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旅游学院
- 作品数:112 被引量:179H指数:6
-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千禧一代消费者需求的智慧酒店建设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从国内外智慧酒店建设的现状与趋势出发,结合千禧一代的消费需求特征,运用问卷调查法、SPSS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得出如下结论:千禧一代消费者需要智慧酒店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个性化需求服务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于千禧一代的智慧酒店建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基于千禧一代消费需求的智慧酒店建设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 程盼辉
- 关键词:顾客需求
-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演变下三江源国家公园居民生计韧性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通过构建生计韧性框架,运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24位居民生计变化情况的半结构化访谈资料,采用三级编码的方法,分析了在现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影响国家公园居民生计韧性的因素及促进其生计韧性提升的策略。结果发现:生态旅游发展演变过程中居民生计韧性变化显著,多样化生计组合方式有望提高其生计韧性水平;物质资本增加、自组织能力增强、居民认知明确和态度积极是国家公园居民生计韧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游客量减少、生态旅游经营和管理不完善、金融资本不足、学习能力较弱和生计缺乏多样性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生计韧性受到旅游发展环境变化、缓冲和适应能力变化两条路径影响,二者的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计韧性水平。
- 卜诗洁王群卓玛措
- 关键词:生态旅游国家公园
- 西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青海海晏县为例
- 2021年
- 在构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并运用LS模型对影响西北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晏县旅游扶贫的政策绩效、经济绩效、社会文化绩效、环境卫生绩效、扶贫参与绩效及总体扶贫效应的评价值分别为3.15,3.87,3.62,3.28,3.04和3.93,根据文中确定的等级评价标准,其扶贫效果处于良好水平.经济、政策、交通、产业和资源是影响西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的主要因素.
- 张俊英
- 关键词:西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 山东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 2023年
- 在对山东省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山东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森林资源,以及森林康养旅游对促进身心健康和提供独特旅游体验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消费者需求变化、政府支持和创新技术对推动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最后,展望未来,提出通过加强产业融合、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来推动山东省森林康养旅游产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 卢静
- 关键词:旅游
- 青海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路径分析
- 2024年
- 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运用贡献度测量模型,在深入分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青海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进而提出了青海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七条路径,为促进青海省文旅融合发展乃至区域的总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张俊英杨德霞丛嘉旭
-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
- 体验视角下的青海软型徒步旅游发展探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徒步旅游涉及到体育、旅游两个行业的特点以及当今旅游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本文从徒步旅游研究现状入手,阐述青海软型徒步旅游的发展概况,分析了青海软型徒步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体验视角下的青海软型徒步旅游发展建议。
- 孟涛
- 关键词:旅游
- 原始思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阐释被引量:1
- 2023年
- 原始思维作为一种古老的神话原型思维对探究任何文化的源头都有很重要的阐述功能。它能够解释一切起因不明的自然或社会文化现象,尤其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复兴并得到传承和保护的今天,传承非遗、利用非遗,进而发展非遗成为趋势,但怎样解释和分析非遗背后的故事、非遗深厚的文化涵义,需要从原始思维的研究中寻找答案。对非遗的深入阐释离不开原始思维的研究,非遗就是原始思维持续性或隐或显的多样态表达,并从巫术、隐喻、宗教三方面分析非遗和原始思维内在的关联。当代非遗的复兴正显示出人类对农耕文明成果的呼唤,是人类对共同文化遗产的需要,是对工业化时代人类生存的反抗和质疑。对非遗的当代阐释和利用,也有助于人类对非遗资源更深入的理解和利用。
- 马延孝马知遥
- 关键词:原始思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阐释
- 文化遗产地游客时空感知及原真性体验关系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
- 2023年
- 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选择湖南省湘西凤凰古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当下热门旅游网站的用户出游体验评论,对其进行逐级编码,分析游客在凤凰古城时空感知的不同行为活动和情感变化,构建出游客在凤凰古城的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后现代主义原真性以及存在主义原真性体验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游客的时空感知特征是游客白天集中于古街感受古城,晚上则集中在沱江边释放自己。时空变化对游客的感知影响不大,具体表现在不同时空游客原真性体验的维度不同。
- 李倪
- 关键词:文化遗产地凤凰古城
- 广西芒场矿田岩浆作用与锡成矿分析
- 2024年
- 广西丹池成矿带发育麻阳、芒场、大厂、北香和五圩等多个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过去对丹池成矿带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厂矿田,而对矿带北段岩浆作用了解不多。芒场矿田位于丹池成矿带北端,出露多条岩脉。芒场矿田热变质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表明,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及下部隐伏细粒花岗岩与锡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分析了与锡矿化关系密切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锆石U-Pb年龄以及锡多金属矿床中锡石U-Pb年龄,以探讨其成岩成矿时代及成锡花岗岩特征。芒场矿田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锆石U-Pb年龄为89.9±1.4 Ma,与锡多金属矿床锡石U-Pb年龄(88.4±1.3 Ma)基本一致,表明芒场矿田锡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主要发生在~89 Ma。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含S型花岗岩特征矿物白云母,具高的A/CNK值(远大于1.1),表明其为S型花岗岩。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中含年龄为1350~799 Ma的继承/捕获锆石,结合其Rb、Sr、Ba等元素特征,表明其主要由元古宙富黏土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的稀土元素具强烈的Eu负异常、呈现四分组效应,样品具有低的Nb/Ta和Zr/Hf值,表明岩浆发生高分异,有利于锡在岩浆中富集。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与深部细粒花岗岩相关,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利于锡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富集及形成锡矿床。
- 廖娟伍静黄文婷欧阳柳芸陈喜连解世雄梁华英
- 关键词:锡多金属矿床
- 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 2023年
- 文章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其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青海省2010—2021年乡村旅游与就地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12年间青海省乡村旅游和就地城镇化都在发展;2010—2021年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12年间青海省二者耦合协调越来越好,空间上逐步形成以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多元化发展空间格局;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包括旅游市场发展、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
- 张俊英赵婧妤唐姜
- 关键词:乡村旅游业就地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