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作品数:83 被引量:733H指数:15
相关作者:崔玉军巩晓栋费虹彩邢丽雯张志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盆地
  • 10篇矿床
  • 10篇成矿
  • 9篇地质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多金属
  • 7篇多金属矿
  • 7篇多金属矿床
  • 7篇同位素
  • 7篇金属矿
  • 7篇金属矿床
  • 5篇地层
  • 5篇找矿
  • 4篇岩石
  • 4篇深部
  • 4篇青藏高原
  • 4篇砖桥
  • 4篇庐枞盆地
  • 4篇层序

机构

  • 8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吉林大学
  • 6篇北京矿产地质...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同济大学
  • 4篇黄沙坪铅锌矿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3篇中国石油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美国加州大学

作者

  • 6篇张志
  • 6篇熊欣
  • 6篇徐文艺
  • 5篇贾丽琼
  • 5篇王京彬
  • 5篇李骏
  • 5篇齐钒宇
  • 5篇祝新友
  • 5篇王成善
  • 4篇李亚林
  • 3篇姚晓峰
  • 3篇刘志飞
  • 3篇陈建平
  • 3篇王谦身
  • 3篇刘俊来
  • 3篇安玉林
  • 3篇王立发
  • 2篇李潇丽
  • 2篇高林志
  • 2篇王自强

传媒

  • 6篇中国地质
  • 6篇地质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岩矿测试
  • 4篇矿床地质
  • 4篇岩石学报
  • 3篇矿物学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世界地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文章以石油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1993—2013年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石油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分享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第一产业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发展速度较慢;第二产业是石油城市的支柱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是竞争力较弱;第三产业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为此,石油城市应当发展有特色的第一产业,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黄新颖王军
关键词:石油城市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偏离-份额法
河口湾区生物扰动强度及扰动作用特征研究——以山海关大石河河口湾为例被引量:2
1999年
通过野外实际观察和室内模拟分析,依据现代沉积中的底内生物扰动构造三维结构清晰可辨的特征,认为现代河口湾的动物潜穴均可按照规则的几何体求得个体扰动指数,在此基础上。
王英国王珍如
青海三江北段治多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因及锆石U-Pb定年被引量:15
2008年
青海三江北段治多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显示该地区大面积出露的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治多县东北部巴颜喀拉岩区内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U-Pb法年龄为(212.38±7.1)Ma,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96.8±0.3)Ma:治多西南部分布于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石英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15.4±0.8)Ma。通过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可以初步确定这些地区晚印支—早燕山阶段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岩浆具有多源区特点,形成可能与岩石圈的拆沉作用有关。
王秉璋罗照华曾小平王毅志祁生胜
关键词:花岗岩
湖南省黄沙坪多金属矿床的钨锡铋钼综合利用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黄沙坪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然后对钨、锡、铋、钼等矿物成分的赋存状态及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分析了多金属矿石的综合利用前景。
张志齐钒宇王京彬祝新友龚述清王立发
关键词:多金属矿石资源利用矿物成分
文献传递
湖南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硫、铅同位素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综合示踪,探讨矿床成因,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素材和参考。1地质背景宝山铅锌多金属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接部位,处在湖南千里山-柿竹园、骑田岭-新田岭。
张志王京彬祝新友齐钒宇姚晓峰
关键词:铅锌多金属矿区域成矿规律扬子板块铜金
廊固凹陷陡坡带古近系砂砾岩体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廊固凹陷陡坡带砂砾岩体在纵、横向迁移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勘探难度大。通过18口井541 m岩心的系统观察、156口井测井序列的建立、1 km×1 km三维地震测网密度的地震相识别,认为是典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并详细分析了该沉积体系的相带展布特征。砂砾岩体总体趋势为向上厚度减薄、层数减少,共识别出五期扇体,多呈条带状沿大兴断层断面分布。由于整体沉积背景的欠补偿沉积特征,每期之间发育有稳定的暗色泥岩段。该近岸水下扇的形成受大兴断层、古构造、古气候、古地形以及物源供给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大兴断层的分段活动以及特殊的物源供给背景三个因素的匹配对近岸水下扇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二、第三期扇体扇中分布范围广,储集条件好,是开发的有利目标。
宋荣彩张哨楠董树义周文付恒任文博张建锋
关键词:廊固凹陷近岸水下扇层序
华南滇东地区震旦(Ediacaran)系顶部Longfengshaniaceae藻类化石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4
2006年
本文报道了在中国云南东部晋宁、江川地区的震旦(Ediacaran)系顶部渔户村组旧城段新发现的龙凤山藻科(Longfengshaniaceae)化石,与华北燕山地区新元古代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及北美中元古代小达尔群产出的Longf engshania化石明显不同,叶状体形态更为多样,呈梭形、枣核形、铲形、长条带形或球囊形等,拟茎较粗壮,与叶状体的接合很平缓,部分可见盘状、短茎状、披针状固着构造和叶状体萌生现象。依据形态记述了2属6种,包括1新属2新种3相似种,讨论和修订了龙凤山藻的科、属特征。华南滇东地区这些宏体藻类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表明震旦(Ediacaran)纪末期也存在后生植物的多样化发展,可能为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的爆发性演化奠定了生态基础。
唐烽宋学良尹崇玉刘鹏举S.M.AWRAMIK王自强高林志
山东车镇凹陷东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成岩作用被引量:25
2002年
车镇凹陷沙河街组的沉积体系受控于盆地内的构造、物源供给以及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以岩石学特征为基础 ,描述了成岩过程中压实与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的特征 ,以及次生孔隙带在本区的分布。论述了碳酸盐胶结物与粘土矿物胶结作用的特点。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转变具有明显的渐变与突变交替的演化程式 ,其演化经历了蒙脱石带、渐变带、迅速转化带和伊利石带以及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变带。沙河街组的成岩作用划分为早期成岩阶段 (A期、B期 )和晚期成岩阶段 (A期、B期、C期 ) 。
李潇丽田成
关键词: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压溶作用
青藏高原东部玛多—沙马地区的重力场与深部构造被引量:24
2001年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玛多—沙马 (下察隅 )重力剖面的重力数据资料 ,对该地区的重力场和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作了分析研究 .提出青藏高原东部的布格重力异常是高原边缘高 ,内部低 ;地壳厚度是边缘薄 ,内部厚 ,平均地壳厚度为 6 0km左右 .在察隅—沙马地区 ,为负均衡异常区 .因此 ,该地区是属于地壳上升的地区 .此项结果 。
王谦身安玉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构造地壳厚度
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5
2004年
2001年在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中,发现油气显示,是大庆油田外围探区中第二个重点勘探的盆地。本次工作在太平林场组的建组剖面下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化石—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见有3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新种2个,它们是:康氏巴尔姆孢(比较种)Balmeisporites cf.kondinskayae Srivastava et Binda、嘉荫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jiayinensis sp.nov.、太平林场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taipinglinchangensis sp.nov.、巴尔姆孢?(未定种 1)Balmeisporites?sp.1、巴尔姆孢?(未定种 2)Balmeisporites?sp.2。这一发现丰富了太平林场组建组剖面的生物化石内容,对嘉荫盆地井下岩石地层单元与露头剖面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所发现的巴尔姆孢均是不具赤道突起的类型,反映出典型晚白垩世的特征,本组产出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化石可与松辽盆地嫩江组对比,为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巴尔姆孢指示的古气候应为潮湿的亚热带气候,产巴尔姆孢的层位所处的古环境应是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前缘或前三角洲的部位。
万传彪刘本培乔秀云杨建国单玄龙任延广
关键词:晚白垩世大孢子地层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