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医学院
- 作品数:71 被引量:225H指数:8
- 相关作者:杨智丽杨文娟董毅龙刘洋董毅龙更多>>
- 相关机构: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昆明学院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PAMP对ADM舒张血管作用的初步研究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原来源的两个不同肽段Adrenomedullin (ADM )和 proadrenomedullinN -ter minal 2 0 peptide (PAMP)单独或联合作用对血管张力的影响。 方法 :在孵育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上预先加入苯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达最大张力后 ,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和PAMP ,用张力换能器和多导生理记录仪 ,记录其对离体血管环张力作用曲线。结果 :10 - 9~ 10 - 7mol·L- 1的ADM浓度依赖地抑制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收缩 ;相同浓度的PAMP对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收缩或基础状态下的血管张力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的PAMP与ADM联合应用对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张力反而有增强作用。血管去除内皮或用L -N -硝基精氨酸预先孵育后 ,ADM的舒血管效应及PAMP对其的拮抗作用均消失。结论 :ADM可诱导血管舒张 ,PAMP可拮抗ADM的舒血管效应 。
- 任永生周萍李莲王明江马铁民唐朝枢李菊香
- 关键词:PAMPADM舒张血管作用肾上腺髓质素血管舒张血管收缩
- 调控性细胞死亡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肾脏上皮细胞死亡是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一种明显的病理现象,而最新研究发现调控性细胞死亡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程序性坏死、铁死亡和细胞焦亡等调控性细胞死亡的相关通路、调节剂和相互作用以及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刘昕蓓刘文静
-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序性坏死
- 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基因编辑是一项旨在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新技术,为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ZFN)、转录激活类效应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来操纵目标基因,这些技术革新了基因功能分析和医学治疗领域。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种类、原理进行综述,重点介绍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杨春艳王磊穆登彩李芳芳沈昊郑尚永
- 关键词:CRISPRTALEN疾病治疗
- GJA8基因错义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遗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通过使用外显子测序定位分析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GJA8基因致病错义突变。方法对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全体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眼科检查及全身查体。采集先证者及6个亲属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可疑致病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工具对可疑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并对家系全部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候选致病突变。结果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GJA8基因存在一个错义突变c.593G>A,p.R198Q,导致其第198位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酰胺取代了原有的脯氨酸。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显示该突变影响的氨基酸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在家系全部受检者中进行的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与疾病表型共分离,可以认定该突变是该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系谱分析显示该突变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位于GJA8基因的错义突变c.593G>A,p.R198Q是导致该家系出现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病因,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孔艳波易浩安马敏俊吴国玖凡心玉李凡何永蜀查旭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错义突变家系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种黄精内生细菌多样性
- 2024年
-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鸡头黄精)根茎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定,以探究不同种黄精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在3种黄精根茎中,共获得179个OTUs,其中滇黄精、多花黄精和鸡头黄精分别获得74,178,18个OTUs.3种黄精共有的OTUs为16个,占比8.93%.排除不可归类,获得的OTUs可归属于11门、14纲、38目、52科、87属、79种.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多花黄精和鸡头黄精的优势菌门,蓝藻门(Cyanobacteria)为滇黄精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多花黄精、滇黄精和鸡头黄精的优势菌属完全不同,依次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27.74%),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80.28%)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8.99%).功能预测分析表明,3种黄精根茎内生细菌功能略有不同,丰度较高的菌群功能主要与新陈代谢相关.总体来看,3种黄精根茎内生细菌资源丰富,且种间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种黄精内生细菌的进一步挖掘和后续功能菌株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 邓利娟苏晓宇杨双琳贾李智吴程尹敏任禛
- 关键词:黄精高通量测序内生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
