建造起来的,使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建造技术,而是关乎时间地点的人类活动所展现出的气质与文化。建立在科学测绘基础上的、以建构信息为核心的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可以为"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和"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关键技术"提供实践依据。
王兵汤羽扬Maurizio De Vita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长城保护建筑遗产保护
明清通州城仓运历史特征及遗产价值认知
2023年
通州自金代以来便凭借其独特的水系条件和区位优势成为“畿辅首地”。随着漕运的繁荣发展和仓储规模的不断增加,通州“天子之外仓”的美誉被人熟知。在城市更新和国家大力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通州高质量城市发展需要挖掘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及价值。通过对通州仓储历史和漕运历史的研究,发现明清时期通州城建置受仓运影响显著,故以城市遗产的视角,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物和历史环境3个层面重新梳理并重构通州仓运遗产体系。再以遗产学的研究方法,完成通州仓运遗产价值再认知。
张曼王鹏辉
关键词: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碧峰门外老城区空间再利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论文以承德避暑山庄碧峰门外老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紧邻承德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地理区位,提出以人为本的体验式功能空间再利用,以及以公众及内容多样性为目的的空间改善策略,探讨更加合理有效的旧城空间再利用方法。
汤羽扬方雪
关键词:文化遗产
北京市西城区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四合院保护是北京市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建设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地区要求"的重要课题。与文物和文化保护区保护不同,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尚未制定完整的法规与管理规定,保护形势更为严峻。该文以北京市西城区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梳理现状特点,分析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在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制定并逐步完善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明确保护院落的法律地位、建立保护院落的管理规定,健全保护院落的管理程序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张曼汤羽扬
低碳视角下北京西四北二条3号院更新改造与能耗模拟研究
2024年
通过实地调研北京老城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传统民居,并与居民开展改造诉求访谈,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改造策略,借助EnergyPlus能耗模拟研究改造前后能耗变化,达到老城民居低碳节能改造的目的,并分析其在探索中国典型四合院民居的能源性能改善方法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民居全年耗能18960.21 kW·h,平均每平方米供暖能耗为19.64 kW·h/(m^(2)·a)。改造后的各房屋围护结构系数均发生变化,如建筑外墙传热系数优化为0.259 W/(m^(2)·K),屋顶传热系数优化为0.181 W/(m^(2)·K),楼板传热系数优化为0.131 W/(m^(2)·K),外窗传热系数优化为1.1 W/(m^(2)·K),符合北京当前对于住宅节能的相关规范。如果一套保温性能更好的四合院传统民居能够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传承下来,将有助于中国老城历史片区传统风貌保护与传统建筑低碳节能优化。
张曼曹雪萦汤羽扬
关键词:城市更新ENERGYPLUS
自下而上: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营建案例分享
2020年
论文结合近几年老城保护与复兴规划设计工作经历,分别介绍了通过沟通式设计方法、故事化叙事方法、可视化设计方法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营建的生动案例,旨在说明城市历史保护历程及观念的变化,以及城市历史的保护不仅仅是传统街巷、建筑等物质留存,最具有生命力并能够延续城市记忆的应当是在居住者、家庭、邻里、社区之中。
汤羽扬杨柳溪
区域协同发展框架下的“北京长城文化带”建构初探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理论,提出了以北京长城遗产及其赋存的山川地貌为核心价值体系,与其它遗产资源、景观资源、聚落资源整合,建构地景景观、遗产景观、聚落景观多层级的相互渗透协同合作的"北京长城文化带"空间构架设想,期望能够以此促进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发展功能区的建设发展.
汤羽扬刘昭祎张曼
贺兰山明长城调查与认知被引量:1
2016年
宁夏贺兰山自古就是阿拉善高原进入宁夏平原的重要通道,在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许多战事。沿贺兰山分布的明长城以山险墙、石垒墙、夯土墙等多种形式或分布于山势嵯峨的贺兰山上,或沿山前洪积扇上蜿蜒,构成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2014年,为编制宁夏长城保护规划对贺兰山沿线长城进行了实地调查,建立初步认知。
汤羽扬王哲
北京长城保护规划编制的思考被引量:7
2018年
北京长城分布于市域北部山区6个区,保存有北齐和明长城墙体及相关军事防御设施。北京长城由于明代时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建造坚固,防御体系完备,至今留存有丰富的长城遗存。北京长城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结合大型线性遗产特征在规划层次、重点点段选取、保护区划确定、协同管理,以及GIS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规划为实现北京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展现长城作为拱卫都城重要军事防御系统的历史文化及景观价值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汤羽扬刘昭祎
关键词:线性文化遗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