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科技实验中心
- 作品数:82 被引量:324H指数:9
- 相关作者:李玉珍李曦赵志成王莉莉赵丽娜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CdWO_4纳米棒的合成及转光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以Cd(NO3)2·4H2O和Na2WO4·2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高荧光性CdWO4纳米棒,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体系的p H值及乙醇添加量对合成产物的物相、形貌和下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值为5-9的范围内,能得到单斜晶系的CdWO4纳米棒,当激发波长为297nm时,所得样品均在400-550 nm有很强的发射峰。在水体系中引入乙醇后,所得Cd WO4纳米棒变细,随着乙醇量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逐渐增大。
- 侯冰刘连利徐姝颖王绘寇俊娇
- 关键词:水热法CDWO4纳米棒PH值乙醇
- 氯化铝高效催化合成1-(1-酰胺基)烷基-2-萘酚类化合物
- 2011年
- 无溶剂条件下,氯化铝可有效催化2-萘酚、醛和胺/尿素三组分"一锅法"合成1-(1-酰胺基)烷基-2-萘酚。考察了溶剂条件和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实验操作和后处理步骤简单等优点。
- 王敏宋志国梁艳
- 关键词:氯化铝一锅法多组分反应
- 温和条件下邻甲基苯磺酸铜催化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喹唑啉-4(3H)-酮衍生物被引量:4
- 2010年
- 室温、无溶剂条件下,邻甲基苯磺酸铜可有效催化邻氨基苯甲酸、胺和原甲酸酯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喹唑啉-4(3H)-酮衍生物.考察了原料配比及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经催化剂循环研究,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IR,1HNMR和元素分析进行测定和结构表征.同时给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 王敏张婷婷宋志国
- 关键词:一锅法
- 相转移催化合成2-羟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
- 2010年
- 以1-溴代十二烷、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碳酸钾为原料,水为溶剂,在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相转移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合成2-羟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UV-1200)。通过对反应条件的考察,确定当物料用量为1-溴代十二烷0.105 mol,UV-0为0.1 mol,碳酸钾0.05 mol,水2.5 mL,1827为0.002 mol,反应时间为7 h时,UV-1200产率较高,达到90.2%。产品经熔点、红外、1HNMR、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 宋志国姜恒王敏
- 关键词:紫外线吸收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转移催化
- 乙酸正丁酯合成实验的改进被引量:8
- 2010年
- 对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用甲基磺酸钙作催化剂,环己烷作共沸溶剂,在回流分水条件下进行反应。对正丁醇、乙酸、环己烷和催化剂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得出较佳反应条件,在该反应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3%。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经简单的相分离就可重复使用。
- 王敏宋志国赵爽万鑫
- 关键词:乙酸正丁酯催化剂环己烷
- 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抑菌机理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机理。首先通过抑菌实验确定了茶多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75%。研究了茶多酚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的影响。通过茶多酚对碱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以及细菌总蛋白和膜蛋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可以降低细菌体内的碱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对细菌总蛋白的影响不显著,对细菌膜蛋白影响显著,而进一步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发现即具有统计学意义又具有量分析意义的差异点共49个。证明了茶多酚可使得细菌代谢发生紊乱,破坏细胞结构,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 仪淑敏王嵬励建荣朱军莉
- 关键词:茶多酚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机理
- 静电纺法制备PVP及其水解产物的无纺布纤维膜
- 2009年
- 通过溶胶-凝胶和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无纺布纤维膜以及PVP水解物PVSA的无纺布纤维膜。膜中纤维的直径约为100 nm^900 nm。通过SEM、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PVSA对CO2的选择渗透性是基于CO2与其活性基团之间的可逆反应。
- 张艳萍刘连利王莉丽邢锦娟
-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纤维
- 柠檬酸钠对球形NaGd(MoO4)2∶Eu3+纳米晶的溶剂热合成与发光性能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采用以乙醇为溶剂的溶剂热法,以三氧化二钆(Gd2O3)和钼酸钠(Na2MoO4)为原料,柠檬酸钠(Na3Cit)为表面活性剂,在pH=5,180℃条件下合成出铕离子(Eu3+)掺杂的球形双金属钼酸盐纳米粉体[NaGd(MoO4)2∶Eu3+],并对制备的产物的物相、形貌以及荧光性质进行表征,探讨了表面活性剂量对产物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93nm激发条件下,不同形貌的NaGd(MoO4)2∶Eu3+纳米晶在612nm处均有很强发射峰,在Na3Cit∶Gd2O3体积配合比为1∶3,Na3Cit添加量为1mL,Eu3+用量为5%(wt,质量分数)条件下,合成的球形NaGd(MoO4)2∶Eu3+纳米晶颗粒均匀,荧光性较好。由此,表面活性剂Na3Cit的添加量对产物的形貌及发光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 艾芳媛刘连利孙妍马亚勇赵晗
- 关键词:球形溶剂热合成发光性能
- 饲料中三聚氰胺的HPLC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饲料样品前处理时分别考察了提取液用量、沉淀剂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前处理条件:提取液为乙腈+水+5%的三氯乙酸(8 mL+14 mL+20 mL),沉淀剂为2 mL,超声提取时间25 min。采用HPLC法测试,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44%,回收率在88.3%~94.3%之间,20 min内可以完成一个样品的分析测定,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测定方法。
- 王莉丽刘连利张杰王洋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三聚氰胺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原料乳和奶粉中三聚氰胺被引量:2
- 2011年
- 建立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原料乳及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方法。奶粉样品经三氯乙酸超声提取,乙酸铅沉淀蛋白,三氯甲烷除去脂肪和非极性杂质,PROELUTPXCSPE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进一步除去样品基质干扰,氨化甲醇洗脱。实验对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三聚氰胺的质量浓度在1.0~100.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9.763x-113.72,相关系数为R2=0.9988。加标回收率为90.5%~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0%。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 许家胜张杰刘连利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原料乳奶粉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