- KIF26B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驱动蛋白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但对KIF26B驱动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和相关功能作用的研究甚少。为了探索KIF26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潜在机制,通过干扰KIF26B后探索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侵袭、迁移、细胞周期、凋亡以及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对mRNA TCGA数据库信息分析得出,KIF26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qRT-PCR检测KIF26B在几株常见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筛选出KIF26B在A549和NCI-H292细胞系中高表达。利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敲低A549和NCI-H292细胞的KIF26B基因,通过CCK8、采用实时细胞分析仪、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KIF26B基因后的生物学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敲低KIF26B后A549和NCI-H292细胞增殖明显降低,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敲低KIF26B后阻碍了A549和NCI-H292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变,同时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之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D1、Bcl-2、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同时活化的半胱天冬酶-3(active Caspase-3)和其剪切底物PARP1的剪切体(cleaved PARP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果表明KIF26B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促癌基因,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KIF26B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李芳芳穆登彩杨春艳王磊沈昊郑尚永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迁移凋亡周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向分化与去分化基因表达谱分析
- 2017年
-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初步筛选出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神经向分化和去分化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对应的信号通路,分析蛋白互作关系,为进一步开展h UC-MSCs神经向分化和去分化的实验研究提供指导信息。方法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搜寻h UC-MSCs神经向分化与去分化的基因芯片数据,用R和Bioconductor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差异基因;用Gene Analytics在线分析工具进行GO分析和通路分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对应的蛋白互作关系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影响神经向分化和去分化过程的670个上调基因和1 458个下调基因;进一步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上调过程的功能集中表现为促血管生成和细胞黏附,下调的生物学过程则主要和代谢相关;上调通路主要有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有关的ERK、血管生成和Akt等通路,下调通路主要有与细胞代谢和生物合成相关的萜类化合物骨架生物合成、Cholesterot Biosynthesis II和磷酸肌醇代谢等通路,其中特别的是,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Nanog通路出现在下调通路中;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与血管生成、细胞黏附相关的蛋白VEGFA、IL-6、FGF2、MMP和IL-8有较高的degree值。结论影响h UC-MSCs神经向分化和去分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促进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及细胞繁殖相关的基因、生物反应过程、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起着重要作用。上述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筛查分析结果为进一步开展h UC-MSCs神经向分化与去分化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
- 焦扬焦扬赵洪波付旭锋陈国栋罗晓曦桑雄波郑冰蓉
- 关键词:计算生物学脐带间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
- 肿瘤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前景被引量:3
- 2019年
- 由于先天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在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利用免疫系统治疗癌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法.免疫治疗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代表了恶性肿瘤治疗的范式转变,它提供了一种超越外科手术、常规化疗和放疗的新型治疗方法.如今,癌症免疫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封锁、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性肿瘤疫苗等.研究目标不仅是针对激活肿瘤的免疫系统,还要考虑目前治疗所存在的阻碍.这些治疗方法解决了部分在血液瘤以及实体瘤难以攻克的问题,为接下来的肿瘤治疗打下基础.本综述主要集中论述当前癌症免疫治疗的方法及现状、当前困境及突破,展现了对肿瘤免疫学方面的基本认识并对其进行展望.
- 李芳芳郑尚永
- 关键词: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免疫逃逸
- 早期活体判断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
- 2021年
- 目的探讨早期活体区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程度的方法,为后续研究不同程度HIBD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良Rice-Vannucci法构建C57BL/6 J小鼠HIBD模型。模型建立后1 d和3 d经活体剪开小鼠头皮行脑组织大体观察,区分轻重损伤。其后运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激光散斑脑血流成像、HE染色、Fluoro-Jade B(FJB)染色及术前、术后体重差,验证活体观察脑损伤程度的可靠性。结果HIBD后1 d和3 d经活体剪开小鼠头皮行脑组织大体观察,可将其区分为轻度损伤(HI-M)组和重度损伤(HI-S)组。HI-S组损伤侧出现明显的梗死灶,脑血流量显著减少,大量神经元坏死,体重较术前显著降低。HI-M组损伤侧脑血流量仅在HIBD后3 d减少,形态学观察到损伤侧皮层和海马区神经元排列疏松,体重较术前降低。结论剪开头皮行脑组织大体观察是早期活体情况下区分HIBD轻度及重度脑损伤的可靠方法。
- 颜琳张如秋华海蓉王茜曾祥菲李娟娟江萍李凡
- 关键词:活体HE染色小鼠
- 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课程思政素材库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建设与应用探索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适合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效果。方法:建立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素材库,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课程思政元素要点。教学结束后分别对课程思政组和非课程思政组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考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素质修养三个维度上,课程思政组学生表现均明显优于非课程思政组学生。结论: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和预设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作用。
- 初明王丽珺娄静薛殷彤李燕高翔刘媛郝洁王月丹
-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岗位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